张家港因地制宜护好一湾清水

发布时间:2022-09-05 15:45浏览次数:

1-6月水环境质量位列全省第二、苏州市第一

走进张家港市,碧水清波,一座山美水美的绿色城市呈现在人们眼前。近年来,张家港市始终坚持“两山”理论不动摇,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积极消除“身边的污染”,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探索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紧盯突出问题,综合施策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公布了纳入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的63个县(市、区)2022年1月—6月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其中,张家港市水环境质量状况位列全省第二、苏州市第一。

近水远山皆有情。城市水环境的整体改善,得益于张家港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张家港紧盯突出水环境问题,综合施策,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2019年9月,张家港投入37.6亿元启动“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将沿江9公里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并腾退4平方公里的规划产业用地,拆除沿江码头企业10余家,拆除违建10万平方米,清理畜禽养殖户161户。

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江堤改造提升、江堤外侧环境整治提升及绿化景观提升等“五大整治提升工程”,通过最美江滩、最美江堤、最美江村、最美江湾“四个最美”建设,把“张家港湾”打造成“江海交汇第一湾”。同时,依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对化工企业及化工园区进行集中整治及常态化管理;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以及部分化工企业,不断提升化工企业入园率;不断摸排整治“散乱污”企业,持续开展“回头看”。

走进位于张家港湾核心区的永兴村,生态园既有自然的深邃神秘,又有江南的温婉诗意;明清园内古意浓浓,徽派建筑若隐若现。

自“张家港湾”建设以来,永兴村深度融入“张家港湾”,启动沿江大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整治,严格按照区镇河道“两违”“三乱”水岸同治等工作要求,对江堤内侧河道进行疏浚,提升水质,落实环保拆迁、违章拆除、畜禽养殖清理、立面修复、美丽江村建设等工程。

张家港持续推进省考断面和通江支流水质监管和保障工作,重点开展流域水污染预警、防治工作。在做好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全市逐步完善了东、中、西部水循环体系,对骨干河流、支流、末梢水系等进行综合规划和治理,全市水体自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目前,张家港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三个百分百”,即13个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100%、19条通江支流优Ⅲ比例达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国省考断面水质整体进一步改善,2022年1月—6月,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累计均值均达到Ⅲ类水以上,其中,11个断面达到Ⅱ类水,占比84.6%。

因地制宜,协同推进治水

江南美,美在江南水。冶金园(锦丰镇)北临长江,是一座被水韵浸润的江南小镇。

走近张家港市冶金园(锦丰镇)交通村大寨河,水清岸绿,沿岸各色花卉竞相绽放,美不胜收。而此前它还是另一副模样。

大寨河是交通村44条河道之一,此前,由于农户种植菱角、河道围网养殖等,造成河道水质下降、河道面貌不佳。为改善水生态环境,交通村从实际出发,实施“以鱼净水、以鱼养水”生态治水项目,先后放养8万尾草鱼、青鱼、鲢鱼等鱼苗,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营造出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态卷”,在张家港市冶金园(锦丰镇)耕余村同样上演。按照“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要求,耕余村探索“党员河长”制度,聘请了13位老党员担任村级“党员河长”,承担起小组区域内河道的巡查、监督工作。截至目前,落实整改“党员河长”发现的问题40余个,有效解决了常江公路沿线河道脏乱问题,沿线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各不相同,各村对整治工作进行精心部署,‘一村一思路’‘一村一模式’,保障了整治工作的高效开展。”冶金园(锦丰镇)河长办工作人员表示。

冶金园(锦丰镇)多管齐下,打造河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正是全市协同推进、因地制宜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为进一步强化各镇区、街道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主体责任,张家港出台《张家港市国省考断面纵向生态补偿办法》。按照“谁超标,谁付费;谁保护,谁受益”原则,实行“双向补偿”。断面水质达标时责任镇区、街道获得补偿资金,断面超标时责任镇区、街道支付污染赔付金,资金来源为张家港市污染防治资金、省级区域补偿资金及达标奖励资金,考核和结算方式为每月考核、每季通报、每年结算。

正是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下,张家港常态化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扛起下游责任,守护区域水环境

张家港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张家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场核查、采样监测、清理合并、规范整治。”今年7月,张家港保税区启动长江、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对保税区各类排口开展全覆盖摸底,为后期排污口整治、验收工作奠定基础。

近年来,张家港持续推进长江入河排口和太湖流域14条骨干河道入河排口溯源整治。经溯源,确认长江排口592个,明确需要整治的排口165个,确认太湖排口1249个,明确需要整治的排口264个。去年11月、12月,张家港分别印发《张家港市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实施方案》《张家港市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实施方案》,对排口实行分类整治。

“目前,张家港长江排口已完成整治106个,太湖流域入河排口已完成整治127个。”苏州市张家港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徐小刚表示,通过排口的源头治理,以及城镇生活污水“提质增效规范化达标区”建设等具体措施,彻底做好入河污染物的源头管控,从而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据悉,自今年起,张家港生态环境局每月底召集气象、水务、农业、交通、各区镇(街道),举办国省考断面水质预警分析会,通报最新的水质现状,对下月度监测窗口期的气象、水文情况、农业或交通面源风险进行预判,针对各镇区、街道重点关联水体可能存在的水质冲击进行事先统筹。

同时,针对苏州市太湖办通报的Ⅴ类及Ⅴ类以上关联水体,要求各责任镇区、街道排查原因,制定整治方案,张家港生态环境局按月调度,对持续未改善的,由张家港市污防攻坚办予以通报曝光。通过预警研判分析、统筹协商调度、精准管控保障的工作模式,大大降低水质波动风险。

来源:中国环境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