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破1200亿件,大量包装物如何避免产生过多垃圾 ——
快递“变瘦变绿”,亟待全链条发力

发布时间:2023-12-15 14:56浏览次数:

快递服务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海量快递产生的大量包装废弃物却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但快递“绿”化进程中还面临不少现实堵点。

二次包装少了,快递垃圾为何依然不减?

12月6日一早,南京市江宁区金王府小区垃圾分类点,1小时内先后有三四个老人在垃圾箱附近逡巡。“你纸盒还要啊?不要就给我吧。”市民张阿姨站在垃圾箱旁,忙着“拦截”即将被丢入垃圾箱的快递包装盒。张阿姨通过捡拾这类可回收纸盒,按每斤0.7元价格售卖,1个月能赚100元左右。记者在多个小区走访发现,小区垃圾最多的就是快递包装纸箱和包装袋。某废品收购站老板表示,在每天收到的废品中,快递包装占比最高。

国家邮政局5日宣布,今年截至12月4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持续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2020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明确快递包装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同年,国家邮政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推行快递包装绿色认证制度,包装箱、胶带等获得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需要满足资源节约、环境无害、消费友好等方面的特性要求。今年国家邮政局实施“9218”工程,减少二次包装比例、推广可循环使用的快递包装产品、回收复用瓦楞纸箱……其中不乏快递绿色治理的实招。

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规范邮件包装治理工作,鼓励企业使用“瘦身”胶带、高强度包装箱,推广简约包装,整治过度包装。截至今年6月底,江苏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98.33%,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的邮件快件达5428.1万个,回收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4439.74万个。

二次包装少了,为什么还是会在小区垃圾站看到大量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根据我们的统计,70%以上的包裹并不是由快递企业包装的,而是电商或用户包装好,直接交给快递员的。”江苏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邰红兵表示,推动快递包裹的绿色包装,不仅是寄递企业的责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电商、用户和快递企业三方一起努力。”

防运输受损,包裹如何又“瘦”又耐摔?

实现电子运单、采用“瘦身”胶带、可循环中转袋……很多时候,快递企业能改变的只是包装“外层”。而经常网购的人会发现,哪怕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商家都会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

前不久,南京市民刘女士收到一个超大的纸箱,打开后发现,竟然是自己网购的葡萄,每串外面都裹着气囊,和纸箱之间还夹有缓冲泡沫板。南京市民章静今年“双11”购买了许多美妆产品、护肤品和洗漱用品,她发现很多包装比实际商品大好几倍,“快递盒打开后先看到一圈气囊,里面是品牌礼盒,礼盒里面塞满了拉菲草,不仔细看都找不到那30毫升的粉底液。”

对此,电商从业者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越是昂贵的商品,越要在包装时多上几道‘保险’。”化妆品网店店主吴娥告诉记者,包装化妆品不仅需要纸箱、气泡膜、胶带,还可能根据季节作出改变。比如夏天防止口红融化可能需要冰袋,冬天防止玻璃瓶身炸裂需要保温棉,压盘类化妆品更是要包上厚厚的气泡膜。她每年的快递发货量在4万—5万件(次),每个快递的包装耗材费在0.5—2元不等,花在包装上的费用大概几万元。在她看来,快递要“瘦身”要“绿化”,必须解决成本和质量两方面问题,市面现有环保包装材料不仅价格高,质量也并不稳定,“我们尝试过不需要胶带的自封箱,后来发现,不仅成本更高,坚固度也远不如胶带缠好的普通盒子。”

沭阳县庙头镇聚贤村的张帅在网络平台销售绿植等,今年线上销售额超100万元。他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商品在运输途中受损,不同产品打包方式不同。比如,多肉植物用卫生纸包裹,树苗用塑料袋套上,绿植用纸板固定再用胶带捆绑。大株植物更费周章,比如发财树,一般要用长0.4米、宽0.3米、高1.5米的快递盒做‘保护壳’,中间树干部分用胶带固定,防止损坏。”

一箱胶带30卷,张帅每年要用掉数百箱,一年花费在快递包装材料上的费用有10多万元。如果换成可降解胶带、循环编织袋、EPP泡沫箱等其他包材,打包成本要比现在高出40%左右。“大企业或许有能力承担,但对我们来说压力太大。”张帅说。

绿色亮点颇多,循环包装推进阻力在哪儿?

要保证物品安全送达,又要考虑经济性,包装的循环利用被认为是两者的平衡点。可降解快递包装袋、绿色B2B循环箱、循环生鲜保温箱……一些快递公司率先尝试。但记者采访发现,相比快递业务总量而言,可循环包装使用占比整体较少。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分公司同城营投部经理曾正勇告诉记者,中国邮政是绿色快递业务开展较好的快递公司,“无锡分公司当前开展的快递包装循环利用业务,约占该公司无锡同城快递业务量的20%,即每5件快递中就有1件通过循环包装寄送。”他也坦言,目前绿色快递业务只限于同城投递,即收寄方均为无锡本地。

在同城投递中采用循环利用业务,收寄方还需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采用循环包装材料的寄件人比较固定,基本都是同城邮寄需求量较大的政务类型单位,例如无锡分公司相关业务的主要客户中,比较稳定的有4家医院、1家税务局、1家法院和当地车管所,邮寄内容主要是机动车牌照、中药包裹及法律文书。二是循环包装材料“定向回流”,即包装从哪个快递网点发出,最终还要通过投递员和分拣中心,回收到这个网点,这样才能参与二次包装利用。为何一定要定点“回流”到发货网点?曾正勇解释,包装材料虽然可以循环利用,但不同用途的循环包装却并不通用,往往还会印上寄件单位名称或专门用途标识,比如中药包装袋一般只封装中药,而不会封装机动车牌照或文书。

中国邮政无锡分公司有一套固定的循环箱及循环袋“流向图”,包裹先从寄件单位出发,运抵同城处理中心分拣,接着转运到相关投递网点,投递并经收件人现场签收后,再由投递员将循环包装带回投递网点,并把相关包装材料原路退回同城处理中心,最终返还发货网点。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可以发现业务推广中存在4个难点——

第一,邮件投递时,收件人不一定可以现场签收,让投递员迅速回收包装。这样一来,快递公司开展业务时不仅时间成本增加,人力物力等隐性成本也在增加。此外,因为循环包装需多次利用,为了加强过程管理,还需形成专门台账。第二,回收的包装不一定完好。即便按规定在快递签收后当场取回,但仍然存在人为损耗。无锡分公司今年初采购的5000个可循环利用机动车号牌专递壳,眼下仅剩1700多个能正常使用。第三,循环袋、循环箱造价较高,不利于普及。以容量约1.8升的可循环利用药箱为例,单个药箱造价普遍超过30元,但同等容积的纸盒单价一般为1—3元。据测算,只有循环次数超20次,循环箱、循环袋的使用成本才有可能低于常规纸质包装,从而显现其价值。第四,缺乏统一标准带来责任风险。事实上,快递行业人士最期待的循环利用局面,是能够设立面向社区、学校的循环包装回收站。但问题在于,国家暂无适用于行业内所有快递公司的统一回收标准。快递公司不敢也不愿冒风险,接收使用过的循环包装。

协同共治全程发力,逐“绿”而行还需顶层设计

回收难度、成本问题、法律风险,种种原因相互交织,造成快递行业循环包装材料推广过程漫长而艰辛。

在曾正勇看来,绿色快递业务要想真正推行开,首先要促使快递包装更高效循环利用。建议确立国内统一的快递包装回收标准和循环利用标准,并设立被多数快递公司所接受的、面向社区和学校的循环包装回收站。“希望不管哪家快递公司从哪儿寄来的循环包装,到了我们手里,都能拿来放心地进行二次利用。”曾正勇说。

让更多快递包装“变废为宝”是快递“绿化”的另一重要突破口。国家邮政局一项监测数据显示,由于回收价值低,99%的塑料类快递软包装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利用。社会公众对塑料软包装的可回收性,普遍认知较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王经文介绍,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塑料种类日益庞杂。市面上的塑料制品根据其加工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热固性、热塑性塑料两种,其中热塑性塑料再加热后可以融熔,是可以回收复用的,但实际回收利用率较低,“比如快递中白色大块的泡沫板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还有包装用的塑料发泡膜主要成分是聚乙烯,清洗、回收这些废弃塑料都需要较多时间、人工成本,获得的经济收益却较少,因此不被回收体系看好。”王经文认为,尽管高价值利用还存在瓶颈,但塑料回收的潜力仍然巨大,要完善回收体系,鼓励废弃塑料应收尽收。建议包装制品从前端设计就充分考虑易回收性、易再生性,“比如一些平板电脑和手机生产商家另辟蹊径,完全不使用塑料泡沫包装,仅仅凭借设计工艺,将包装盒折叠成相应形状,让产品及其零部件安放得恰到好处,不会发生磕碰损坏。”

“绿色元素要融入快递包装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快递推进还需要加强系统性、协同性。”南京财经大学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孟浩说,目前外卖商家、电商厂家、物流企业及包装生产商尚未形成良好协同机制,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加强互动衔接,细化并统一生产、包装等各环节的流程标准,并从法律法规层面建立健全强制性绿色管理评价体系。政府还可以通过采取税收优惠、财政拨款等措施鼓励企业提升包装科技含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包装领域,减轻快递包装绿色发展路上的成本压力。在建立健全回收渠道方面,可以在社区、学校设立绿色循环包装的配套回收点,以积分回馈等方式鼓励居民逐渐养成绿色回收习惯,“作为综合性社会问题,快递‘绿色转型’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企业、市场共同发力和消费者理念转变、行动配合。”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