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亿!绿色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布时间:2023-02-03 09:08浏览次数:

当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纳入金融投资决策,将生物多样性在经济生活中主流化,是达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实现人类高质量发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方面。

正因为此,金融机构成为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力度的重要参与者,在这一点上,江苏银行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继2022年12月联合全球120多家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发起《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后,江苏银行又于今年1月加入“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成为中东亚地区唯一一家理事机构,为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金融力量。

金融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需要更多国际交流与合作

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利益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数据显示,全球GDP的一半以上适度或高度依赖自然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必然将对社会经济与金融稳定性带来影响。

作为国际上建设了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其支持范畴,并且结合自身国情,持续制定并及时更新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战略,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年4月份,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及其学术支持组织INSPIRE宣布成立“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关联影响”联合研究小组。

在地方层面,以江苏为例,江苏银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支持中扮演着积极角色,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期间,江苏银行在“银行业自然与气候行动”主题边会上参与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碳金融产品和业务研究》《中国银行业支持生物多样性建议研究》两项课题研究成果,为国内外绿色金融政策和标准的研究贡献力量。

近年来,江苏银行牵头或参与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科技部、国家绿金委等20多项课题研究,参与构建全球可持续金融体系,在绿色金融顶层制度设计中占据一席之地。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金融产品创新和相关风险管理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需要完善绿色金融标准,还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填补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

一些市场机构和研究机构已经有了一些尝试。例如,今年万得(Wind)推出了市场上首款包含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绿债发行指数;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也正在与多家机构合作研发“企业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等。

对此,江苏也有自己的探索。如江苏银行在国内首创了“绿色创新组合贷”“环保贷”“绿票e贴”“ESG表现挂钩贷款”“苏碳融”“碳账户挂钩贷款”等特色产品,努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金融解决方案。

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公益性强、收益低、期限长的特点,江苏如何破题?通过“环境修复+产业运营”的EOD模式,江苏银行助力徐州潘安湖由采煤塌陷地转变成为集生态湿地和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湿地公园景区,有效保护了潘安湖地区的湿地及野生动物资源。

与此同时,在持续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主动在融资领域加强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识别与管理方面,江苏也有作为。

2013年,江苏银行出台《江苏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办法》,在授信管理流程中引入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评估要素。2017年,江苏银行采纳“赤道原则”,明确在“赤道原则”项目的审查评估阶段考察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20年,江苏银行在业内率先上线企业ESG评级系统,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作为信贷客户ESG评级的重要考量因素。2021年,江苏银行宣布采纳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信息披露工作。

截至2022年9月末,江苏银行绿色融资规模已突破310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超2013年末的30倍,绿色贷款占比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管的商业银行中保持领先,为江苏省以实际行动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