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垃圾每天随潮水涌到岸边,成为沿海地区共同烦恼 —— 清理海漂垃圾,清了“前浪”理“后浪”
谁能想象,人迹罕至的海滩,也会成为“垃圾场”。 记者近日在我省沿海地区采访时发现,各地普遍遭遇海漂垃圾袭扰。垃圾随潮水而来,冲到海滩上的垃圾被清理干净后,又会有新的垃圾随着下次涨潮再次冲滩。海漂垃圾来自哪里?怎样才能有效治理一浪又一浪涌来的垃圾?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每每涨潮刮风,海滩就多一堆垃圾
塑料袋、浮标、木头、渔网,甚至还有艘破船……7月15日,记者在如东县洋口镇看到,海边一簇簇蒿草间,夹杂着各类垃圾。
“不是不清理,是根本清不完。”当地一名干部无奈地说,海滩上没法使用垃圾清理车等设备,只能靠人工捡拾,镇上每年花费二三十万元雇人清理,依然很难日产日清,“涨一次潮水,海滩就会多一堆垃圾。”
中午11点,在与洋口镇相隔不远的启东黄金海滩景区,保洁员杨启新看到大海开始退潮,连忙赶到海滩上捡拾塑料瓶、编织袋、渔网、浮标等,“景区人气就靠这片海滩,要是垃圾清理不及时,游客就不来了。”
为了保持景区水清滩净,仅有3.5公里海岸线的黄金海滩,管理方专职聘请的保洁员就有10人。“这还只是常规配置,我们每年花在清理海漂垃圾上的钱,不少于50万元。”景区负责人李波告诉记者,海漂垃圾多少,要看潮水大小,浪越大、垃圾越多。最多的一次,景区临时请来近百名保洁员,才把捡来的垃圾运走。其中还有不少毛竹等“大件”,必须多人合作才能清理。
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绵延不绝的湿地滩涂上不仅有鹤舞鹿鸣美景,也有海漂垃圾带来的烦恼。 “初三潮,十八水,二十一二追命鬼。”50多岁的金汝伟自小在海边长大,深谙大海的“性格”。7月15日上午,作为滨海月亮湾景区的保洁员,他沿海滩捡拾完垃圾废弃物后,顶着烈日回到家中。“这一片海滩伸向海里,各个方向漂来的垃圾最后都聚集到这儿,塑料泡沫、毛竹、渔网、玻璃瓶,什么都有。”每天,金汝伟和其他10多名保洁员负责4公里长的海滩清洁,“不用来到海滩,看风向看潮汐就知道今天的活多不多。最麻烦的是台风过后,有次装载一吨的垃圾车拖走了20多车。”
滨海港经济区农业农村和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环卫办主任李祥告诉记者,辖区海岸线13.7公里,为了保持海滩洁净,他们从当地群众中招聘了40名保洁员,每天对海滩垃圾进行清理。今年5月底至7月初,浒苔大面积暴发,大家每天天不亮就在海滩上忙碌,清运的车辆一直来回跑,甚至调用了挖土机,“量太大了,政府投入36万元,至少清了3000吨。”
在连云港连云区高公岛街道,7月14日早上6点不到,保洁员刘道权就来到高公岛渔港码头清理垃圾。“咱这儿的海漂垃圾,以养殖户废弃的毛竹竿、塑料泡沫为主,一到刮风天,就都被吹到岸上来了。”老刘告诉记者,当天恰逢开河闸,不少河道里的杂草被冲到海岸边,街道调配了12名保洁员,忙到下午3点多,才将码头附近海岸清理干净。
生产生活中随意丢弃危害不小
面对海漂垃圾治理难题的,并非只有江苏。
今年2月,一则新闻令人扼腕。在海南三亚,一头搁浅的侏儒抹香鲸在接受人们救护过程中离世。解剖发现,它体内存在大量塑料垃圾,同时还有一头刚成型的鲸宝宝。
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珍等5名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建设美丽海岸线。张玉珍认为,随着开发力度加大、城市化进程加速,海上养殖业粗放无序增长、陆源垃圾入海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出现,海漂垃圾突出问题急需治理。
研究机构统计显示,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塑料袋、漂浮木块、浮标和塑料瓶等,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41%,其次为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类和木制品类垃圾;海滩垃圾则主要为塑料袋、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快餐盒等,塑料类的占66%。 “不同区域海漂垃圾的构成或有不同,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海洋本身不会产生垃圾。”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钟非认为,海漂垃圾产生于人类活动,比如,渔网、浮标、毛竹等可能来源于海上捕捞和养殖;水瓶、塑料袋等可能是渔民在海上抛弃,也可能是岸上居民抛进水中后汇入大海。南通地处长江北支,受洋流运动影响,其他区域的垃圾也可能被带到这片海域。
据盐城市相关部门研判,当地海漂垃圾主要为渔民作业时产生,包括船舶垃圾、养殖垃圾等,因渔民在作业时主要依靠毛竹打桩,毛竹用量多,高峰时占垃圾总量的80%。
抛掷举动漫不经心,岸边清理则困难重重。
钟非介绍,南通、盐城两市多为淤涨型海岸,潮间带最宽达几公里,大量垃圾分散在广袤的滩涂上,极难捡拾;有些地方淤泥松软,走在上面很容易陷进去,非常危险。
启东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从2018年起开展“净滩”行动,组织志愿者到海滩上捡拾垃圾,目前已拥有8000余名志愿者。“很多人以为大海无限宽广,再多的垃圾也容得下。”会长季金卫告诉记者。有一次,大家沿着2公里海岸线捡了近1000公斤垃圾,首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感慨:“没想到,大海会以这种方式‘回馈’我们。”
海漂垃圾的危害远不只有视觉污染。绿色和平组织发现,至少已有267种海洋生物因误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海洋垃圾缠住而死亡。专家提醒,海漂垃圾可污染水体,还可通过生物链危害人类,比如鱼类食入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人吃了这些鱼也会影响健康。
多方协力共治,挣脱“清不掉”循环
如何才能挣脱海漂垃圾“清不掉”的循环?张玉珍支了三招:岸上管、流域拦、海面清。
治理海漂垃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协力、综合施策,在推动海洋垃圾减量化的同时,着力海洋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我国多个沿海城市已就此展开尝试。
2021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建立海漂垃圾常态化清理“环卫”制度,生态环保、海事、海洋、城管等多部门协同,以近岸海域为重点,开展全辖区海漂垃圾日常清理。
福建省宁德市海上养殖业历史悠久,传统海上渔业养殖产生的垃圾约占全市海漂垃圾九成。近年来,该市大力推动传统“木质+白色泡沫浮球”渔排升级改造,推广可回收利用的环保型高密度塑胶渔排,并实现沿海乡村垃圾保洁与海漂垃圾“一只扫把”负责。去年,该市海漂垃圾平均分布密度较2020年降低58.6%。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重点打造蓝湾百里、生态百里、缤纷百里,维护海洋自然生态和自然再生产能力,展现海洋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共享美好蓝色家园。
记者注意到,治理海漂垃圾,已成为我省沿海三市共同行动。
《南通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实施河口、岸滩等区域塑料垃圾专项清理,开展海上及岸滩垃圾巡查,清理海上养殖废弃筏架和岸滩垃圾。启东、如东、海安建立海洋塑料垃圾清理工作长效机制,形成沿岸海域和岸滩垃圾巡查、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责任体系。要在2025年底前,让岸滩垃圾、海漂垃圾等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区域内无明显可见垃圾。
去年2月,盐城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滩垃圾清理工作的意见》,打出严控陆源垃圾入海、强化海上垃圾治理、规范上岸垃圾处置、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组合拳”,并形成考核机制,对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打分。盐城市城管局、生态环境局和各县(市、区)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凝聚治理合力。盐城市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对沿海6个县(市、区)海滩垃圾治理进行补助。
自从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5个“湾长制”试点地区,连云港着手对海漂垃圾进行系统化治理。去年7月,该市印发《海洋清漂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为期一年的拉网式、规范化垃圾清理、转运和处置,强化陆海统筹、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共治,大幅减少海域、岸滩、海岛存量垃圾,有效控制垃圾入海。一年来,该市出动万余人次以及机械车辆900台次、船艇千余艘次,共清理各类岸滩和海漂垃圾5600余吨。
“治理海漂垃圾不但需多方合力,还要久久为功。”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整合农业、资源、水利、城市管理等条线合力,集中力量开展近岸废弃筏架、海上养殖废弃网具以及沿岸滩涂、河口、湿地等处垃圾的清理,还准备在211公里海岸线上建立无死角视频监控系统,加快配备“海上环卫”,加快构建完整的海漂垃圾源头管控、岸边清理、收集转运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海岸线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清理垃圾间隙,金汝伟会翻看手机里保存的白鹭和黑天鹅的照片,那是他在滩涂上“偶遇”时拍下的。“以后海滩上垃圾少了,来这儿的鸟儿应该会更多吧。”他充满期待。
(新华日报记者 徐超 严磊 卞小燕 吉凤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