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研学行,豚欢童乐游长江
近日,一群来自扬州江都区丁沟镇的25名孩子,走进了长江三江营段,参与“红色+绿色”江豚研学行。活动由扬州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扬州市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与江都区丁沟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让孩子们在退役老兵与江豚保护志愿者的陪伴与引导下,学习江豚等水生动物的知识,身临其境感受自然。
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续写红色青春
一进大门,面对着高耸的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碑,老兵张明海缓缓叙说着渡江战役的惨烈,牺牲的最小战士只有14岁,17岁的农民姑娘颜红英也划着木船送亲人战士们过江,还有在三江营水域发生的对英帝国主义的“紫石英事件”。
红色过往的小小故事,让孩子们对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认识更深刻。
三江营湿地花开蝶舞,牵着豚儿去远方
在三江营湿地,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走近长江, 他们欢呼雀跃“这就是长江啊!”“轮船好大呀!”“江豚呢?”
“大家快看,就在那艘大轮船的船头有江豚”,扬州市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李华荣引导着孩子们观测江豚。他说道,“在大大的轮船面前,江豚可太小啦。它们的生存空间被人类挤压,还有可能被螺旋桨伤到。”听到这里,孩子们脸上露出难过的神情。有孩子说,“江豚是我们的好邻居,我想把它带回家,喂它鱼吃。”“这里是江豚的家,我想牵着它,一起去旅行。”
江都渔民驿站寄念想,长江鱼文化源远长
江都区渔民驿站是集政策解读、帮扶退捕渔民转产创业、弘扬鱼文化以及提供给渔民娱乐休闲的好地方,孩子们一进驿站就被站内布置的各种鱼文化作品所吸引,有上万年的大麦地岩画拓片《双鱼图》、真鱼拓画《相濡以沫》与江都漆画《年年有鱼》,甚至还有活体娃娃鱼、鳄龟等。李华荣拿着地方特色渔具“多袋网”“抹滩网”“赶罾子”,讲述着当地渔民捕鱼的故事。
孩子们体验了现场制作扬州雕版印刷《百家鱼》,历代书法家所书写的部分“鱼”字,一下子跃然于宣纸上,各不相同,仿佛是长江里形态各异的鱼儿在游动。李华荣现场进行的鱼拓展示,更是让孩子们脑洞大开,古老“印刷”术下的鱼模样栩栩如生,孩子们纷纷亲自动手尝试。
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手拉手把豚歌唱
研学行的最后一站是位于江都区大桥镇老街的扬州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孩子们在老街向周边居民发放江豚保护宣传单页,他们把绿色环保、生态保护的理念传递到寻常百姓家。
在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哇,这就是江豚。”孩子们一拥而上,把母子江豚雕塑团团围住,他们轻轻抚摸着江豚,不住地惊叹。在现场孩子们聆听着江豚的故事,亲手印刷《万福江豚》的雕版画。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让绿色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