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浓郁
9月12日,“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在南京举行。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以及南通市、盐城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江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和进展。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介绍,新时代十年,江苏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全省PM2.5浓度大幅改善56.2%,连续两年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提升18.7个百分点;国家考核优良水体比例提升47.6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太湖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PM2.5浓度同比改善3.1%,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国家考核优良水体比例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太湖湖体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4.8%、15.4%。
同时,江苏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相得益彰的特点更加鲜明。蒋巍介绍,全省在GDP连跨7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单位GDP能耗下降38%,碳排放强度下降43%,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多、“含碳量”更低。
下一步,江苏将按照定3年、谋8年、展望13年的思路,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奋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季鸣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是江苏推动实现碳达峰和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叠加并行期,需要将“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扩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加快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江苏通江达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自然资源要素齐全,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表示,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自然资源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一阶段,江苏将持续加强空间规划引领。抓紧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确保整体进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制订沿海未利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专项规划,梯次推进改良利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
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健全省市县三级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协调机制。三年高质量完成国家山水工程建设任务,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苏样板。通过产业更新、闲置扩能、成片开发等改造模式,更大力度推进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技术换空间,引导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
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64.1%,洪泽湖入湖水质优Ⅲ比例提升至96%,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9万公里……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冬生介绍,近年来江苏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在全国率先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统筹推进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
省级河长主动巡河,示范带动全省5.7万名河长履职担责,推动解决河湖治理保护一批突出问题。南通焦港、苏州长漾入选国家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苏州七浦塘获评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常州等地推进幸福小微水体整村成片治理……幸福河湖建设在全域铺开。此外,省际跨界河湖协同共治“五联”机制、长三角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成为区域治水示范,联合上海、浙江共同打造元荡等跨界幸福河湖。
王冬生表示,接下来水利部门聚焦美丽江苏建设工作重点,发挥河长制多部门联动优势,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率先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河湖治理保护新路子。
南通是江苏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是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凌屹介绍,南通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美丽南通建设。比如,推进幸福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统筹区域治水、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
“盐城拥有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区域面积大的空间优势、集疏运体系完备的综合物流优势……”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连春用“非常‘6+1’”来形容盐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下一步,盐城将以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王连春在会上透露,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于9月25日到27日在盐城举行,会议以“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广泛深入的研讨,组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发布一系列生态保护研究成果,同时提出全球滨海论坛伙伴关系倡议和盐城共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