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江苏两项大气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国前列 江苏好“气质” 这样“抠”出来

发布时间:2023-09-06 14:59浏览次数:

  今年1—7月,全省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9%,优良天数比率77%、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分别居全国第五和第一位。近年来,随着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PM2.5每下降1微克都必须付出巨大努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气质”持续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啃下“硬骨头”,  交出蓝天“高分卷” 

“在上海中心大厦552米视角,能从外滩一直看到苏州东方之门!”前不久,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一段视频,从上海中心大厦向西望去,苏州的东方之门、国际金融中心尽收眼底。很快,苏州网友发布视频“回望”,“在苏州,也可以拍到上海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了!” 

今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的话题频频在网络媒体引发关注。网友跨省“遥望”的背后,既有摄影技术的加持,也充分体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以来,受沙尘等影响,空气质量改善压力较大。江苏生态环境系统奋力攻坚,以“一微克一微克去抠”的精神,交出蓝天“高分卷”。 

“今年5月28日,从9时开始,无锡和周边城市的臭氧指数迅速升高,立即引起我们的警觉。”无锡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指挥室进入状态,大家深入分析研判,及时发现管控漏洞,全力排查消除高值区。13时,臭氧飙升趋势放缓;17时,臭氧指数开始下降;20时,臭氧浓度被控制住。这一天无锡依然“夺”下了“优良天”。 

“工作中我们发现煤电机组在启停炉期间,污染物排放浓度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王军敏说,“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我们会同省发改委出台《江苏省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要求全省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2025年底前全部实现有效运行期间的全负荷脱硝,机组启停炉期间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目前全省已有88台完成改造。” 

精准服务,  用心用情助企减排 

漫步在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只见20座约40米高的蓝灰色煤筒仓并排而立。南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有效控制煤炭堆场的扬尘问题,南钢主动废除原有的煤场抑尘网,新建20座大型筒仓,可以存储16万吨煤炭。”7月5日,南钢成为南京市首家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需要扎扎实实地持续推进,我们通过检查加帮扶,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说。为加快推动企业完成超低减排,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技术专家、监测监控等相关人员,走进南钢对标超低改造进行全面评估,检查人员指出薄弱环节,帮助进行问题整改。 

在助力企业减排转型的道路上,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已成为生态环境部门的常态。今年,我省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苏州4家钢铁企业均已全面完成。 

铸造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我省铸造企业数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但因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等原因,部分铸造企业环保水平相对较低,废气无组织排放问题较为严重。 

7月5日—6日,省生态环境厅在常州召开全省铸造行业污染防治现场会,组织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铸造企业代表现场考察先进企业做法。恒立液压、朗锐铸造等已走上“绿色铸造”之路的企业将经验和做法和盘托出,前来“对标找差”的企业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敢于创新,  扭住治污“牛鼻子”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PM2.5和臭氧的共同前体物,全省排放量仍处于“百万吨”级,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主要“敌人”,各类园区也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高值区。 

为更加精准、科学、依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创新出台全省重点园区大气污染防治挂钩帮扶工作制度,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大气、执法分管领导分别挂钩1个全省重点园区。经帮扶,重点园区VOCs排放高值明显减少。 

各街道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全区污染源监控、水环境质量……8月17日,记者在南京市雨花台生态环境局的智慧监管平台看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各项指标便在监测系统上实时显示。雨花台区约有1200个污染源,包括餐饮企业、汽修企业、工地等。目前,该智慧监管平台已累计接入水、气、废等相关数据系统40余个,通过 “天地空”立体化感知系统,形成预警、交办、核查、处置、反馈、调度指挥全链条快速反应机制。 

“通过精准治污,提升非现场管理水平。”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省大气网格化监测站点、重点工业园区空气质量站点相继建成投用,越来越多企业的污染源也安装了在线监控。我们强化对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等各类大数据的分析研判,提升精准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PM2.5与臭氧污染‘双减双控’,坚决完成省定年度目标。”王军敏介绍,将坚持项目化减排,推动高质量完成1.6万余项治气重点工程项目。年底前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7万辆以上,全省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开展铸造行业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实施玻璃、建材、涂装等行业综合整治。

(新华日报记者 许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