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新时期美丽江苏建设——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赴江苏调研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2024-03-18 10:52浏览次数:

3月13日至3月15日,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二级巡视员刘宁一行来江苏调研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秦亚东,副厅长尹荣尧,二级巡视员朱德明陪同调研。在南京,调研组来到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现场调研老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参观了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并详细了解南京市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和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做法。老山素有“南京绿肺、江北明珠”的美称,是江苏境内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本底调查发现的物种数达2081种,具有较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同时,老山也是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中华虎凤蝶重要的栖息地。

在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座谈会上,调研组观看了《万物复“苏”》专题宣传片,听取了近年来江苏省在自然生态保护监管,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和亮点特色,并和与会人员重点围绕当前面临的形势、存在问题和未来工作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在泰州,调研组先后来到建兴高速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靖江马洲岛,重点考察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生态质量监测信息平台、生物多样性体验展示地等建设情况,对我省在生态监管部门合作机制创新和“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探索给予充分肯定。建兴高速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是全国首个高速路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是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部门在生态监管领域共建合作的创新探索,对观测高速沿线湖荡湿地的鸟类分布及生态环境指示物种群落动态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靖江马洲岛是长江下游重要的生物栖息和鸟类迁徙场所,目前正在围绕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实施栖息地营造、湿地保护修复、物种保护小区建设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并初步形成以马洲岛为核心,辐射长江岸线的“一站六点”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

在南通,调研组先后考察了自然科普展示馆和五山及滨江片区,调研南通市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并在现场亲身观测到江豚欢快嬉戏的场景。近年来,南通市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决策部署,在五山及滨江片区全面清退生产型岸线,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将其整体打造为集森林公园、时尚休闲、滨江旅游为一体动静相宜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建成“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 成功绘就沿江“沧桑巨变”。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江苏在生态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创新实践。张玉军司长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国土空间高强度开发、生态空间受挤压等背景下,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探索“高强度开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径。生态环境部门要切实履行统一监督管理职责,严守生态空间,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督和评估,夯实生态监管能力,深化区域协同保护治理,同时要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和国内外合作交流,深入研究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成果集成应用和生物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