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里的生态研学

发布时间:2024-04-24 10:23浏览次数:

一、活动概要

活动名称:绿水青山里的生态研学

设计理念:“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久之计是化育人心、润物无声,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尚绿”为基调,让绿色成为儿童心灵的底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示范基地和展示窗口。将课堂搬到生态主题教育场馆,搬到大自然中,为儿童创造多样化的学习场域,为儿童提供真实、丰富的学习资源,推动激发儿童探究自然的热情,发挥自主探究学习的优势。

概况说明:学校把“绿水青山里的生态研学”系列课程作为拓展性学习内容。从2022年暑假至今,学校先后以南京江宁水PARK馆、汤山矿坑公园、红山动物园为研学场所,目前通过研究团队反复研讨、模拟教学,研学方案不断优化,即将形成生态研学的范本。利用省内更多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积累丰富的绿水青山里的研学案例,让更多的学生、老师、家长参与其中。

二、活动目标

基于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政策引领、学校文化积淀的价值追求以及课程改革的呼唤,在培育“儿童生态文明素养”的目标引领下通过设计“绿水青山里的生态研学课”,在课程设计层面有机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包括生态认知、生态技能、生态伦理等,从不同的生态研学目标出发,体现不同学科特征,既相辅相成又融会贯通让儿童在自然场域下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培育生态文明素养,自然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三、时间安排

根据小学生在校学习安排和研学场域的季节性特征,考虑研学场地的交通距离等,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开展远途生态研学课程,除去交通花费时间,活动时长为3小时左右,利用工作日开展近距离的生态研学课程,活动时长为2小时左右,每学期安排1-2次,鉴于研学课程的主阵地为大自然,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建议每个季节安排1次。

四、活动对象

参与研学的对象为我校学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层次鲜明的研学课程,外出研学考虑到学生的身心适应和生活经验的提前储备,对科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掌握以及相应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本课程主要针对中高年段展开。

五、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绿色视野》为研学的参考教材,针对不同研学课程设计的生态研学手册。

身体和心理的准备:由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副校长许建华、教科室主任章婧为讲师团进行调查、宣讲前培训,帮助讲师团成员答疑解惑,指导专题讲座讲稿课件修改,组织试讲。

教师:我校数学教师张冉冉、语文教师韦佳岐、秦超菲、音乐老师秦宇莹执教课程;我校行&远俱乐部教师配合研学活动进行。

活动场所: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环保科技馆

社会支持及宣传:

(1)国家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教育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通知》,明确了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目标、内容、要求、组织、评价等方面,为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指导意见。同时,江苏省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与南京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资金、场地、设备、人员、技术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服务。

(2)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的帮助和服务。江宁水—PARK馆、江宁汤山矿坑公园、大运河博物馆、南京市红山动物园等为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提供了场地支持和专业指导;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为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提供了宣传支持和舆论引导。

(3)家长、社区、志愿者等的参与和配合。家长、社区、志愿者等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例如,家长们在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前期、中期、后期都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与学校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为学生的出行安排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帮助和建议;社区们在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态文化、社会风貌,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社会氛围;志愿者们在学校生态文明研学项目的各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陪伴、帮助、反馈等服务,为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收获,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价值观.

六、活动过程

研学课程一:水-park科技馆生态研学

暑假期间,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行&远俱乐部”以水-Park馆为研学场地,围绕水资源保护的主题,由张冉冉、韦佳岐老师共同执教一节有关“水”的生态研学课,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开展了“节水护水,‘源’来如此”的主题研学活动。

研学开展前,我校许建华副校长带领教师团队开展了详细的研讨会议,并通过前期的实地踩点,将江宁水-PARK馆作为此次研学活动的地点,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在学生群体中达到普及水资源现状的知识、传播节约用水的理念和践行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同时会议明确指出应将学生的出行安全放在第一要位,以保证研学能够顺利进行。

韦佳岐老师利用水工艺和水文化场馆资源,从一滴小水珠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从“小水珠的循环之旅”“小水珠的人类世界之旅”“我在水-park馆的一天”三个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降水、水分蒸发等水循环自然现象,并借助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污水处理的小知识,认识水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作用。

张冉冉老师利用水资源和水节约场馆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研学课堂活动,采用现场参观、搜寻关于水资源的数据信息,现场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带着生态研究问题去探究水资源的奥秘,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作为工具去探究解决问题。张冉冉老师从“谁是节水小明星?”“谁是水博士?”“水质调查员出击!”等活动着手,引导孩子们增强爱水、节水、护水的环保意识,了解污水处理的意义。

 

(参观水PARK馆)

研学课程二:矿坑公园生态研学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生态文明工作坊选定经过预期调研和研究讨论,以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由秦宇莹、秦超菲两位老师,综合矿坑公园内部景观和设施,开启了名为“从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的研学活动。

秦宇莹老师结合教学场地和设施,选取古典时期作曲家海顿名作《第94“惊愕”交响曲》,以其中的片段作为“采石工”采石的全过程,分别引导学生跟随体验了采石过程中的爆破、筛选、水洗、传输四个步骤,多角度多感官地向学生介绍了采石的全貌;而马斯涅的提琴曲《沉思》,则让学生们思考起矿山在采石过程中凝重的心情……

 

(秦宇莹老师带领学生们在音乐中体验采石工人)

秦超菲老师结合实验观察、实地考察、情景假设、分组辩论等教学方式,将生态问题融入到课堂中。在水土流失实验中,学生们对比观察发现了其影响因素;在小小“水土保育员”一行中,学生们观察到矿坑公园在复绿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措施;而当水土保育员与采石工人相遇时,他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碰撞又会擦出咋样的思维的火花?

 

(秦超菲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思辨讨论)

七、活动特色

活动特色:

在策划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系列互动式、体验式的生态研学课程。通过将课堂搬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态系统中学习和探索,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在组织实施上,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精心安排了时间和场所,确保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研学主题,让学生全年都能接触到多样的生态环境,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

在结果呈现上,本活动的结果不仅呈现在于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如在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节水护水的意义。

在评估反馈上,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确保了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此外,活动还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反馈机制。

在社会影响,本活动表现突出,通过与多家单位的合作,扩大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学校和社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八、活动评价

学生:参与“绿水青山里的生态研学”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仅亲身体验了自然的奇妙,还学到了如何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我特别喜欢我们去江宁水PARK馆的那一天,我学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节水的方法。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成人的责任,我们孩子也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现在更加明白水资源的宝贵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学生家长:我对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感到非常满意。看到孩子们在户外学习和玩耍,他们的笑容和兴奋的讨论让我确信,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我注意到孩子回家后变得更加关心环境,甚至开始提醒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更环保。我希望学校未来能够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

带队教师:将课堂搬到户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更加深刻,我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学习态度和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矿坑公园负责人:能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中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为公益教育做出了贡献。这次合作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我期待未来能够继续参与到更多的生态文明教育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