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城市,新能源产业优势正转化为城市绿色发展动能

发布时间:2025-11-17 16:18浏览次数:

2025年11月13日至15日,第十七届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场覆盖光伏、储能、虚拟电厂、碳中和等新能源领域的行业盛会将成为观察无锡驱动全产业链创新迈向全球新能源舞台中央的重要窗口。

如今,行走在无锡的产业园区,可以看到车间里正生产着赋能全球光伏电站的逆变器“心脏”;也能看到先导智能的产线上,为全球顶尖光伏企业制造装备的“工业母机”正陆续下线……一条完整而坚韧的产业链已然成形:从硅片、电池、组件,到电站开发与运营维护。无锡不仅仅是产品的制造者,更是“制造能力”的提供者。



这份产业升级的底气,同样深植于无锡本地的广泛实践。从万象城全市最大的商场屋顶光伏项目,到交响音乐厅全球规模最大的龙鳞光伏屋顶,光伏应用已融入城市肌理。截至2025年上半年,无锡全市累计光伏装机规模达642.91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开发强度位居全省第一。全国首个“绿电绿证服务站”落地无锡,预计全年绿电交易规模将突破19亿千瓦时。

作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先发城市,无锡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实力稳步增强。无锡全市集聚新能源规上企业321家,2025年1—9月,无锡全市新能源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05.05亿元,产业创新动能强劲。



多元布局,新能源产业的“无锡军团”


11月7日上午,随着上市鸣锣声响,风电齿轮箱龙头企业德力佳传动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在其股东名单中,有一个为人熟知的无锡企业名字——远景能源。事实上,德力佳的成功上市,正是无锡新能源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风电整机制造起步的远景,如今已裂变为拥有远景能源、远景动力、远景智能等多元业务的绿色科技集团。在无锡,像远景这样实现跨领域、多赛道布局的企业越来越多。



从风电齿轮箱到光伏组件,从储能系统到氢能装备,无锡正加速构建起一条覆盖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集成与系统解决方案的完整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成为中国“双碳”战略下先进制造业集群崛起的典范。而在当下广受关注的氢能和储能赛道上,无锡更是呈现出高成长性,2025年1—9月,无锡全市氢能和储能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19.6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3%,集聚规模以上企业共65家。


零碳引领,从“园区试点”到“城市赋能”


在宜兴市环科园零碳园区先行示范区,楼顶的光伏板、光伏车棚与微风发电设备,共同构建起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网络。这里的新能源汽车通过自发电实现“绿色续航”,展现了从生产到应用的完整零碳闭环。



位于高新区的朗新软件产业园,则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零碳实践中的核心价值。作为江苏省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园区不仅采用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更通过朗新集团自主研发的“能碳大脑”平台,实现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实时监控与智能优化。该平台整合3D孪生与AI大数据分析,使园区年碳减排量相当于1000亩公园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全国零碳园区的典范。




这些园区实践的背后,是无锡系统性的零碳战略布局。今年6月底,无锡发布《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明确提出将依托电网企业建立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整合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可调负荷等资源,实现对城市能源的智慧调度。按照规划,到2027年底,这些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的最大可调能力预计将达20万千瓦。



从单个园区的技术验证,到无锡全市范围的能源系统整合,无锡正通过扎实的零碳实践,将新能源产业优势转化为整个城市的绿色发展动能,展现出从产业自强到城市赋能的清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