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扰”与“有案必查”难题怎解?扬州请来科技帮忙助阵
近日,扬州市发布一批非现场执法环境典型案例,以“无感监管”和“不动声色”的方式,巧妙化解了“无事不扰”与“有案必查”这一对看似矛盾的难题,既保障了企业生产顺畅无阻,又牢牢守住了生态环境底线。
科技赋能,非现场执法“不动声色”
在扬州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市所有污染防控企业的状况。执法人员紧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随时关注着相关企业的排污情况。
该公司在线监控数据异常非甲烷总烃等监测因子无数据
2024年6月,工作人员通过在线监控发现,自5月28日23时起,扬州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铸造车间的监测因子数据均无显示。
工作人员进一步调查,原来该公司在5月29日巡查时就发现了在线设备损坏,但在设备维修期间仍处于生产状态,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随即,江都生态环境局进行现场检查,并立案查处,要求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无人机巡查,高空之眼助力执法
除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外,无人机也成为生态环境执法的新利器。
2024年7月4日,邗江生态环境局接群众信访举报,反映在某公司院内存在企业违规进行喷漆作业。由于该区域历史遗留问题复杂,被举报公司已破产,厂房被分割出租给多家企业使用,污染源定位存在较大难度。
邗江生态环境局创新采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非现场式飞行检查,迅速锁定了疑似违规喷漆的企业区域,为执法人员提供了精准的执法目标。无人机巡查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执法效率,确保了对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无人机成像锁定喷漆痕迹
数据研判,智慧执法“无感监管”
扬州市生态环境局组建的异常线索研判“数据战队”,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也在执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5月16日,仪征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远程研判发现,江苏某肥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废水排放口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存在异常波动。
该公司在线监控异常数据截图,COD小时浓度均值突然明显下降
工作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在特定时间段内将浓度较低的初期雨水通过软管泵直接抽至废水总排口,与处理后的生产废水混合排放,以逃避监管。扬州市生态环境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公司立案查处,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巧妙结合执法精准
在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非现场执法的同时,扬州市生态环境局还注重与现场执法有机结合。一旦发现非现场执法线索,执法人员便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核查和取证。
2024年6月17日,在宝应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案中,宝应生态环境局接到在线数据异常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检查。
执法人员和监测站采样人员对该公司总排口进行采样监测
现场监测结果显示,该公司废水总排口某项数据远超排放许可浓度限值。扬州市生态环境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公司立案查处,并要求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坚持‘无事不扰,有案必查’的原则,不断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充分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测、治污设施用电监控、远程视频监控以及无人机‘高清可视+红外热成像’抵近巡查等科技手段,构建起了一套‘非现场’和‘非现场+现场’相结合的执法体系。”扬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大力推行非现场、穿透式和无感式监管执法,以“智”促“治”,在护航扬州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守护扬州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