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挑大梁 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委员们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情深意切、语重心长,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坚定必胜信心,汇聚奋进力量,为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融合打头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副省长赵岩表示,要以综合改革思维扎实推动“两区一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高校、高新区“双高协同”模式;高质量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提升成果转化能力;高标准建设应用基础研究特区,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研究。南京大学最近启动了“南京大学研究生AI﹢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副校长周志华表示,要努力创建“最具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教育”,将依托高水平本科教育基础和人工智能学科优势,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力奋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创新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二级顾问冷俊表示,将充分发挥好能源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的科研产业融合优势,落实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化前瞻性、基础性重大课题研究,着力破解新能源规模化并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等重大技术难题,守护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打造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表示,民营企业要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的大局中,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多作贡献,彰显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形成更大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近年来,作为典型产业城市的常州正在聚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开放创新生态。全国政协委员、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表示,将进一步做强平台支撑,加速建设以工业母机为主题的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推进创新平台升格,构建创新矩阵体系;壮大新兴产业、抢抓未来产业,扩大“新能源之都”优势,快速布局新领域;深化开放协同,以国家合作具有标志性的对外创新园区为载体,联合各类在常国际合作资源,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工商联主席刘聪表示,要完善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集聚。开展创新型企业成长型企业赋能行动,组织开展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以更多企业的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交出“挑大梁”的合格答卷。
落实战略勇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政协主席王立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标注了新方位、赋予了新使命,也为政协组织更好服务大局指明了实践路径。南京市政协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建言资政服务中心大局,聚焦全局性、综合性重大课题深入调研,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政协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表示,要在科技与产业创新中推进融合化、绿色化,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中增进生态文明体制动能,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积极建设美丽江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彰显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的实干举措,努力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共同富裕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卢敏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关注解决好老百姓的身边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动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共同富裕奋斗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促进救助需求与慈善供给匹配对接,继续探索实践特殊需要信托模式,推动慈善资源更多更好地惠及困难群众,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作出应有贡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表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将努力保护和利用工业遗存、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创空间,培育文化消费新场景;在传统村落建设中保留乡愁记忆,发展特色手工艺、民俗体验等产业,让文化保护与增收致富并行,用文化振兴乡村经济。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主席张义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江苏落实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省政协一定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重大要求,深入研究重大课题,深入助推贯彻落实,紧扣“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等任务,深度协商、积极建言,为江苏勇挑大梁不断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