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江苏白玉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印染高质量技术改造项目 | 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工业集聚(中)区何市开发区11号现有厂区内 | 江苏白玉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 白玉兰纺织拟在现有厂区建设“印染高质量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原地重建技术改造,淘汰部分落后陈旧设备,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印染装备、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引进先进染化料自动称量系统、染料自动配液输送系统和助剂自动配液输送系统,配套建设贮运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改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印染高档产品30000吨的生产能力,改建后印染产能保持不变。 | 本次公众参与采取网络平台公开、报纸公开、张贴公告等形式开展。 1.2021年7月22日,建设单位在江苏环保公众网发布第一次环评信息公告。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2.2024年10月8日,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平台网发布了第二次信息公告(公示期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3.建设单位于2024年10月9日、2024年10月11日两次在“环球时报”上对项目进行了报纸公开。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4.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6日,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以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敏感目标张贴公告的方式开展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5.2024年12月27日,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平台网公开了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 | / | (一)全过程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不得引入限制类和淘汰类设备。优先使用高性能染料助剂、液体染料、无磷助剂等,采用助剂自动配液输送系统、染化料自动称量系统和自动配液输送系统,建设“色卡数字基因库”,逐步实现从“模糊化印染”向“数字化印染”转变。加强生产和环境管理,建设一次染缸的染料、助剂、盐等物料回用系统,提高染料及助剂的回用率;配备定型机废气、染缸高温废水、冷凝水等余热回收装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废水回用率及污染物排放量等清洁生产指标应达清洁生产Ⅰ级水平,达到《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开展工信部印染企业规范公告申报。 (二)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废气治理措施,确保各类废气的处理效率及排气筒高度达到《报告书》提出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无组织废气排放。天然气锅炉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4385-2022)表1标准;烫光、定型、烘干、印花、蒸化等工段排放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728-2020)表1排放限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表1排放限值;生产过程和废油暂存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表1标准;污水处理站废气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2标准。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限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表2限值。厂界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表3限值,厂界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1中二级新扩改建标准值。 (三)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分质处理”原则设计、建设、完善厂区给排水系统。项目高浓度废水单独预处理,经“酸析工艺”单独预处理的高浓度废水与其他生产废水一并经“冷却初沉+调节+混凝初沉+二级A/O+二沉”处理后,经“MBR超滤+RO反渗透”中水设施处理后,反渗透产水回用于生产,反渗透浓水经过“芬顿氧化+三沉+生物滤池”进一步处理达标后排入白茆塘。尾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8)表3标准(其中总氮执行6mg/L、总磷执行0.25mg/L),总锑执行《纺织染整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432-2018)表2排放限值,苯胺类、六价铬排放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表1中直接排放限值及其修改单,pH、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色度、硫化物、二氧化氯、可吸附有机卤素排放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表2中直接排放限值及其修改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排放浓度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表4直接排放限值。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预处理后,接管至八字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四)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五)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固体废物在厂内的堆放、贮存、转移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关管理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印染废水污泥需开展危险特性鉴别,鉴别结果明确前,暂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委托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经鉴别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优先就近焚烧处置。按要求在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固危废(含污泥)产生和处置情况,达到固危废规范化管理水平。 (六)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分区防渗要求,染色车间、水洗车间、烂花车间、印花车间、染料称量调配车间、污水处理站、污泥暂存间、化学品库、危废暂存间、废油暂存库、事故应急池和初期雨水池等区域应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制定并落实土壤、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 (七)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要求,定期排查整治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按要求配备环境应急设备和物资,建设事故污染物收集系统和足够容量的事故废水收集池等设施,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确保事故废水不进入外环境。 (八)按要求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志。按《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纺织印染工业》(HJ 861-2017)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管理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按《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实施日常环境管理与监测,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备查。 (九)对污水处理、废气治理等环境治理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确保环境治理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
22 | 常州市益友染织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米高端牛仔布、9500万米高端牛仔纱项目 |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丽江路22号 | 常州市益友染织有限公司 | 为落实印染行业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益友印染拟将现有四个厂区项目整体搬迁至新北区西夏墅镇新北生态织染工业园内。改建项目主体工程包括染色工段、织布工段,环保工程包括新建厂区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设施、固废暂存库、初期雨水池和事故应急池等,集中供热依托常州国电常发能源有限公司。搬迁改建后项目所有设备均为新购置,其中原有21台主要染色设备(浆染联合机)全部替换为先进的密闭式、全自动化浆染联合机。项目总投资2.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870万元。项目建成后,维持年产3000万米高端牛仔布、9500万米高端牛仔纱项目的生产能力不变。 | 本次公众参与采取网络平台公开、报纸公开、张贴公告等形式开展。 1. 2024年5月9日,建设单位在苏常州环评网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2.建设单位于2024年5月1日和2024年5月14日两次在“江南时报”上对项目进行了报纸公开。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3.2024年5月10日,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以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敏感目标张贴公告的方式开展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未收到与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5.2024年5月15日,建设单位在江苏龙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网站公开了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 | / | (一)全过程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不得引入限制类和淘汰类设备。优先使用生态环保型、高上染率染化料和高性能助剂等,采用染化料自动称量系统和自动配液输送系统,建设“印染MES系统”,逐步实现从“模糊化印染”向“数字化印染”转变。加强生产和环境管理,建设工艺参数在线采集和控制系统,提高染料及助剂的回用率;配备染色高温废水、冷凝水等余热回收装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废水回用率及污染物排放量等清洁生产指标应达清洁生产Ⅰ级水平,达到《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开展工信部印染企业规范公告申报。 (二)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废气治理措施,确保各类废气的处理效率及排气筒高度达到《报告书》提出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无组织废气排放。染色、烘干工段排放的硫化氢以及上浆、烘干工段排放的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中表1限值;污水处理站排放的氨、硫化氢与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1二级标准和表2限值。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2/4041—2021)表2限值,厂界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监控浓度执行表3限值。 (三)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分质处理”原则设计、建设、完善厂区给排水系统,加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项目蒸汽冷凝水回用于生产,煮练废水、靛蓝水洗废水和硫化水洗废水进行热能回收。硫化水洗废水经“调节+气浮”单独预处理后与煮练废水、靛蓝水洗废水、地面冲洗废水、设备清洗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一并进入厂区废水处理站,采用“调节+气浮+水解+沉淀+一级AO+二级AO+二沉+终沉”工艺处理。上述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厂区中水回用系统,采用“MCR膜+RO工艺”生产中水,RO产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71—2020)附录C回用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24),回用于靛蓝染色后水洗、硫化染色后水洗、设备清洗、地面清洗和废气处理设施用水等。RO浓水经芬顿氧化处理,出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4287—2012)及其修改单中间接排放限值,接管至常州西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集中处理。 (四)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五)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固体废物堆放、贮存、转移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相关管理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印染废水污泥需开展危险特性鉴别,鉴别结果明确前,暂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委托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按要求在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固危废(含污泥)产生和处置情况,达到固危废规范化管理水平。 (六)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分区防渗要求,生产车间、危废仓库、原料仓库、污水站、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等区域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制定并落实土壤和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 (七)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定期排查突发环境事件隐患,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配备环境应急设备和物资,建设事故污染物收集系统和足够容量的事故废水收集池等设施,确保事故废水不进入外环境。 (八)按要求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志。按《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纺织印染工业》(HJ 861—2017)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管理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按《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实施日常环境管理与监测,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备查。 (九)落实《报告书》提出的以生产车间、污水站为边界设置100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该范围内目前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以后亦不得建设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 (十)你公司应对污水处理、粉尘治理等环境治理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确保环境治理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