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基础建设 全面开展综合整治

发布时间:2006-10-24 23:53浏览次数:
加强环境基础建设 全面开展综合整治

  江阴自2000年6月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后,便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市的目标,并按照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市把环保综合决策作为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引导激励,切实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制订了《江阴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江阴市创建全国生态市实施意见》和《江阴市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计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对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考核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着力营造有利于生态市建设的政策环境。根据政策实施经济补贴,给予政策优惠,据初步统计,从2003年以来,江阴市在生态市建设方面的投入达35亿元,其中市镇两级政府投入20多亿元,为生态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江阴在建设生态市的过程中,着力实施综合整治,围绕优化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对照建设标准,抓住重点关键,猛攻薄弱环节,实施综合整治,努力营造率先发展的环境优势。近年来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清水工程。水环境整治是生态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从2003年起,我市始终把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作为一项实事工程来抓,加大有效投入,确保工业集中区内新建项目的污水全部实行集中处理,并逐步把老工业小区的污水和镇区的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市环保局还专门制订了工业排污口削减三年行动计划。到目前,全市已建成27个万吨级综合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总能力33万吨。2000年以来,我市利用紧靠长江的资源优势,投入1.5亿元相继建成了黄山港调水工程和澄东调水工程,调入长江水,调活内河水,全市主要河道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对已成为“死水”的张家港河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先后投入整治资金2.1亿元,使张家港河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同时,加大河道清淤疏浚力度,3年来共投入资金近4亿元,清淤土方量500多万立方米,有效地提高了河水的自净能力。
  (二)蓝天工程。首先抓紧电厂脱硫除尘。全市苏龙电厂、华西热电厂、周庄电厂等8家企业安装了脱硫装置;其次实行热电联供,淘汰燃煤锅炉,近年来已停用燃煤锅炉480多台,集中供热用户达2150个,有效地减少了大气污染。同时加强尾气治理,深入开展汽车尾气年检、道路抽检,不达标车辆禁止上路,对城区市民不再发放摩托车牌照,并严格执行车辆强制报废制度,逐步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
  (三)家园工程。到2005年初,市镇两级财政共投入整治资金1亿多元,清洁农村“家河”12000多条。为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在全市每个自然村集中建设2—3只大三格式化粪池,全面取缔农村露天粪缸;每20户左右设置一只生活垃圾箱,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实行集中处理。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逐步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大力实施农村改水,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四)绿色工程。根据建设“绿色江阴”的要求,在城区先后规划实施了“1211”、“13388”、“11586”等绿化工程,相继建成了一批公园和一些高速及公路的绿化工程,各镇也相继建成了一批集镇公园、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工程,并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了新桥万亩生态经济林以及向阳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农业生态园区。
  (五)宁静工程。加强城区交通干道的噪声管理,广泛开展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活动,并禁止夜间违章施工,对城区服务业进行专项整治,严格执法监督,并收到了明显成效。
  在抓好环境基础建设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我市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要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品质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合理布局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美化城镇环境,建设现代农村。在工业方面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为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资源高效利用、废物循环利用的要求,大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着力培育循环经济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调整优化全市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工业,制定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建设项目审批,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我市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生态旅游,倡导绿色消费,保护自然资源,把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生态市建设的支撑点。同时,全面禁止开山采石,禁水封井,整治砖瓦窑业,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同时严格监督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格依法行政,规范企业行为,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调控能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