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借鉴国外经验,应对开放市场
发布时间:2006-11-17 00:00浏览次数:
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环境监测机构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何应对国外监测机构的挑战,是各级监测站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对开放监测市场是做了承诺的。目前,已有外商在国内开办了从事环境咨询和监测业务的公司,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虽然现在各级监测站依然吃财政饭,而且政策性的业务垄断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从美国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模式来看,监测市场的开放是必然的选择。
美国的商业实验室运作模式
1、商业实验室的建立和认可 在美国,只要符合要求,任何人和任何机构都可以成立商业实验室。成立商业实验室的条件是:有满足分析方法要求的场所和仪器设备,有有经验的分析人员,有完整的运行体系文件,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等。其中认可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获得认可资格的多少,是决定商业实验室业务区域和范围的主要因素。如,在纽约州要成立一个实验室,成立之初,就要决定要开展的分析范围和项目,据此决定营业场所的大小,购买或租用仪器设备及其他相关的必需品,聘请人员,按照分析规范的要求编写标准操作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文件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条件具备后,向有关的认可机构提出认可申请,认可机构按规定对实验室进行认可评定。认可评定的过程是十分严格和公平的。经过认可后,实验室可以在认可机构指定的区域内,从事认可分析项目的服务,提供认可允许级别的分析报告。美国不同州、不同部门均有认可机构,取得尽可能多的认可资格,就意味着可以在更大的区域和范围内从事分析服务。以美国罗德岛州的一个商业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取得14个州,以及空军、陆军、海岸警卫队、EPA(美国环保局)等的认证,这意味着该实验室可以接受这些地区和机构的样品。美国商业实验室可以提供的报告级别有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其中第四级的要求最高。能为EPA提供第四级报告的CLP(合同实验室项目)实验室在美国只有8家。
2、商业实验室的管理在美国,提供环境监测服务的商业实验室有大有小,大的实验室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甚至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子公司,小的实验室也可能只有一台气相色谱,但也照样能揽到业务。这些商业实验室大多属私人所有,所以机构简单、人尽其用、工作效率高是其生存和盈利的主要手段。
3、商业实验室的业务范围
EPA、咨询公司、工厂以及其他一些客户是商业实验室的主要业务来源。与我国的各级监测站相比,美国的商业实验室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根据自身的力量以及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确定自己的分析项目开展范围。因此,不同的试验室开展的测定范围各有侧重,有的实验室主要分析样品的化学指标,有的实验室分析生物指标,有的实验室分析物理指标,采样有专门的采样公司。就二恶英的分析来说,在美国也只是少数几个实验室才能分析。所以其分工很细,布局也比较合理,这也是竞争的结果。
4、商业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分析数据的质量是一个公司能否存活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一环。因此,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程序来保证数据的质量。在美国因为修改数据而导致分析人员入狱、公司解散的案例近年来发生多次。在分析过程中,通过购买标准样品、配制标准曲线、样品空白、实验室控制样品、样品加标、密码平行、密码样品等措施来保障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上述过程都有严格全面的技术指标来控制,这些记录都必须反映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因此,通过报告就知道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室的分析水平。
5、商业实验室的工作程序
(1)投标
一般从客户手中取得项目都采取竞标方式。竞标时,公司的市场开发人员要根据招标书的要求准备诸如资质证明、标准操作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提供报告的形式和内容、时间保证、价格等内容的投标书。中标后,签订合同。
(2)接受样品
合同签订后,公司将准备好的采样容器寄到由客户委托的专业采样公司,采样公司采完样品后通过快递公司将样品运至实验室。实验室接样人员在采集样品的容器上贴上公司内部的标志标签,将样品按要求存放到样品冷藏间,然后通过管理软件将样品来源、名称、分析项目、完成时间等内容用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各有关分析部门。
(3)分析样品
各部门负责人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安排工作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分析人员编写分析报告,完成的分析报告送至报告综合部门。
(4)报告审核和发出
报告综合部门将各部门的报告进行整理和排序,按不同分工的要求将报告送给报告审核人,如审核发现问题,则将报告返回报告编写人进行改正,改正后报告由报告综合部门装订。书面报告和电子报告同时发出。
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现状和发展动态 我国的各级环境监测站大多属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为各级环保局服务。其工作内容是提供辖区内环境质量、污染源数据,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提供依据。在全国2000余个监测站中,普遍存在仪器设备落后,人员水平低,效率低,对辖区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不能说清楚等问题。目前,一些发达地区的监测站就积极应对这些情况,他们的主要做法是:更新仪器设备,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开辟新的监测领域,积极获取各种认证,与国外合作,为客户提供特殊服务。如用美国EPA的监测方法为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企业提供环境本底监测服务、为市民提供家庭装修污染监测服务、绿色食品基地监测认证服务等等。
目前制约各级环境监测站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体制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拨款少,拨款主要用于人员的工资分配;二是规划不到位,环境监测目标和指标还停留在国外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上,如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项目少,没有对有机污染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规范方法落后,更新慢;三是委托服务收费管理死,成本高,收费低,监测站没有积极性开展,导致监测人员收入低,高水平人员外流,引进人才困难;四是服务水平低,开展的项目少,分析数据的质量差,达不到管理部门的要求,更不能按国际标准为客户提供服务。
我国的环境监测站与国外商业实验室的差距 1、国外的环境监测是市场行为,而我国是政府行为。国外的商业实验室大多是私有的,它根据市场的需要定位自己的市场范围和发展方向,我国的环境监测站是国有的,监测是为环境管理服务,不考虑盈利与否。
2、与国外商业实验室相比,有机监测项目相差大,美国的有机监测项目有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多氯联苯、除草剂和杀虫剂、二恶英等,近200项。我国的有机监测项目太少,相应的仪器、前处理设备配备得也少。这也是我国监测站能力最薄弱的地方。
3、国外商业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很高,有可能的话,仪器都配有自动进样器,仪器分析是24小时连续运行,分析人员只要进行准备工作和数据处理就行了。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效率则低得多,机器离不开人的操作,所出数据的单位成本则高得多。
4、国外商业实验室所提供的数据质量较高,他们有一整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提供的数据有完整的记录和计算过程,这也是我们监测站要迎头赶上的地方。
加入WTO后监测站的应对策略 今后监测站总的发展原则应当是加强一级站,削弱合并二级站,撤消四级站,壮大三级站,并使三级站逐步走向市场。
1、一级站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新的监测方法、新环境标准研究,为国家提供全国环境质量状况信息。二级站数目要减少,在全国范围内按现行几大区域将现有的二级站合并为7~8个,主要从事新监测方法、区域性环境标准的研究,以及对三级站进行质控考核。一级站和二级站采用国家拨款的方式,比照公务员进行管理。
2、四级站力量有限,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其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执法监测,所开展的分析项目少,判罚尺度不一,所产生的问题也较多,引起的争议也多,因此,应该将四级站任务交由三级站。
3、从长远看,三级站走向市场是必然的选择,它也将是我国迎接国外环境监测机构和国内其他检测机构挑战的主体。由于入世后,监测站在环境监测市场的垄断地位会被逐渐打破,任何有资质的单位、个人和企业都会进入这个市场,因此,必须及早入手,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
(1)加快能力建设,环保局加大补助费投入,快速更新仪器设备,使监测站的硬件和环境能符合竞争的要求,特别是有机监测能力要尽快提高。加强软件的能力建设,在数据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上多下功夫,使服务水平上一个台阶。
(2)放开监测市场价格,使监测站能尽早适应市场竞争环境,改变委托服务亏本经营的状态。几年后,环保局变为监测站的客户,向监测站购买监测数据。由于监测站实际上是国有,因此,必须研究在市场环境中既使其符合市场游戏规则,又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办法,包括可以与国外资本合资经营等。
(3)尽快取得各种认证资格,如国家认可实验室以及其他领域的认证,并能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运转,使监测站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4)以效益为指标,加大监测站内部改革的力度,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制度,使监测站既能留住人才,又能吸引人才,保持监测站的高效运转和充满活力。环境监测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如果加大投入,政策对头,用不了几年,我们的监测能力就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然加入WTO之后,三级站的发展也不会平衡,有的监测站会有长足的发展,市场范围越来越大,有的则会逐渐萎缩,甚至会在市场的大潮中消失。(作者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刘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