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会议纪要》的函

发布时间:2006-12-29 00:00浏览次数:
国核安办〔2006〕173号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
  2006年12月19日至20日,我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按纪要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附件:1.会议纪要
     2.专家名单
     3.参会人员名单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环保 核电站 专家审查会 纪要 函
  附件一:
  《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会议纪要
  2006年12月19日至20日,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以下简称《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的专家参加了审查会。编制单位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列席了会议。(参会人员名单附后)
  会议听取了《设计准则》编制单位和审评单位的汇报。重点围绕审评意见中提到的25个问题和征求意见稿反馈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主要意见如下:
  1. 核承压设备的设计和采购可以主要遵守ASME规范。如果采用不同的标准或规范,则需论证没有降低安全要求,并注意不同标准体系的接口相容性。
  2. 设计者需根据高温气冷堆的技术特点进行PSA分析。对于外部事件PSA,可以先做简化地震PSA分析,暂不考虑火灾和洪水等其它外部事件的PSA分析。
  3. 关于严重事故的分析应充分结合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特性。燃料最高温度不超过安全限值是高温气冷堆确定论分析的判断标准。在设计基准事故和超设计基准事故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者与安全当局可协商选择特定的、发生概率更低的事故序列进行分析。
  4. 所用安全分析软件需进行验证与确认。HTR-PM安全分析软件主要引进自德国,德国已经做了大量验证,并在HTR-10上进行了验证。设计者还应针对HTR-PM进一步做验证工作。
  5. 现有球床和柱状高温气冷堆上均难以进行堆芯功率分布测量。因此需确保设计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6. 应仔细考虑停堆裕度和反应性抑制有效性问题。
  7. 从球床高温气冷堆堆芯的特点看,流道堵塞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8. 需提供燃料元件单球功率设计限值的依据。
  9. 建议机械承压设备的安全级别分为三级,即安全1级、安全2级、安全3级。
  10. 爆破膜爆破动作后,关闭隔离阀,包容体仍具有包容功能,能建立负压通风环境。
  11. 余热排出系统的设计容量应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对于余热排出系统的外部事件防范,应在今后的设计中进一步考虑。
  12. 控制棒系统定义为第一停堆系统,而吸收球系统定义为第二停堆系统。控制棒与吸收球系统采用两路不同的电源系统供电。
  13. 应对氦气管道作为高能管道进行分析,并补充LBB的分析。如果某一假想破裂导致了飞射物的产生,则进行飞射物效应的评定。
  14. 对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应将强度试验次数计入疲劳分析中。
  15. 尽量将三大壳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对于热气导管壳体,需做LBB分析。
  16. 在选取热气导管壳体材料时,对材料的冲击韧性予以重视,以满足LBB分析的要求。
  17. 关于蒸汽发生器在役检查问题,需在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中详细论证实现方案。
  18. 因主氦风机本身不是安全级设备,可按抗震II类设计,不需要考虑安全停堆载荷(SSE)。
  19. 对于石墨堆内构件应力循环不超过105可不进行疲劳分析的准则,需提供有关的依据或更充分的论证。
  20. 需开展陶瓷堆内构件抗震的更详细分析。
  21. 一回路压力泄放系统排放的气体应满足有关排放要求。
  22. 需提供不设置污染氦气贮存系统的论证材料。
  23. 应在废物处理系统设计中强调废物量最小化的要求。
  24. 有关厂内辐射防护的设计准则应进一步细化。
  25. 高温气冷堆的乏燃料元件,不经处理就可以做长期中间贮存。随着技术发展,将来可以选择是否进行后处理。
  会议认为,为促进高温气冷堆的发展,编制《设计准则》十分必要。《设计准则》(送审稿)已较好地体现了设计者和审评者达成的共识,可以用于指导HTR-PM的设计,并可为HTR-PM的审评提供参考。
  专家建议,在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准则》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国家核安全局将《设计准则》作为技术文件出版发布。
  
附件二:
专    家    名    单

 

 

   

职务/职称

1

赵仁恺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2

赵成昆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

研究员

3

赵翊民

国家核安全局

研究员

4

钱积惠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研究员

5

黄坚持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员

6

方庆贤

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研究员

7

柴国旱

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研究员

8

陈连发

苏州核安全中心

研究员

9

高泉源

苏州核安全中心

研究员

 
附件三:
参    会    人    员
 

序号

姓 名

   

职务/职称

1

赵永康

国家核安全局

副巡视员

2

顾剑峰

国家核安全局

项目官员

3

赵善桂

国家核安全局

项目官员

4

张作义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院长/研究员

5

吴宗鑫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研究员

6

孙玉良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研究员

7

唐春和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研究员

8

苏庆善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研究员

9

高祖瑛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0

薛大知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1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2

徐小琳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3

吴莘馨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4

居怀明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5

姚梅生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6

刘继国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7

董玉杰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8

奚树人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19

张良驹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20

孙卫东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21

梁彤祥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研究员

22

黄晓津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研究员

23

曹建主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研究员

24

张征明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研究员

25

黄志勇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研究员

26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研究员

27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副研究员

28

孙立斌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29

郑艳华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30

王金华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31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32

代声正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