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开展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6-09-22 00:00浏览次数: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
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结合国家绿色社区创建指南,省环委会在认真总结几年来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将试行的江苏省绿色社区考核指标进行了修订。为进一步开展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江苏省绿色社区的社区,由所在区、县(市)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江苏省绿色社区考评指标分解表》指导创建,进行自评,经省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验收后,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绿色社区创建指导委员会提出申报。
二、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绿色社区创建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对申报江苏省绿色社区的社区进行年度考评(分材料审查和考评验收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公示拟命名的江苏省绿色社区。
三、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根据考评结论和公示结果进行综合审议,对终评优秀的社区,于每年“6.5”世界环境日命名为本年度“江苏省绿色社区”,并授牌,有效期三年。
四、为鼓励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广泛开展,被命名的江苏省绿色社区,由省、市、区环保部门配套奖励环保宣传设施。
附件:1. 江苏省绿色社区申报表
2. 江苏省绿色社区考评指标分解表
二○○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绿色 社区 创建 通知
抄送:国家环保总局。
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9月22日印发
共印34份
附件1:
江苏省绿色社区申报表
申 报 社 区————————————————————(签章)
报 送 日 期—————————————————————
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制
社区基本情况 |
社区名称:
负责人: 电话: |
总户数:
常住人口:
社区面积: |
所属街道办事处:
负责人: 电话: | ||
近三年来社区获得的荣誉 |
| |
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意见 |
年 月 日( 签章) | |
终评结论 |
年 月 日( 签章) |
附件2:
江苏省绿色社区考评指标分解表
一、申报条件 |
内容 |
要求 |
达标 | |||
1.社区必须是完整的行政区划,组织机构为居民委员会,考评范围为社区辖地 |
依据区划图考评 |
考评按要求所列内容进行,申报条件缺一不得申报;考评总分值为100分,自评须满95分、考评须满90分取得公示资格;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 ||||
2.社区在新、改、扩建时,结合绿色社区相关标准实施规划 |
附规划说明 | |||||
3.区内工业污染源全面实现达标排放,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得到有效处理,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率100%,环保设施运行正常 |
附市环保局证明 | |||||
4.通过绿色社区创建,区内环境质量根本改变,周边地区环境得到整治;区内85%以上居民有参与积极性,对环境状况基本满意 |
通过居民总户数30%以上的问卷调查进行自评 | |||||
5.获得市级“绿色社区”称号满一年 |
附命名文件 | |||||
二、组织机构(15分) |
考 评 指 标 |
考评要求 |
分值 |
自评 |
考评 |
加分 |
1.成立绿色社区创建领导机构及执行机构 |
①领导机构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组成,②执行机构由居委会牵头组成,③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参加执行机构 |
3 |
|
|
区、县(市)环保局切实在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文化等方面担负业务指导职能,值2分,加在第1条中考评 | |
2.成立以区内居民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队伍,鼓励居民监督和纠正社区内外破坏环境行为 |
①制定公众参与环保的有效措施,②环保志愿者占区内居民总数的5%,③志愿者督察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 |
3 |
|
| ||
3.定期召开驻区单位绿色社区创建联席会议 |
①每季度召开一次,②驻区单位85%以上参加 |
2 |
|
| ||
4.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创建任务职责,落实创建目标责任 |
计划张贴公告,征求居民意见 |
1 |
|
| ||
5.建立绿色社区创建台帐,使用电子文档,制定激励机制 |
①社区建立完整文书档案,②街道办事处制定有效激励机制 |
2 |
|
| ||
6.开设社区环保课堂,组织机构成员定期参加环保培训 |
①负责人须参加省级年度培训,②成员须参加市级以下培训 |
2 |
|
| ||
三、环境质量(55分) |
1、水环境 |
总得分不低于11分 |
12 |
|
|
环境质量硬件建设为区、县(市)环保部门指导,市级环保部门检查的重点内容,值3分,分别加在水环境、空气质量、噪声管理、固体废弃物处置总得分中考评 |
1)区内河、湖、池水面清洁,没有漂浮物 |
附市环保局证明 |
1 |
|
| ||
2)区内污水有效治理后达标排放 |
①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接管处有排污口标志牌;②施工污水不直接排入河湖;③餐饮污水经滤渣隔油处理,废油脂指定回收率达95%以上 |
3 |
|
| ||
3)提倡一水多用,循环利用 |
①新建社区实行雨污分流,②雨水收集利用,③中水回用 |
3 |
|
| ||
4)区内水污染年有效投诉不超过1次 |
如有投诉附区环保局处理意见 |
2 |
|
| ||
2、空气质量 |
总得分不低于11分 |
12 |
|
| ||
1)区内油烟得到有效治理 |
①单位无燃煤锅炉,②烟气黑度、烟尘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③无露天烧烤和焚烧垃圾 |
3 |
|
| ||
2)区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
①机动车及时清洗,尾气达标排放;②工地围拦施工率达100%,道路洒水消尘;③易造成污染的材料、渣土等封闭运输,覆盖堆放 |
3 |
|
| ||
3)施工装修选用环保型材料 |
区内公共场所空气没有异味 |
1 |
|
| ||
4)区内烟尘扰民年有效投诉不超过1次 |
如有投诉附区环保局处理意见 |
2 |
|
| ||
3、噪声管理 |
总得分不低于8分 |
9 |
|
| ||
1)区内无超标固定噪声污染源 |
①取消小五金加工点,②娱乐场所、居民住宅附近变电站有隔音装置 |
2 |
|
| ||
2)区内建筑施工和室内外装修规定施工时间 |
避开居民休息时段 |
1 |
|
| ||
3)区内机动车辆实施禁鸣 |
有禁鸣标志 |
1 |
|
| ||
4)区内对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年有效投诉不超过1次,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年有效投诉不超过2次 |
如有投诉附区环保局处理意见 |
2 |
|
| ||
4、固体废物处置 |
总得分不低于8分 |
9 |
|
| ||
1)区内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 |
①生活垃圾袋装化、日产日清,②设置固体废物分类投放箱 |
2 |
|
| ||
2)区内采取积极措施消除白色污染 |
提倡不使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
1 |
|
| ||
3)区内采取有效途径实现废旧物品资源再利用 |
①开展邻里闲置物品调剂活动;②设有废旧物品收购点,可回收废物箱有专人清理 |
2 |
|
| ||
4)有毒有害废弃物依法有效处置 |
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
1 |
|
| ||
5、环境面貌 |
总得分不低于8分 |
9 |
|
|
在社区道路、办公区、广场、绿化带等处设立环保警示牌,在居民中提倡认养植被、家庭绿化、庭院绿化, 值2分,加在总得分中考评 | |
1)社区整洁、优美、宁静 |
①区内道路清洁平整、各种车辆停放有序,②墙体无乱写乱画乱贴现象,③无室外农贸市场、占道排挡、违章建筑、饲养家禽和无证宠物,④流动摊点规范管理 |
2 |
|
| ||
2)绿化美化社区环境 |
①新、改扩建社区的绿化覆盖率分别大于35%、30%,提倡阳台、屋顶和围墙等立体绿化;②区内无裸露土地,500米服务半径内有1公顷以上公共绿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草坪、乔木、灌木合理搭配 |
2 |
|
| ||
3)区内绿化有科普措施 |
①植物有其名称、科属、特性、栽培方法的说明牌,②除虫害使用生物方法 |
1 |
|
| ||
4)区内“三产”污染扰民年有效投诉不超过1次 |
如有投诉附区环保局处理意见 |
2 |
|
| ||
6、绿色消费 |
总得分不低于3分 |
4 |
|
|
新建社区配套使用太阳能, 值1分,加在总得分中考评 | |
1)区内使用绿色能源 |
①区内清洁能源使用率单位达100%、居民达98%,②提倡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废热资源 |
2 |
|
| ||
2)引导居民绿色消费 |
张贴推选绿色家庭公告,绿色家庭占总户数5%以上 |
1 |
|
| ||
四、宣传教育(30分) |
1.区内建有环保宣传设施 |
①在社区道路进出口,或广场、信息公告处设置橱窗式或黑板式固定环保宣传栏,大小容纳4张单页宣传画以上;②内容主要是贴近社区居民生活的环保常识、法律法规、污染投诉举报方式,每季度更换一次;③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半数以上的居民看过宣传栏 |
6 |
|
|
超过80%的社区工作人员和30%的居民能讲出宣传栏的重点内容,值2分 |
2.重要环保纪念日区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环境文化公益活动 |
①世界环境日须有公益活动,其它时机,每年不少于6次公益活动;②重点是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 |
8 |
|
|
公益活动辐射到社区周边环境,产生良好反响,值3分 | |
3.区内设立环保资料借阅点,号召居民积极参与环保学习 |
①社区工作人员和10%以上的居民借阅过环保书籍,②每半年开展一次学习心得交流 |
2 |
|
|
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成员各有学习心得,值3分 | |
4.区内设置环境问题投诉箱,定期了解居民环境意识,掌握社区环境状况 |
每季度统计一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环境对话 |
4 |
|
|
| |
5.区内单位积极参与绿色行动,共同签订绿色社区创建协议 |
①中小学和幼儿园创建“绿色学校”,②企业创建“环境友好企业” |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