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环保执法出硬招
无锡环保执法出硬招
查处违法企业162家 挂牌督办17家 向媒体曝光十大典型案例
徐 荣 (无锡市环保局)
2006年,无锡市环保执法部门重点围绕威胁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市范围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检查各类污染源企业11410厂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62家,挂牌督办了17家,限期治理了127家,向媒体曝光了十大典型案例,有效改善了无锡的环境质量。
专项行动重点包括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地安全的污染和隐患、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专项整治、清洁能源区建设、化工和石化类企业环境安全风险排查以及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等。
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的排查整顿中,无锡市环保部门对全市重点工业污染源219个水污染合法排污口和239个大气污染物合法排污口进行了调查摸底,督促企业明示污水排放口,加强巡查巡检,并将调查范围延伸到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企业及其建设项目。按“区别情况、分类处理”的工作原则,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铺设进度,对符合接管条件的单位抓紧落实接管措施,促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加快工业废水直排的污染企业的搬迁力度,对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存在问题的10家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同时,积极开展沿湖餐饮业的整治,对涉及需要整治的24家单位,提出了“三有一无”整治要求。加快实施“渔家乐”水上旅游的环保工程,积极引导游船进行环保改造,确保了游船在环保环境中经营。同时,与市水利监察支队联手建立了信息通报、联手巡查机制,采取水陆并进、日间全面普查、夜间重点巡查的方式,对市区八条重点河道进行调查,有力打击了非法向河道内排污的行为。
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是无锡2006年环保专项行动的一个重点,环保执法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工业园区进行了一次大清理,集中整治了化工、冶炼、电镀、印染、造纸和废旧物资加工等污染行业工业园区的排污现象,实行“砍掉一批新建项目、关闭一批相关企业、向园区集中一批分散企业”的措施,提高化工废水的达标排放标准,从严控制市区内环50平方公里内的工业项目,将新办化工项目的投入规模提高到1000万元,把住了新上项目的“入口关”,促进了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全市共完成项目监察2384厂(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39个,处罚27个。
无锡市还进一步加大燃煤电厂锅炉脱硫力度,继2005年市主城区建成清洁能源区后,2006年开展了内环范围内现有的4吨/小时(含4吨)以下的锅炉全部改用清洁能源或改为集中供热专项整治。目前,全市已完成212台锅炉,完成发放经济补助400万元,有效降低了市区烟尘和SO2排放量,全市共削减燃煤48100吨/年、SO2 2287吨/年、烟尘577吨/年。
2006年,无锡市环保局利用节假日、夜晚或清晨等“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先后组织了对291家化工、印染、医药、造纸、电镀等重点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加快“出城进园”,所有排放有机废水的企业将落实接管措施,实行集中处理。针对蓄电池行业和铸钢行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项整治,吊销了14家蓄电池企业营业执照,并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铸钢废砂处置中心,废钢砂回收利用率达100%,走出一条经济与环保“双赢”的循环经济之路。对156家冶金酸洗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关停并转迁27家。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一律实行转产或关闭,先后依法关停、取缔了污染严重和治理无望的240余家企业,对存在问题的5家单位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将10家重点“污染大户”的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