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养殖污染 水产养殖大户:“我的鱼儿为何那么俏”

发布时间:2008-11-27 00:00浏览次数:

    珍珠养殖本身不存在污染问题,但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珠农要投肥养殖。大量有机物沉积在底泥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不易消除,很难治理。

    不法分子利用电瓶、农药在水中电鱼、毒鱼,导致水面上连续出现大量死鱼,严重污染了水质。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占世界养殖产量的70%;江西是水产大省,每年养殖产量达到200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的10%。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才能控制好水产养殖的污染?其中有恪尽职守的坚持,也有孜孜不倦的探索

    警钟

    “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塘水。”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鱼和水和谐共处的自然法则,但近年来,由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水体受到了污染,鱼也不怎么好吃了。

    记者从省水产局了解到, 现代水产养殖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养殖过度造成水体自净能力跟不上;二是畜禽粪便直接投入水库湖泊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第三,最严重的污染则来自于各种化肥的投入,它们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还直接危及人畜饮水安全。

    据省水产局副调研员易建平介绍,一亩池塘,按照养殖标准最多能容纳1500个蚌,但一些养殖大户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往往会投入2000个甚至更多的河蚌,以至于水体的自净能力丧失,水质明显下降。都昌的新妙湖曾经是个水草丰盛的湖泊,因水美鱼肥而名声大振,前些年就因为过度养殖大闸蟹,水草型湖泊如今已变成泥沙型的湖泊,让人非常痛心。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周秋白则认为,除有机肥料外,养殖饲料和鱼用药物造成的污染也应引起重视。据他介绍,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目前市场上的普通饲料含磷达到1~1.5%,而实际鱼用饲料磷的利用率只能达到70%。磷过度流失到河流,是蓝藻过度繁衍的重要原因。此外,市场上原创性开发的鱼药很少,治疗鱼病的药物许多来源于兽药和农药,流失的药物将对藻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从而破坏水域的生态系统。

    探索

    太湖水体的污染,除了化工之外,养殖是另一大主因。在强大的压力下,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要限制压缩网箱水产养殖。

    对于养殖污染,我省又是如何应对?据悉,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省没有准允一家鱼用化肥生产企业入驻江西,并极力呼吁全国统一禁止鱼用化肥的生产。从2005年开始,我省还以政府的文件禁止水产养殖使用鱼用化肥。

    此外,我省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草鱼幕后健康养殖免疫防疫技术,到2000年,普及率已经达到60%。近两年,开始对大中型湖泊采用的网箱养殖进行清查并严格控制,根据不同水域采用了精养、粗养、增养等不同的养殖方式,提高饲料的使用率。

    前不久,在南昌县赣江边的梁家渡,有850万尾鱼苗投放入赣江。今年,这样的鱼苗放流行动在我省各大水域同步进行,计划投放鱼苗2亿尾,其中,约1亿尾投至鄱阳湖水域,投放的鱼苗以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种类为主,目的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渔业在减排中的作用。据悉,自2002年以来,我省总共向境内各大流域人工增殖放流鱼苗7亿尾,其中,向鄱阳湖以及周边水域人工增殖放流鱼苗2.4亿尾。

    品牌

    到过浙江千岛湖的游客都知道,那里有一道菜叫淳排有机鱼,一个鱼头一公斤就卖到了200元,而野生雄鱼头更是卖到400元每公斤,如此品牌效益生态环境是功不可没。

    江西拥有赣、抚、饶、信、修五大河流,有“锦绣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如何才能利用这些优势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据悉,目前我省有机水产品种类是全国最多的,被农业部评为有机和绿色的水产品达到149个品种,武宁柘林湖的鳜鱼、青鱼,新余仙女湖的草鱼、鲢鱼和雄鱼都已形成自己特色。而都昌渔业实行凭证式水产养殖以来,全县有淡水虾仁有13个系列产品荣获中华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权威认证书以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AA级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品牌渔业”产值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60%以上。

    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我省进贤县军山湖大闸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对大闸蟹养殖湖泊进行保护,范围涉及进贤县军山湖、陈家湖、青岚湖,品质打响了品牌,在军山湖三两半以上的大闸蟹单个价格一度卖到了120~150元不等。

    这正如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认为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计划生育和淡水渔业。而江西的淡水渔业贡献功不可没。

    “我的鱼儿为何那么俏”

    鄱阳县水产养殖大户周志勇吐心声

    “为什么同时用他的药,用他的饲料,一样的进鱼苗,我的鱼儿还会死,而他的鱼不仅不会死,还比我的鱼儿长得快?”水产养殖大户老包百思不得其解。

    在鄱阳县古县渡镇有两口并排的精养池塘,一口是老包的,一口是有名的水产养殖大户周志勇的。老包的鱼塘其实花的功夫并不比周志勇的少,塘坝整得平平坦,外面来了人也多喜欢到老包的池塘去视察,而周志勇的鱼池杂草丛生,水面上这儿挂着一丛水草,那儿漂着一堆菱角,给人的感觉并不美观,甚至有点杂乱无章。

    周志勇微笑着说:“养鱼并不是为了追求美观,我的水草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吸附了水中的氨、氮等无机营养,如果氨氮超标,鱼儿就会得病……”老包恍然大悟。

    “其实,有机健康养殖早就被农业部推广了,它主要包含两个技术,一个是水质调控技术,一个是健康养殖技术……但是倡导健康养殖,我真的花了不少心事。”不喜欢言语的周志勇一谈起“鱼经”,就会滔滔不绝。在健康养殖这条路上,周志勇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

    那是六七年前,一个全国都在流行水面无机养殖的时间档,很多养殖大户动不动就把一大车无机化肥往池塘里倒,结果是水产数量上去了,但是鱼的品质下降了,水面污染了。

    竭泽而渔无异于杀鸡取卵。周志勇心里很沉重,而此时他的公司已有80多户渔民参股,水产品产值高达1200多万元,大闸蟹已是扬名国内外。

    当大闸蟹的大规模养殖威胁到鄱阳湖的环境时,他毅然中止了大闸蟹的养殖,适逢省里发展魚回鱼出口,于是,他再次率先响应号召,于2004年第一个申请魚回鱼养殖基地项目,并且第一个到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申请备案。

    “当渔民还不愿接受新品种的时候,我只有先干起来,然后再带着大家一起干。”和养殖螃蟹一样,周志勇养殖魚回鱼的品种和模式总是先人一步,尤其在安全和健康养殖方面更是严格把守。无公害于他仅仅是起点,全部达到绿色的,甚至是有机的标准才是他的目标。

    “好水才能养好鱼”,这是周志勇常对渔民说的一句话。水质调控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近年来,周志勇一方面在保护已有的螺蛳、贝壳等淡水贝类动物,杜绝大规模螃蟹养殖,周志勇花了四年时间,终于使螺蛳、水草等水生动植物得到更好的修复。他还对水生动植物少的池塘进行人工移栽、种植水草,投放淡水贝类动物,到目前,种植、移栽水草100余亩,投放淡水贝类动物20多万斤。

    改变捕捞方式也是周志勇健康养殖的一大法宝。他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和水产生长周期,一改一年冬干捕捞为常年捕大留小的方式,使水产均衡上市。他从不抽水取鱼,也不会大小通吃,大鱼小鱼一律上市,他说有的小鱼可以长大,来年可卖,小虾小鱼还是冬候鸟的食物,不能让他们没了粮食。从德国回来的女儿总是喜欢在他的大湖住宿,每年来他的湖里旅游观光的游客也不少。

    如今,他通过两个技术实现了平安养殖,他养的鱼基本上没有引发什么养病,取得了不菲的效果,每年养殖的水产品达1400多万吨,其中有1000万吨左右出口美国、韩国等国家,他的鳜鱼、青虾、黄颡鱼等优等水产品售价比别人的同类产品高出20%还供不应求。(记者 李芳芳 陈化先 操海鹏)

来源: 江西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