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在农村,通常被农户焚烧的秸秆,夏季主要是麦子、油菜和蚕豆秸秆,秋季主要是水稻秸秆,也有部分玉米、棉花等秸秆。由于焚烧秸秆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又给交通、民航带来安全隐患,每年夏收、秋收时节政府等有关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禁止,并且采取了疏堵结合,综合利用等多项措施,尽管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秸秆量大,往往屡禁不止,纸包不住火,仍有大量秸秆被农民一焚了之。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工作,借鉴过去的农村工作实践,现就敏感区域(即国道、省道、高速两侧和民航、城市周边)的秸秆禁烧工作,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角度,怎样使农田少产秸秆或不产生秸秆,使农民无秸秆可烧,或避开集中焚烧时段,提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决策者和广大农民朋友参考,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一是秋播期间在敏感区域推广种植食叶蔬菜或发展大棚蔬菜,如蕃茄、黄瓜、辣椒、药芹、汤豌等,这些蔬菜叶片、果实大多被食用,枯枝烂叶可随时还田,基本无秸秆可烧。也可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肥,如种植苕子、田菁、黄花草等,培肥地力。二是春播期间种植棉花、玉米、药材、荷藕、茨菇等。棉花、玉米秸秆是较好的燃料,特别是棉花秸秆火力强,目前农户大多数仍作为燃料使用,即使用不了,也不在禁烧时期。种植药材可选种白术、菊花、丹参等,这些作物秸秆量少,可直接腐烂还田。即使需要焚烧,既不在禁烧期,也不构成对大气严重污染。种植荷藕不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如连片栽种,还有较好的观赏价值,不产生秸秆。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发展养殖业,如养鱼、养蟹等,也可连片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二是发展果林业,栽种果树,花卉、林木、发展蚕桑等,不但能有效减少秸秆或避免秸秆焚烧,而且经济效益好,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发展观光农业。将这些敏感区域土地由集体收回,统一由旅游或农业部门经营,或建立股份制企业,农民可以土地入股,由集体统一种植观光作物,如建立林果区,栽种桃树、梨树等果树;建立垂钓区,开挖鱼塘;建立农作物观赏区,连片种植棉花、荷藕、绿肥,也可设计种植农作物或林木、花卉的迷宫、图案,供人游览、休闲;建立农产品采摘区,让城里人自己来采摘新鲜水果、蔬菜等等。
三是统一规划,做好服务。调整作物布局和产业结构,涉及多个部门,关系千家万户,工作面广量大,政府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组织农业、林业、旅游、建设、环保等部门做好规划、协调、宣传、服务等工作。一是要统一规划。机场、高速、省道、国道和城市周边是盐城对外窗口,代表盐城形象,对这些敏感区域,那些地方长什么,养什么要统一安排,统一布局,不得随意种植,既要有实用性,又要有观赏性。二是要做好推广、服务。农林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引进以上作物、林木的新品种,推广新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产值、提高经济效益。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资金上给予扶持。对农民主动放弃种植水稻、麦子、油菜改种其他作物的,政府在经济上给予适当补贴,或免缴有关费用,对统一由集体或股份制企业经营的,财政上也要给予大力支持。
简言之,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只要领导重视,部门配合,通过不懈的努力,可有效化解秸秆焚烧难题,随意焚烧的现象将会从根本上扭转。 (亭湖环保 冯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