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开发】加强南北挂钩合作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09-11-30 00:00浏览次数:

加强南北挂钩合作,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自2001112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以来,省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苏南与苏北各市加强合作,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坚持把推进四项转移作为整个苏北发展工作的主要着力点,重点抓好推进国内外产业向苏北转移。从总体看,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一是项目规模扩大、质量提升。2008年国内外向苏北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2006个,总投资1203亿元,增长21.04%;实际引资620.7亿元,增长24.67%。产业转移项目单体投资达5997万元。今年以来,苏北各地产业转移平稳增长。1—9月,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1698个,总投资1250.3亿元,增长18%;实际引资550.6亿元,增长25.45%。二是财政转移支付更加突出民生。2008年省级各类财政资金重点向苏北倾斜,支持总额达到318亿元,比上年增加87.36亿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向苏北公共服务领域。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更加注重对支柱产业的支撑。去年组织实施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85项,省级科技投入3.05亿元,项目总投入35.66亿元,一批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加注重就业效果。去年苏北五市实现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其中苏南新增吸纳苏北农村劳动力10.97万人。积极引导苏南苏北对口挂钩地区加强劳务合作,对口挂钩交流劳动力5.3万人。

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是我省南北合作的重头戏。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园区发展稳健。今年3月,省苏北办会同省外经贸厅等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推进共建园区建设。目前,已批准设立20个南北共建园区。为支持共建园区建设,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和补贴超过13亿元。各园区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截至9月底,列统共建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4.6亿元,累计引进注册项目445个,总投资400.5亿元。

经过多年努力,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交通建设方面,2008年完成投资124.74亿元。建成通车宁宿徐高速公路盱眙南段、宁靖盐高速公路盐城北段,苏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39公里,占全省总长度的41.4%。电力建设方面,全年投资59.49亿元用于苏北电网建设与改造,其中建成500千伏变电容量75万千伏安,500千伏等级线路460公里。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投资45.6亿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7项,投资36.1亿元;农村水利工程安排省级以上补助资金9.5亿元。

举办苏北系列投资洽谈活动,搭建苏北招商引资新平台,是促进苏北发展,加强南北合作的实招之一。去年11月,第四届苏北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连云港举行,1200多家企业、40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会。签约项目472个,总金额432.2亿元。今年630日,在上海举行的江苏沿海开发恳谈会上,苏北五市全部参加,五市集中签约项目33个,占全部签约项目的66%113,组织苏北五市在杭州举办江苏省苏北发展投资推介会,进一步宣传苏北、推介苏北。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展示苏北的形象,提升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没有苏北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的发展;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下一步,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南北合作、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把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契机,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向苏北转移。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沿海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沿海重大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新能源、石化、船舶、汽车等临港产业,加快发展新型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推进落实一批项目,招商引进一批项目,向上争取一批项目,促进产业向沿海、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积聚,培育壮大区域发展增长极。

——把深入推进共建园区建设作为突破口,更大力度推进南北挂钩合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共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稳妥做好共建园区申报审核工作,进一步拓宽选择范围,加大对已批园区的检查考核力度。

——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键,更大力度优化苏北发展环境。加强苏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重点加快连云港港、大丰港等港口建设和发展。当前着重抓好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加大苏北电网、通信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

——把强化年度目标管理作为抓手,更大力度凝聚支持苏北发展的合力。将紧扣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共同发展主题,围绕省委、省政府和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加快苏北发展的决策部署和重大目标任务,加强跟踪督查,促进工作落实,扎实推进考核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苏北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苏州宿迁工业园:由投入期转入投入产出期

20078月开工建设以来,苏宿工业园区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环保、亲商服务等成功经验,围绕建设苏北一流工业园区的目标,埋头苦干、只争朝夕,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截至目前,开发方面,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0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5.64亿元,功能配套设施投入4.45亿元。一期工程开发范围内基本实现八通一平,平均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达1.8亿元。区内已建和在建各类项目总建筑面积40m2,其中,工业厂房建筑面积31.59m2,提前实现两市协议确定的三年完成2km2启动区开发的目标任务。招商引资方面,累计签约30个项目,注册19个项目,总投资8.4亿美元、1亿港币、18.79亿人民币。累计开工项目12个,其中工业项目7个,总投资8.298亿美元、1亿港币、2.84亿人民币,亩均投资255万元,均为产业层次较高的电子、电气、机械、新型建材类项目。新引进项目有2个正式投产,另3个项目不久也将投产。园区将逐步由初期的投入期转入投入产出期。

近三年来,苏宿工业园区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坚持规划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生态环境优先,亲商服务优先,扎实推进园区开发建设。组织保证、人才支撑、资金保障、帮办服务的四个落实到位,为园区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

无锡新沂工业园:逆水行舟争一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面对园区项目不足、资金不足、信息不足的巨大压力,无锡新沂工业园突出积极融资、全力引资、稳健投资三个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开发、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措施,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开创了园区发展逆势上扬的喜人局面。

管委会紧紧抓住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放松,沉着应对挑战,敏锐抢抓机遇,不断夺取工业突破的新胜利。目前,园区共注册项目42个,项目注册资金12.8亿元,实际到账注册资金7.7亿元,已有19个项目建成投产。今年以来,园区在建项目23个,建成项目7个,在项目加快建设的推动下,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7.2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6.37亿元、利税2.97亿元、利润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8%157.5%328%329%

抓住金融政策适度放宽、建材价格大幅下降的历史机遇,这个园区加大投入,为园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7亿元,景观绿地、标准厂房、神山变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顺利建成;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建设的917公里园区道路已经通车,基本满足各类项目的入驻需求。进一步做大融资平台,在无锡新区帮助下,城投公司增资4亿元,形成注册5亿元的融资平台。成立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贷支持。园区已到位贷款2.5亿元, 3亿元贷款通过审核。

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新型电子机电园初具规模

建区近三年来,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在以诚信、和谐、创新、超越为核心价值的园区文化引领下,遵循开发集约化、产业科技化、环境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的开发建设指导思想,以创新的建区理念和发展思路,以科学的园区规划和推进措施,以引人瞩目的建设形象和发展速度,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一个集新颖建筑风格、较高产业层次、专业服务水准于一体的崭新的电子机电园区已基本形成。

目前,园区共招引落户项目26个,总投资41.7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25个,其中1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6个项目主体工程即将结束。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已覆盖一期3平方公里,二期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具备了承载大项目、好项目的能力。成功全面接轨杨浦,打开了项目来源通道。今年7月,上海市杨浦区政府与大丰市政府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内合作共建上海杨浦区大丰工业园。首批落户的5个项目于1020集中开工,总投资15亿元,涉及船舶自动控制、智能调光玻璃灯高科技领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30亿元。上海杨浦区大丰工业园同日揭牌开工建设。一批高科技项目落户,支撑、拔高了园区层次。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定向水平钻的生产企业、采用欧洲标准生产、覆盖国内市场40%的手机电源企业。

恒力集团:在产业转移中发展壮大

恒力集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将纺织产业生产基地转移到宿迁,大手笔建设集纺丝、织造、染整、新型纺织品研发于一体的恒力(宿迁)工业园,在产业转移中不断发展壮大。

恒力(宿迁)工业园首期工程于2007年开工,主要是投资30亿元的德顺纺织项目,年产5亿米高档时装面料及家纺产品。今年5月,开工兴建总投资20亿元的德华纺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75亿米高档织物布料和2.5万吨出口倍捻丝生产能力。今年10月恒力在宿迁再投资25亿元建设德力化纤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生产市场竞争力强的差别化涤纶长丝产品。上述3个项目全部建成后,恒力集团在宿迁将拥有5200台高档织机、5000台倍捻机及配套设备,年产8亿米高档布料和20万吨差别化涤纶长丝,总投资将达75亿元,成为我省最大的南北产业转移项目。产业转移使恒力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

投资建设恒力(宿迁)工业园,恒力在纺织产业的机器设备升级、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措施优化、产品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企业得以转型升级,发展水平上了新台阶。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宿迁经济发展。仅江苏德顺纺织一家企业对宿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就达到49.1%,拉动全区工业增长11.8个百分点。德华纺织、德力化纤两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恒力(宿迁)工业园将直接吸纳1.2万人就业。

红豆集团:转移与转型相得益彰

红豆集团是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特别是在服装行业中居全国领先地位。在苏北良好的招商环境下,在江苏举全省之力实施振兴苏北战略的形势下,先后在淮安投资建设了棉纺、服装工业园项目,红豆美墅及红豆国际商务城项目。旨在实现南北经济合作,共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为推进淮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6年,红豆集团在淮安市投资棉纺、服装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20万锭棉纺生产基地和1000万套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环锭纺细纱机,生产各类棉纺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红豆淮安棉纺厂的建立,使当地大批农民不用离家外出打工,就能获得高于当地其他企业的工资。红豆集团还把对待职工的包吃包住待遇带到淮安,专门建设职工公寓、职工食堂。该项目的建设也为淮安市绵纺服装业发展提供了平台,目前,已成为淮安棉纺织业的标杆。

为踏准当地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节拍,2008年,红豆集团积极配合淮安经济开发区整体经济规划调整,异地选址建立了一个新工厂。同时,又投资建成红豆美墅、兴建红豆国际商务城两个项目。这一重大产业转移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理念,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经济收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