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湖堤变身生态博览园

发布时间:2009-05-21 00:00浏览次数:

    混凝土浇筑的硬质湖堤变得绿草如茵,近岸水域的芦苇荡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临湖湿地内浮桥座座曲径通幽……这是记者近日在新区太湖沿岸看到的一番景象。随着5.3公里长的环太湖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新区的这块沿湖狭长区域已摇身变成了生态湿地博览园。
    修复前后的环境面貌对比,成为这块还湖湿地带给人们的最大感观变化。在修复工程去年启动前,这里的环境脏乱不堪。站在暗灰色的混凝土湖堤上,南望太湖,风大浪急的湖边很少能看到芦苇等水生植物;北望陆地,临湖的河边散落着一处处建筑垃圾,邻堤的环太湖公路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压迫感。而现在,沿湖水中栽满了绿色的芦苇,引来群群白鹭栖息其间。在石笼护岸卵石和消浪柳桩的防护下,湖堤上栽植的地被草坪已生长得郁郁葱葱。经过清淤和地形整理,湖堤边已建成河流、荷塘、泥潭和杉林湿地,各式秋千桥、悬索桥将湿地景观连成一串。
    刚建成的这些河流、荷塘、泥潭和杉林湿地,可展示不同季节的自然生态景观。其中,河流湿地岸边以垂柳、海棠和桃花为主景植物,突出春季景观;荷塘湿地内种植了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岸边点缀着紫薇、木槿等夏季开花植物,突出了夏季景观;在泥潭和杉林湿地的周边,种植了大量招引鸟类的浆果类植物,水边种植了湿生禾本高草群落吸引水鸟栖息,形成芦雪与水鸟齐飞的美妙景观。铺满松针的木栈道和曲径通幽的园路,展示了秋季的景观特色。
    还湖生态修复工程,是新区今年生态环境建设的“一号工程”。工程建设坚持用“不做公园、回归自然、恢复生态”的方法打造郊野环境下的还湖湿地。这段还湖湿地,兼具湖泊治理、水体净化、湿地修复、环境美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同时把人工印记最大限度降到了最低,使它完全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湿地中栽植的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全部选用体现自然肌理的乡土树种。因地制宜种植的大量沉水、挺水和浮水植物,不但美化了环境,更充分发挥了植物净化水体、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
    下月起,这块还湖湿地将作为开放式景区向群众免费开放,在修复生态同时满足城市人群回归自然的需求。(景秋)

来源: 无锡日报

    编后:“不做公园、回归自然、恢复生态”,打造郊野环境下的还湖湿地。新区秉承“生态再构建”和“生态新发展”理念,统筹考虑生态、景观、休闲、旅游、工程等效应,使修复后的还湖湿地,兼具湖泊治理、水体净化、湿地修复、环境美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同时把人工印记最大限度降到了最低,使它完全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新区以环境优化发展、先导发展的新理念、新做法,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和原生态保护的理念,规划实施太湖岸线修复工程,彻底摒弃了那种破坏自然原生态、牺牲环境换发展的传统模式,把理念定格为塑造高品质的城市共享空间,重现江南水乡生态记忆,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