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又见白浪翻

发布时间:2009-05-08 00:00浏览次数:
    “太湖上又开始翻白浪了,这样的景色起码20年没看到了! ”最近,一位捉了几十年鱼的太湖渔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正如这位老渔民所看到的,太湖网围大面积拆除后,春风一起,空旷的水域上再现后浪追前浪的美景。专家认为,太湖水流加快,不仅有利于水质改善,而且有益于行洪、泄洪。今年4月份,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水质监测站对全太湖19个点位进行了水质例行监测,最新出炉的数据令人振奋。
    2008年1月份,浩大的太湖网围综合整治工程拉开帷幕,到今年年初,东、西太湖网围养殖面积从原先的20.4万亩一次性压缩至4万多亩,压减率近78%。“减负”、“松绑”后的太湖终于可以轻松“呼吸”。
    在渔管委办公室看到了这份《四月份全太湖水质监测分析报告》,《报告》显示,19个监测点位中有5个设在东太湖,14个设在西太湖,监测点设置科学合理,因此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能反映太湖水质变化的部分指标,《报告》专门就去年5月份的情况和今年4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对曲线显示,目前太湖水质非常有利于太湖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
    此外,正如渔民所感受到的,现在太湖上的浪明显大了、水也活了。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吴林坤介绍,以往,东太湖80%左右的水面被网围覆盖,黑压压的网围不仅阻挡了水流,而且抑制了浪花的产生。“过去,湖面上即使有风也掀不起浪! ”网围大量拆除后,春风一来,湖面上又出现了鱼肚白的浪花。这样的景色让很多太湖渔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太湖”。吴林坤说,所谓“流水不腐”,太湖水流速度的加快,不仅有益于水质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汛期太湖的行洪、泄洪。“但太湖上有了浪花后,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渔管委办公室主任林建华说。由于东太湖水位较浅,平均在1.6米左右,浪花一翻,大量底泥泛起,出现了湖泛现象。湖泛让太湖水看起来比较浑浊,大大影响了水体的透明度。尽管湖泛并不影响太湖水质,但浑浊的太湖水阻挡了太阳光的穿透力,导致湖底光合作用变弱,影响了水生植被的生长。“目前,空白水域的水草量比去年明显减少。”而大量水草在早期的生长过程中,能大量吸附氮、磷等元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太湖水的富营养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