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事关民生

发布时间:2009-08-21 00:00浏览次数:

 
   环境保护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农村环保又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着力解决好农村问题,而解决好农村问题,必须以良好的农村环境质量作为基础保障。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生活污染严重。以江苏省为例,农村处理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建立起来。针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产生的医疗垃圾的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相当一部分医疗垃圾未得到单独收集和安全处理,形成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较低,大多无序排放到环境中。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各类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激素等农用化学品施用强度大、频率高、流失快,对水体、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三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评率较低,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利用率都不高。客观地看,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发展,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功不可没,但由于治理不到位也确实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农村和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污染问题突出。如江苏省每年约产生农作物秸秆约4000万吨,其中投入循环利用的不到一半,很多秸秆被废弃在田间地头、道路与河沟两侧或在田间直接焚烧,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明显升高,加之浓烟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城乡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五是农村工业污染突出。早期乡镇工业企业随意而分散的布局,使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化工、电镀等污染企业分散在乡镇,甚至村庄里、居民集中区,虽然随着近年来监管力度加大,“三废”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排放总量仍然很大,治理水平仍然较低。目前,随着城市环境准入条件的提高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一些地区出现了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的趋势,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发环境事件也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或城乡接合部。
  上述问题导致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受到威胁,水质型缺水威胁增大;土壤环境退化,部分农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加重,对农业生产安全有明显影响的危险土壤在增加;农产品品质下降,近年来,农产品出口因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抗生素超标等原因,时常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居民健康受到损害,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部分农村地区环境信访量居高不下,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关键在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
  统筹规划,就是要综合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这里的关键,在于当地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有力领导。
  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禀赋和环境功能,科学确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规模。要破除“无工不富”的思想,避免不顾当地环境状况和环境容量一哄而上,不加选择地发展工业项目。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相关产业的设计与选择,与主导产业配套,形成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产业链,扩大产业效应。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形成可持续的品牌效应。
  抓住重点,就是要将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将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要全力保障广大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针对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下大力气治理。要建立和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领导和组织机构,理顺体制机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支持环保部门在农村设立环保所和专职环保员,将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并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养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从而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对民生的保障和不断改善。

       (江苏省环保厅 贺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