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原生态技术修复入太湖河道

发布时间:2009-09-16 00:00浏览次数:
   一塘碧水,两岸青芜,鱼群在人工水草间游动穿梭……经过数月生态修复,武进入太湖的漕桥河支流陈巷浜河水正渐呈清澈。这是武进首个采用原生态技术进行的入太河道修复工程。

  半年前,陈巷浜还是一个恶臭难闻、垃圾满池的“黑水河”。河边公厕的污水、村民生活用水、农田肥水全部直排入河。“以前一到夏天我家连门窗都不敢开,更别说河里有鱼了。”家住河畔的村民陈加才说,现在的水感觉可以洗衣服了,洗菜还是不敢。

  省委、省政府将漕桥河等入湖河流综合整治列入太湖治理的重点范围后,武进区将漕桥河整治列入区“128”工程重点强势推进。

  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氮、磷的很大部分是来源于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径流和养殖污水。探索治理入太农村河浜的模式,尤为迫切,对根治太湖水污染也意义重大。据介绍,陈巷浜水环境治理工程总长1公里左右,涉及人口1762人,平均每人每天仅排放生活污水就达100公斤。而像陈巷浜这样的支浜仅漕桥河就有7条,共涉及4万多农户。

  武进区农林局诸东海副局长介绍,此次采用的微生物技术和动态、生态组合工艺治理方案,首先使农村生活污水和农田肥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其次,用微生物技术和物理增氧对河水进行生态修复,用这种技术治理后,陈巷浜的水质COD、总氮、总磷消减率预计可达50%以上。

  除了治污,武进人还动起了水生蔬菜的脑筋。据悉,治理工程包括利用水面种植水生蔬菜,形成一个立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蔡 炜)

 

来源:新华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