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苏省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分解表》的通知(2005.4.28)

发布时间:2009-09-04 15:44浏览次数:

各省辖市环保局: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印发的《2005年全国绿色社区表彰评估标准》,并结合我省首批“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实践,我委制定了《江苏省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分解表》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今后将依据分解表中考核指标,进行省级绿色社区考核验收。

附件:

2005年全国绿色社区表彰评估标准

—、基本条件

1、居民对社区环境状况满意率大于80%

2、小区居民户数应具有一定规模

小区居民一般应达2000户,新建小区入住率达80%

3、各种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没有环境纠纷或纠纷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

二、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

1、成立创建领导机构

领导机构由街道牵头组织,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办、文明办、城建科、宣传部、妇联等职能部门及环保、学校和驻社区单位等相关单位组成。

2、成立创建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以社区为单位,由居(家)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居民代表、学校和驻社区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

3、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社区工作计划中环境保护工作有专门的内容,有创建“绿色社区”的具体措施,并按照计划将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责任落实到人。

4、建立创建工作档案记录

社区基础资料齐全,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会议记录、活动介绍、阶段工作总结、背景资料完整,并附有照片、音像资料等。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有序。

5、建立“绿色志愿者”队伍

建立一支或几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绿色志愿者”队伍,并积极开展活动。

6、定期组织机构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以课堂培训、实地考察、参加交流活动等方式,组织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的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

7、建立环境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与政府部门、居民、驻社区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制度,共同商讨社区内的环境事务,并将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居民大会、张贴公告等方式公开征求居民的意见或告知,环境投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8、建立可持续改进的自我完善体系

社区按阶段进行自评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自我完善,建立健康持续的改进机制。

三、防治社区环境污染

1、生活污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或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新建社区实行雨污分流。

2、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生活垃圾袋装化,有分类回收装置和明显标志,定点存放,日产日清。居民都能按照要求分娄投放垃圾。

3、无噪音扰民环境问题

社区内施工及装修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作时间制度,不在居民休息时间使用噪音大的设备。

四、社区环境整洁优美

1、社区环境整洁

各种公共设施保持完好,各个公共场所的环境管理有序;车辆无乱停乱放,机动车有环保标志;无露天市场和违章建筑;无乱张贴;无违法搭建、流动摊亭;无焚烧垃圾、树叶、露天烧烤等现象;饮食服务业油烟经过处理并达标排放,无扰民现象;社区内无冒黑烟情况,居民不购买、不使用散煤;建筑、拆迁、市政等工程采取防尘措施。

2、社区绿化美化舒适

社区可绿化面积达到35%以上,无毁绿现象,对古树和名树加以重点保护;社区内有宽松的休闲、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五、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1、环境宣传措施到位

社区设有固定环保橱窗、宣传栏;及时发布环境信息;每年至少组织2100名以上居民参加的环保活动。

2、环境教育制度完善

社区内有环境教育的设施;社区内有30种以上的环保类书籍、音像及图文资料;结合社区实际以环保课堂、参与活动、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居民进行经常性环境教育,每季度至少1次。

六、居民环境意识高

1、社区居民环境意识较高,自觉保护环境

社区内各单位和居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居民爱护社区内环保和其它公共设施;对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无销售、食用现象;居民自觉采取节水、节电、资源循环利用等有益于环保的行为。

2、使用环保型商品

社区内单位和居民不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提倡使用获得环境标志或节能标志等对环境友好的无磷洗衣粉、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

七、附加分

1、获得过国家级、省级政府命名表彰的文明社区、社区建设示范区、生态小区、安静小区等。

2、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社区特色

社区结合自身人文、地域等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社区建设的规划和设计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使用了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节能的设备。

八、评分标准及考核方式

 

总分

内  容

分数

考核方式

评分标准

考评

成绩

基本条件

20

1、居民对社区环境满意率大于80%

2

发放问卷、抽样调查

达到标准计2分,未达到标准不能表彰

 

2、小区居民户数应具有一定规模居民户数一般应达2000户,新建小区入住率达80%。

2

 

达到要求的计2分,未达到要求不能表彰

 

3、各种污染源全面实现达标排放

16

检查环境监测等及材料相关文件

污染达标排放计2分,未达标排放不能被表彰

 

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

30

1、成立创建领导机构

4

检查机构人员组成及分工情况,出示相关文件、档案

未成立扣4分

 

2、成立创建执行机构

4

检查机构人员组成及分工情况,出示相关文件、档案

未成立扣4分

 

3、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落实到部门及人

4

计划切实可行,目标清晰,措施有力,落实到位

未定计划扣2分,计划不完整扣1分,未落实到部门和人扣2分

 

4、建立创建工作档案记录

4

检查有关文件

未建档案扣4分,档案不全依程度扣1-3分

 

5、建立“绿色志愿者” 队伍

4

检查名单及活动介绍

未有绿色志愿者队伍扣4分,作用不强扣2分

 

6、定期组织机构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4

检查培训记录、问卷调查、现场考核

未组织培训扣4分

 

7、建立环境管理协调机制

4

检查有关文件、听取汇报、走访居民

制度未建立的扣4分,有制度但环境投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扣2分

 

8、建立可持续改进的自我完善体系

2

检查文件,听取汇报

未建立体系的扣2分

 

防治社区环境污染

10

1、生活污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2

检查监测报告,现场检查

不符合要求扣2分

 

2、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①生活垃圾袋装化;②有分类回收装置和明显标志,定点存放,日产日清;③居民都能按照要求分类投放垃圾。

 

现场检查,走访居民

缺一项扣2分

 

3、无噪音扰民环境问题,达到国家安静小区标准

 

现场检查,走访居民

不符合要求扣2分

 

 

总分

内  容

分数

考核方式

评分标准

考评

成绩

社区环境整洁优美

12

1、社区环境整洁

①各种公共设施完好,各个公共场所环境管理有序;②车辆无乱停乱放,机动车有环保标志;③无露天市场和违章建筑;④无乱张贴;⑤无违法搭建、流动摊亭;⑥无焚烧垃圾、树叶、露天烧烤等现象;⑦饮食服务业油烟经过处理并达标排放;⑧社区内无冒黑烟情况,居民不购买、不使用散煤;⑨建筑、拆迁、市政等工程采取防尘措施。

9

现场检查

缺一项扣1分

 

2、社区绿化美化舒适

①社区可绿化面积达到35%以上;②无毁绿现象,对古树和名树加以重点保护;③社区内有宽松的休闲、娱乐、活动公共场所。

3

现场检查

缺一项扣1分

 

积极开展环境宣教

10

1、环境宣传措施到位

①社区设有固定环保橱窗、宣传栏、环境警示牌等;②及时发布环境信息;③每年至少组织2次100名以上居民参加的环保活动

5

现场检查,查看活动记录

每缺一项扣2分,全缺扣5分

 

2、环境教育经常化

①社区开展绿色家庭、绿色消费等活动;②社区内有30种以上的环保类书籍、音像及图文资料;③结合社区实际以环保课堂、参加活动、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居民进行经常性环境教育,每季度至少1次。

5

现场检查,查看活动记录及相关资料

每缺一项扣2分,全缺扣5分

 

居民环境意识高

 

8

1、社区居民环境意识较高,自觉保护环境

①社区内各单位和居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规;②居民爱护社区内环保和其它公共设施;③对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无销售、食用现象;④居民自觉采取节水、节电、资源循环利用等有益于环保的行为。

4

问卷调查,走访居民,现场检查

缺一项扣1分

 

2、使用环保型商品

①社区内单位和居民不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②提倡使用获得环境标志或节能标志等对环境友好的无磷洗衣粉、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

4

现场检查,检查数据统计记录,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合格率低于80%,扣3分,低于60%,扣4分,

 

 

总分

内  容

分数

考核方式

评分标准

考评

成绩

附加分

 

 

10

1、获得过国家级、省级政府命名表彰的社区,如文明社区、社区建设示范区、生态小区、安静小区等。

3

检查有关命名表彰文件

获得过一项命名表彰可得2分,满分3分

 

2、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

检查审核文件

 

 

3、社区特色

①社区结合自身人文、地域等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②社区建设的规划和设计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使用了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节能的设备。

3

检查有关文件,实地走访

根据实际情况每项得2分,满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