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湿地生态修复 重建“潘多拉”家园
那是一片圣土,原始纯净的气息,含苞待放,日日散发灵气,一草一木都是自然的恩赐。每花每叶都充斥着生命流动的气息,安静祥和,自然之神呵护着这片土地,生息繁衍,魅惑着心灵最深处的柔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这才是自然本真的色彩。
“潘多拉星球”又何尝不是人类的梦想?明天是世界湿地日,《阿凡达》、《2012》带来心灵考问的同时,也掀起了人们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反思。
800人小岛一年接待游客30万人三山岛村民自筹700万建2000亩生态湿地
三山岛是太湖中的一座小岛,城里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土生土长的吴阿姨岛上生活了多年。在吴阿姨看来,城里高楼大厦再好,也不如这里住得舒坦。现在城里人还能看到成片的飞鸟吗?坐在家门口,吴阿姨一边抱着外孙一边跟记者有一句没一句聊着:在三山周边有两个“无人岛”——厥山岛和泽山岛上,随便什么时候去树上都栖满了小鸟,有船经过,立即惊起飞鸟一片,最有趣的是一到三四月份,岛上满地都是鸟蛋,树林里各种动物都有。
然而旅游业升温,这个世外桃源小岛上的人流量越来越大。一个只住着800多人的小岛上,一年就来了30万的游客。这些游客吃喝拉撒都在岛上,生态脆弱的三山岛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村书记吴惠生对此最有感受——垃圾多了,流出来的污水多了。而让他最头疼的便是一到夏天,在环岛公路上往太湖里看,常常会有大片水面漂浮着“不堪入目”的蓝藻:“三山岛处在太湖东南角,夏天东南风多,从上游吹过来的蓝藻都漂在桥头湾里出不去,不处理吧,影响景观,处理吧,绿油油的蓝藻捞也捞不完。 ”
必须下决心治理岛上的生态环境了。 2009年村里的旅游收入是560万,比2008年增长了30%,也就是说,2008年启动这一重大项目工程时,吴惠生这个一村之“长”的手里可以支配的资金还是非常有限。根据规划,三山岛的湿地建设共分三期,首期800亩,二期三期建完后,总面积达到2000亩,其中首期投资就是700万元。让一个仅靠旅游为生的村级财政拿出这么多钱投入湿地建设,在周围人眼里,吴惠生如果不是开玩笑那就是疯了。一年之后,当记者再次问吴惠生这个问题时,他只说了一句“为了子孙后代啊——如果对太湖造成污染,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
三山岛上没有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吴惠生说,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经过第一层潜流湿地净化后,可以浇树或者灌溉农田,然后经过植物过滤后,流入鱼塘养鱼,这样层层过滤的水,再经过第二层湿地净化培养最终进入太湖。“一来,可以使出水水质达到并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二来,建设生态湿地、鱼塘,也是一个植物繁殖地、太湖珍贵鱼类繁殖基地,不仅水生植物能产生效益,而环境得到改善,也会反作用于旅游发展。”吴惠生告诉记者,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只是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的10%-30%。比较适合于资金少、能源短缺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周日,开着电瓶车,吴惠生带着记者环岛转悠,指着层次分明的生态湿地,吴惠生用一种像护着自家孩子的语调说,一到春暖花开季节,岸边是嫩绿的杨柳,湖中心是人工岛上黄灿灿的油菜花,春风拂面,几条小船在里面慢悠悠地摇啊,那种感觉实在太好了。夏天这里遍布芦苇荷花太湖水生植物,冬天下场雪后,布满残荷的湖面就更美了,现在不光游客说好,就连起初不赞成花钱搞湿地的村民都个个竖大拇指。“如果不是这些湿地,太湖里的浪头打在堤岸上,早就水土流失了,而且柳树也保不住。”吴惠生更带几分兴奋地说,岛屿生态与外界隔绝,许多本土生物被保存了下来,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这里今后还将形成太湖鱼类保护区、水鸟栖息地……
每天2度电就可以运行一个污水“生态湿地处理体系”的先期试验
阳澄湖里有个莲花岛。岛上一条小河渠旁边有块用栅栏围起来的“绿地”,芦苇茂密、水草丰盛,方圆不过4亩。“绿地”的一角还有口井,中间有一个类似水箱的沉井,周边一畦畦芦苇、水草,还有一口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汩汩流进小河,表面上看,就像一个景观小品,实际上,它是一块有着特殊功能的人工湿地——这就是阳澄湖莲花岛与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人工湿地污水治理科技示范项目。
莲花岛“岛主”杨晓明告诉记者,莲花岛是阳澄湖里的一块“绿肺”,也正因为此,每年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100多家农家乐以及各种旅游收入占到了养蟹等农业收入的一半以上。当“生态”成为小岛新生活的关键词,莲花岛人开始更为自觉地守望着这片湖水。“不能一边借阳澄湖赚钱,一边破坏阳澄湖生态环境。 ”
杜建强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有着德国生态治水强大的专家团队,在这之前他曾在张家港双山岛上进行了湿地净化水质的试验。“效果非常好”,所以当莲花岛在治理污水进行方案招标时,杜建强的这套方案硬挤了进去,于是污水处理厂和地埋式污水化学处理和人工湿地生态净化三种手段便开始了PK。“运营成本低,前期投入100万,每天两度电,只要一个懂电的员工每天帮着除草就可以正常运行了。”杜建强告诉记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已有30多年的工程实践了,可以处理生活污水等各种类型的废水,该技术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他解释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对自然湿地的模拟,是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它通过人工湿地生态床内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菌群对营养盐进行吸收和分解,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植物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流等的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这种方法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而且污泥可以进行生态化处理,无二次污染。“相当于100万建个公园,30几户农家乐饭店每天只要出2度电的钱就能运营了。 ”杜建强说,最主要的它能够跟环境协调,没有二次污染。 2009年11月24日南丹麦亚洲办事处专家参观考察莲花岛东咀村生态湿地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9年12月21日,苏州市水务局、苏州市环保局、相城区水务局等现场考察,对生态湿地“清澈透明”的出水备加赞赏。
处在城市中心的城里人渴望湿地与生态或许还容易理解,然而地处湖中心,本来就是桃红柳绿生态绝佳的湖中小岛为何对生态渴望如此迫切?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告诉记者,岛域生态环境自成一体,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而对于城市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可能知道河水变臭了,但很难找到根源,因为小但却异常敏感,而且见到结果比较快。与自然生态环境对比强烈,这样也就激发了岛上原居民强烈的生态渴望。
将建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苏州要替湿地保护“立法”
周六,苏州湿地站工作人员分别在十梓街、人民路和东山三山岛等地进行负氧离子、噪声分贝等多种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记者见到在十梓街的显示数字为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数为100、而人民路南环高架处为50,三山岛则最高为2700个。据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工程师朱铮宇分析,人民路一带人口集中、车流量大,而绿化植被相对偏少,负氧离子数便小。“负氧离子是空气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也是湿地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之一。 ”
湿地是“地球之肾”,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固碳、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有着其他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告诉记者,苏州拥有四分之三的太湖水面面积,水域占国土面积的42.5%,湿地资源丰富,目前共有2个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和5个省级生态湿地公园。2009年,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与南京林业大学编制完成了《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规划(2009——2020年)》,一期拟在苏州太湖东山岛湿地保护区建设主站点,同时在三山岛、渔洋山、望虞河河口、阳澄湖、沙家浜湿地公园和吴江七都东太湖建设6个分站点。而此举对经济高度发达的太湖流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湿地研究和保护指导意义重大。
湿地与低碳生活气候变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湿地是固碳能手,如果把湿地改变为旱地、失地,二氧化碳会以惊人的速度加入排碳行列里。冯育青还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已被列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立法预备项目。(沈红娣)
来源: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