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0-07-23 00:00浏览次数:

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之我见

●  朱秀明 (东海县环保局局长)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建设生态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经。就欠发达地区而言,经济相对滞后,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含量不高,是生态县建设的“软肋”;生态意识淡薄,农村环境质量差,是生态县建设的“难点”;工程难度大,资金投入不足,是生态县建设的“瓶颈”。如何强壮“筋骨”,破解“难点”,打开“瓶颈”,值得探讨。东海县对此作了有益尝试。
一、强壮生态县建设的“筋骨”,必须“三种力量”并举
  创建生态县既需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形成创建合力,又需强化责任,形成约束力,还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创建提供支撑力。只有这“三种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为生态县建设强壮“筋骨”。在欠发达地区建设生态县,显得尤为重要。
  1. 政府推动,形成部门协调联动的整合力。生态县创建是政府行为,是系统的社会工程,单靠环保部门“唱独角戏”、“跳光杆舞”,不仅推进缓慢,而且收效甚微。要使创建卓有成效,必须政府推动,乡村齐动,部门联动,形成协调动作的整体合力。东海县适时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县的决定》、《东海生态县建设规划》、《东海县生态县建设实施意见》、《东海县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成立了生态县建设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涉及各乡镇和环保、经贸、水务、农业、林业、教育、卫生、财政、建设、城管等37个单位和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创建的实施情况做到月有检查,季有汇报,半年考核,全年验收。
  2. 强化责任,形成管理考核奖惩的约束力。强化创建责任,实施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增强创建工作的约束力,是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为此,东海县采取跟踪督办、检查验收、考核奖惩等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按序时推进。作为全县重大事项推进项目的生态县创建,由县督查办定期或不定期对23个乡镇场和13个创建责任单位进行跟踪督办,特别对重要的生态工程、难度大的指标,及时掌握进程,协调解决问题,从进度、质量上把好关,保证按期、优质完成。同时,通过召开创建单位负责人例会和定期核实的方式,对创建目标责任状完成情况加强检查。
  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东海县制订生态县考核细则,坚持三条原则:一是整体原则,二是量化原则,三是激励原则。同时,东海县还将创建考核纳入了全县综合目标考核的大盘子,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和计分标准,对创建难度大、获奖层次高的项目实施加分。良好的运行机制,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健康开展。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是最稀缺的资源的理念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已经扎根。作出发展决策时,优先考核环境影响;调整经济结构时,优先发展清洁产业;利用有限资源时,优先节约环境资源;新上投资项目时,优先进行环境评估;建设公共设施时,优先安排环保设施。
  3. 狠抓硬件,形成生态县建设的支撑力。欠发达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标准高、要求严,不能因欠发达而降格以求。近年来,东海县建成了日处理2万吨废水的西湖污水处理厂,投资1.5亿元建设了65公里长的尾水排放通道,完善了城区污水接纳管网工程,山左口、温泉、城东等污水处理厂和投资近千万元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投入使用,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在全县乡村得到了推广。
二、破解生态县建设的“难点”,必须“三大难题”共克
  生态观念淡薄,农村环境质量差,少数企业污染重,是制约生态县建设的三大难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1. 实施舆论引导,解决生态意识淡薄难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行为源于良好的思维。建设高标准的生态县,必须首先解决“重经济轻生态、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认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舆论影响,形成思想渗透。近年来,东海县举办了多期乡镇领导、企业法人代表生态县创建培训班;常年在县电视台、电台开辟生态专栏;举办了30多场以“生态之光”、“保护生态家园”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受众近30万人次;投资150余万元制作了过街灯桥、大型户外宣传牌、生态示范点标志牌、墙体标语等;结合环保“四进”,创建绿色学校、社区、宾馆、环境教育基地近百个。通过广泛宣传,全县广大干群的生态意识明显提高,公众参与生态县建设的热情高涨,利国利民的生态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东海百万人民的心中。
  2. 实施综合整治,解决农村环境差难题。欠发达地区多为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多,环境脏乱差,已成为生态县创建的一大难题。以“六清六建”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失为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东海县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创建思路,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家园示范村”应运而生;河库防护林、农田林网等生态林工程建设初见成效,造林总面积达5.8万亩,初步形成了覆盖城市、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划定水源保护区,建设集中供水系统,备用饮用水源地,完善污染预防措施,强化日常监管、水质监测与评估,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生态敏感区严控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使用安全高效生态型饲料,采用沼气熟化等手段减少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综合利用率超过90%;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率达90%,农户沼气利用率40%,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80%,农村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得到了初步改观。
  3. 实施重拳出击,解决企业污染难题。企业环境污染是生态县建设的又一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严格控制污染源头,淘汰落后产能,防止招商引资转移污染,稳妥实施企业退城进区、退镇入园,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三同时”项目处于全面受控状态,确保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同步落实,区域整治和行业整治同步实施,设施运行和应急防范同步监督,加快实现“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污染集中治理”。东海县是“水晶之都”,石英资源丰富,石英砂生产企业200多家,遍及城乡。特别是酸洗石英砂,对饮用水源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对此,县政府下发了五个相关文件,采取多种手段,对这些企业实施了停产整顿、限期治理、罚款等行政处罚,成效明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