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发布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13-06-05 00:00浏览次数:

 

 

 

 

 

 

 

 

 

 

 

 

 

 

 

 

 

 

 

 

 

 

 

  

  

  

  

  

  

    

  

  

  

  

  

  

  

  2013年6月3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2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并就社会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肖学亮: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受省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肖泉先生委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我主持。再过两天就是6月5日,是第42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 EAT  SAVE)”,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国家环保部确定的中国主题是“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环境日前后,全省各地将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到时候欢迎记者朋友去参加。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坚持落实生态优先,环保优先。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将“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放在了首要位置,7月份,省委还将召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出台《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去年,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污染减排工作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流域治理成效明显,太湖水质改善呈现良性循环;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提速,率先向社会实时发布72个大气自动监测站PM2.5等监测数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效显著,是全国整治任务完成最好的省份之一;累计建成22个国家生态县(市、区)、21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创建继续领跑全国。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请省环保厅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2012年度全省环境状况。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环保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柏仇勇先生,省环保厅总量处处长刘晓磊先生,省环保厅流域处副处长戢启宏先生,省环保厅大气办副主任单阳先生,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宁红女士。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首先是请省环保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柏仇勇先生作简要发布。接下来就请记者朋友们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下面,请柏仇勇副厅长作新闻发布。

  柏仇勇: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省政府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2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是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编制完成,反映2012年全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年度公开报告。

    经统计,2012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约58.84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19.7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15.31万吨;全省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99.2万吨;全省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47.96万吨,烟(粉)尘排放总量为43.86万吨。与2011年相比,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4.9万吨,氨氮排放总量减少0.4万吨;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6.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5.6万吨。

  江苏工业化、城镇化起步早,走在全国前面,也是在全国较早遇到环境污染明显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非常突出,群众不断增长的人居环境需求与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201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全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列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 83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3.4%,Ⅳ~Ⅴ类水质断面占54.2%,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4%。地表水国控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1毫克/升和0.51毫克/升,较2011年分别下降2.4%和16.4%。

  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均达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总磷年均浓度符合Ⅳ类标准,总氮年均浓度仍劣于Ⅴ类标准限值。与2011年相比,湖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下降9.8%、12.0%和11.3%,总氮年均浓度持平。太湖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6.5,同比下降0.8,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二是全省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为9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37微克/立方米。根据国家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新老标准执行过渡期的相关要求,以三项主要污染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13个省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到二级标准。全省省辖城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为36.0%,降水年均pH值为5.04,酸雨年均pH值为4.58。与2011年相比,酸雨发生率上升9.4个百分点,但发生酸雨的城市数减少了1个。

  三是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13个省辖城市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52.4~59分贝(A)之间,除南京、无锡、盐城、镇江和宿迁5市噪声水平为三级外,其余各市均处于二级较好水平。

  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评价,我省1~4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分别为97.3%、99.5%、99.3%、100%和100%,夜间达标率分别为88.6%、92.7%、97.1%、73.9%和91.7%。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仍是影响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四是全省生物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与2011年相比,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持稳定,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和较丰富断面比例基本持平。采用微生物含量等级标准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细菌和霉菌含量评价分别有60.3%和55.4%的测点为清洁级,分别较2011年下降4.1个百分点和16.5个百分点。

  五是全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全省近岸海域24个海水水质测点中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一类、二类、三类的海水测点比例分别为20.8%、41.7%、37.5%,无四类海水。31个入海河口水质监测断面中,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的断面占41.9%,Ⅳ类和劣Ⅴ类断面分别占35.5%和22.6%。与2011年相比,入海河口水质保持稳定。

  六是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省辐射环境28个国控点和272个省控点监测结果表明,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环境中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均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公众导出限值的要求。

  2012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精神,切实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加快推进碧水蓝天工程,持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深化环保领域改革创新。全省年度减排任务顺利完成,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取得积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环境基础。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详情请参阅《2012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借这个机会,对各新闻媒体和在座各位长期以来对江苏环保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肖学亮:谢谢柏厅长,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记者:谢谢柏厅长,刚才通报的内容里面提到了废水和空气,2012年和2011年相比的数据,显示化学需氧含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都是减少的,但是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一到四类功能区发现昼间达标率比夜间达标率高,是不是说夜晚比白天更加吵闹?

  柏仇勇:我把声环境先做一个简要的解答,声环境质量昼间和夜间的比较,显示夜间超标比较高,这里面有一个标准问题,夜间的标准比昼间的标准要求高,所以夜间达标率偏低,作为江苏来讲重点还是交通干线两侧的噪声达标率,这个影响是主要因素。

  刘晓磊:今年的公报里面我们突出了四项污染物的情况,主要列入我们十二五减排的刚性要求里面,烟粉尘目前还没有列入我们国家的刚性减排要求里面,所以没有在公报里面公布。

  记者:我刚才发现公报里关于空气环境中提到,13个省辖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去年都没有达到国家新规定的二级标准,不知道是不是和PM2.5污染物有关?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油品升级对空气质量有帮助吗?

  张宁红:对于去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来说,三项指标按照国家新标准要求,我省13个直辖市的可吸入颗粒物都是超标的。

  单阳:从这几年变化的情况来看,全国各地都是这样的趋势,就是机动车的保有量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在不断的增加,从我们全省的情况来看,区别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到了全省的比重25%左右,有些区域的比重更大。所以机动车尾气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元素,所以我们要改善空气质量,防止机动车污染是重要的内容。油品升级对我们改善空气质量的话,我想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直接的作用油品标准提高以后,它变得更清洁了,经过燃烧以后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物就减少了,通过油品升级以后,机动车的标准也提高了,这样对我们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是有非常积极作用的。

  柏仇勇:我补充一下,第一句话刚才这位记者问到去年全省13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全部超标,这里头有一个新老标准转化的问题。按照老标准,就是1996的国标来讲是优良天数,我们刚才的超标是按照新标准的,就是2012年的标准,所以大家不要有误会,说是不是我们的空气环境污染比去年严重很多,这里是一个标准转化,按照新标准国家提高了要求,所以评价是全部超标,而且主要污染因子是PM2.5。

  第二个补充的是油品升级实际上对于空气环境质量影响非常大,就是说今年年初,特别是一季度一二月份的时候霾污染在华东地区,整个国家的东部地区都形成了大面积的霾污染,这个影响很大。这里头既有污染物排放的因素,也有气象因素,就是大气在这里形成了回流,连续10天发现这样的情况就形成了污染。油品升级对改善空气质量意义重大,第一个概念雾污染,PM2.5贡献极大,现在我们评价都超标是PM2.5的贡献,但是PM2.5的贡献来源就是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各占50%,二次污染物就是由工业废气,由汽车尾气造成的。这个二次污染物占到50%构成了PM2.5以后,我们要解决这个污染,从油品升级角度来说,就是从源头抓起,所以它的意义非常大。形成霾污染,原来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都是尘污染,现在是霾污染,原来这个霾大家都不熟悉,为什么形成霾,霾和有机废气,和汽车尾气贡献很大,和机动车相关的是油、车、路,这个动霾控制的污染原因重大。油品升级以后把机动车标准提高,然后再把道路拓宽等等一系列措施,包括控制建筑扬尘污染等等来改善空气质量。

  记者:想请教一下柏厅长两个问题,一个是公报里面说太湖湖体的总磷浓度现在符合Ⅳ类标准,但是总氮仍劣于Ⅴ类,这个是怎么造成的,尤其今年太湖水质情况怎么样?还有今年四月份开展了生态红线的划分,说要将20%的湖面保护起来,这个进展情况怎么样?

  戢启宏:目前经过五年的治理,太湖水质总体改善,如果和2007年相比,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使37.6%和22.4%,而且湖体的状态也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作用。和2011年相比湖体总磷和总氮也有不同指数下降,但是目前总氮依然是Ⅴ类,这个由于太湖周边的经济社会发展积累的问题。目前总磷总氮仍然处在Ⅳ类和劣Ⅴ类,太湖是浅水湖,水交换周期比较长,自然的交换周期接近一年。

  另外就是常年氮磷的积累,造成了整个太湖湖体的蓝藻形成,要消除这个状态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也表明了太湖治理是长期艰巨的过程。今年的水质有几个特点,湖体的指标有升有降,蓝藻发生情况,目前从发生的时间来看是早于去年,发生的面积和藻密度比去年有所升高,但是目前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去年蓝藻超过1000平方米,藻密度过亿了,但是今年以来还没有到这个阶段,目前蓝藻发生的面积是100以上,蓝藻的密度是500多万每升。7、8、9月份是太湖安全度夏的关键时期,如果判断今年氨氮能否达到标准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江苏省安全度夏的经验,第二个是省市县,包括镇的政府是非常重视的,分别针对太湖治理进行了批示,亲自召开会议,带队到现场调查,各个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负责同志也到太湖实地查看,具体部署。

  第二个方面目前太湖安全度夏组织体系非常健全,省政府为安全度夏建立了蓝藻监控防控,基本上形成了层级联动的防护体系。

  第三个就是措施给力,一个是开展全方位的监测预警,第二个是我们形成了高效的水质藻情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第三个是有蓝藻打捞等等应急防控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我想能在今年的安全度夏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确保今年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两个目标,就是饮水安全和不发生大面积湖泛。

  柏仇勇:关于生态红线的问题我回答,5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态红线实际上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江苏省在生态红线划定这一项工作当中,起步早于全国。2008年,省环保厅就专门发布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划定的施行办法,从去年四月份开始我们就已正式发文,部署各地方对2008年划定的生态功能区进行修编和调整,并进一步划定了江苏省的生态工业区。现在已经初步形成方案,省政府常务会议初定在本月中旬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生态保护划定方案,正式的发布要等到省政府讨论会议通过以后。我透露几个情况,我们划分的初步方案里面,全省共划分两级15类,748块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占到24000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左右,这个是初步方案,等到省常务会议以后,有可能会有一些调整。这次计划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总面积,整个环境功能区划面积占全省的比例达到20%以上。第二是全省大部分有生态计划的基本纳入规划,比如说各类自然保护区,还有一些重要的,敏感的国内保护区全部划入到环境生态功能区。第三是同步加强了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的生态红线计划,分级分类制定了管控措施。像一类红线就是不得有任何的开发建设活动,也有一些可以适度的,对环境没有影响的开发建设,所以有分级分类的管控措施,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江苏的生态红线划定政策发布。

  记者:首先请问我省酸雨情况怎么样?最近启动了土壤的分级制度,大家对于大米土壤种植的镉污染非常关心,去年的公报里面好像是有几个关于重金属的数据变化,今年的公报里面没有,咱们省的土壤分级制度能介绍一下吗,另外介绍一下我们省的土壤情况?

  张宁红:首先介绍一下去年我省酸雨污染的总体状况,我们省的酸雨污染总体格局和国家的污染总体格局是一样的,就是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南地区,为我国的酸雨主要污染区域,江苏省也是这样的,长江以南为我省的酸雨污染主要区域。从将近十多年的酸雨污染发生频率来看,我省的平均水平是在35%上下波动,在2007年是最高值,接近40%。之后应该说有所波动,因此这个年季之间的波动属于正常的波动,和气象等等因素相关。

  我省长江以南,苏州、无锡、南通等地是我省的酸雨污染主要控制区,也是酸雨污染的重点区域,相对而言苏南的发生频率比全省发生频率偏高,这是对酸雨污染的总体情况。

  第二个我回答一下对于土壤环境的状况,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一些工作。首先我们根据国家的要求,江苏省对土壤环境开展了土壤环境的调查,现在正在进行系统的数据整理中,待国家进行了全面审核之后,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进行发布。2012年我省在土壤调查的同时,我们省还对江苏省的基本农田开展监测,从不同指标的测试结果看,总体各个监测点达标率在92%到98%之间不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和工作安排,今年我省将加大四个方面的工作力度,首先,印发实施江苏“十二五”土壤污染环境的规划。第二,按照环保部和国土部等要求,逐步建立工业企业厂地再次开发利用的土壤评估。第三,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第四,推进污染场地的修复,为大规模开发和进行土壤的修复积累一些经验,谢谢大家!

  记者:公报说全省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都有所下降,但是二氧化氮却上升了12.1%,想问一下“两降一升”是怎么形成的,下一步有什么应对的举措?

  刘晓磊:我从两个方面解释,一个是我们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关系,第二个是污染物的来源和我们的措施。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污染物的排放量多少和环境质量的关系比较明显。从小的范围,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质量,特别是大气方面关系是肯定有的,但是有时候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大气的流动性比较强。第二个从污染来源和测试来看,“十一五”国家十项污染物减排一个是二氧化硫,所以我省所有的企业都安装了测硫设施。二氧化硫来源主要是电力和钢铁,到“十二五”国家把二氧化硫作为减排的刚性要求,这里面我们省在二氧化硫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力度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我们把全省目前70%以上的脱硫设施烟气旁路切除了,脱硫设施和发动机组同时运行,这就避免了污染的排放。同时,我们的钢铁行业两年以来也投运了钢铁烧铁机,所以整体是下降了,反映到空气里面就是下降了。同时全国其它省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所以说二氧化硫是下降的。从氮氧化物方面来讲,一方面是电力,还有机动车,氮氧化物是“十二五”才列入减排的要求中,因为水泥减排是刚刚起步,相应的机动车的排放量,因为保有量在不断的大幅度增加,总体上来讲,从我省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来看还是比较大的。另外从周边省份来看,江苏省特别在电力减排方面工程推进是最快的,所以造成了氮氧化物浓度的上升。 

  记者: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臭氧的,因为夏天是臭氧污染的高发期,在臭氧的治理方面,国际上普遍认为它比PM2.5更难治理,江苏对于臭氧的治理有没有采取哪些相关措施?第二个问题是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也是近期大家比较关注的,江苏对地下水有没有采取监测,或者是有没有一些监测数据的结果出来。最后一个问题是在2014年青奥会召开之前,江苏会不会采取哪些更有力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柏仇勇:臭氧这块请监测中心张主任回答一下。地表水的部分请戢处长回答,关于青奥会这块请单主任做一个回答。

  张宁红:对于臭氧的污染,它是光化学氧化的表现,相对在春夏季节污染相对比其它季节多一些。臭氧污染我们开始了监测,这块的监测数据从去年开始我们按照国家的要求,江苏率先形成了72个国控站点,去年10月份刚刚建成,现在积累了去年冬季的数据和今年刚刚前五个月的数据,从去年冬天和今年的春天相对而言臭氧污染还是比较缓和的,因为季节的问题。随着五月份到六月份,包括到夏天可能臭氧问题将会在一些光照比较强的时候,比如机动车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超标。

  戢启宏:地下水对于江苏省来讲和地表水一样,地下水的恢复和治理和地表水不一样,比较难一些。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业的、生产的、农业的污染,长期积累对地下水造成了影响,第二个方面是地势构造,刚才记者说监测结果,江苏目前还没有对地下水的形成有非常系统的监测制度,但是我们重点正好是对地下水的保护和限制开发是保持一致的,目前江苏除了有限几个地方允许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之外,大部分采取的是限采的制度,我们监测的重点是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地的区域,公报当中有些结果反映出来了。全省94个集中饮水水源地,其中4个是地下水的,去年的监测结果比较乐观,全部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地下水污染在地下,但是源头在地上,所以我们针对地下水的措施和地表水的保护是综合起来推进的。第一个就是要从源头上提高准入门槛。另外淘汰落后产能,进来严把关,不符合标准的要取消。另外重点加强了对农村的监控体系,放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上,放在农村农业农田的污染系统上。

  现在我们只用它作为饮用水的话,必须要把饮用水保护好,这里面有几个工作,2009年省政府批准了县级以上饮用水的保护方案,里面有119个保护区,其中有14个是地下水的保护区,在用的是4个,然后对这些地下水的保护进行整治,这是关于水源地的保护。

  第三个是严厉打击不法企业,最后一个是最近这两年国家联合部署的工作,就是我们原来对地下水的关注不是很多,最近这两年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国家四部委联合引发了地下水调查要求,我们也根据要求制定了方案,当然这些还不够,工作方案是比较宏观的,最近环保部刚刚针对全国环保部门开展地下水调查的专业培训,我们会根据最近专项培训的要求,再细化调查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完善之后今年会对省里面几个部门共同启动全省比较全面的地下水的调查问题。主要工作有两个,第一个要针对全省地下水环境做系统布点,全面监测,宏观的、微观的进行分析。第二个方面还要观察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地方,比如一些重要工业园区,一些大型的垃圾填埋场,另外包括其它的一些油品销售,加油站附近的,这些可能影响地下水的因素进行调查,到那个时候我们会拿出一份让大家更满意的答卷。谢谢大家!

  单阳:江苏省对南京市的空气质量改善一直是非常关注的,一直在跟踪这个事情。为了协助南京做好空气质量改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说去年以来省政府和南京市政府进行了两次会商,今年注意到南京市专门成立了扬尘办,专门抓扬尘的问题,这是我们省政府和市政府会商的结果。还有是从省政府的层面上,从去年开始省财政专门拿出1个亿,今年又拿出1个亿,专门用于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三个方面的工作从省级层面,我们协调南京市和周边的相关城市,包括安徽的马鞍山、滁州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控机制。第四个是我们借鉴北京、上海、广州举办青奥会、奥运会的经验,从去年开始,省财政拿出来专项资金进行区域式的空气质量管控,建立空气质量的预警预报,我们和南京市在一起推进,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谢谢。

  肖学亮: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到这里。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