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14-08016 | 组配分类:重点污染源监测 |
发布机构:江苏省环保厅 | 发文日期:2014-10-15 00:00:00 |
名 称:江苏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督性监测报告(2014年第3季度)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江苏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督性监测报告(2014年第3季度)
根据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4〕2号)的要求,我省按季度组织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和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监测范围:按照《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通知》(环办〔2013〕116号)开展监测,全省共945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包括废水219家、废气233家、污水处理厂428家、重金属5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3家。其中,44家30万千瓦以上电厂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开展监测,其余901 家企业由所属辖区内环保部门的监测站负责监测。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安装并通过验收的自动监测设备开展了比对监测。
监测项目:
1、废水监测项目按照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以及该企业环评报告书规定的项目确定;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中表6-2所列的项目和该企业环评报告书要求的监测项目确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监测项目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和表2的19项为必测项目,表3项目为选测项目),废水监测项目均包括废水流量。对污水处理厂以及COD、氨氮重点减排工程及纳入年度减排计划的重点项目,同时监测COD、氨氮进出口浓度,用于计算去除效率。
2、废气监测项目按照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以及该企业环评报告书规定的项目确定;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的参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附录二和该企业环评报告书确定;废气监测项目均包括废气流量。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重点工程设施,同时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进出口的浓度,用于计算去除效率。
3、涉重金属企业按照排放标准的规定监测重金属排放企业车间废气和废水排口(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以及企业总排口、雨水排放口的重金属浓度。
4、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总站统字〔2010〕192号)要求,废水污染源比对监测项目主要为COD、氨氮、总磷、总氮、pH、废水流量等;废气污染源比对监测项目主要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颗粒物、含氧量、流速等。
监测时间和频次
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每季度监测1次,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期间主要污染物每月监测 1次。涉重金属企业重金属排放按照《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等的规定每两个月开展一次监督性监测。
其他监测项目原则上每半年监测 1次;存在超标现象的,应加强监督性监测,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数据报送情况:2014年第3季度,全省国控废水企业、废气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共893家,实际监测844家,其中废水204家,废气223家,污水处理厂417家。由于不具备监测条件、停产等原因未监测的49家中,28家为废水企业,10家为废气企业,11家为污水处理厂。第3季度国控重金属企业在7-8月开展监测,监测重金属废水排放企业42家,重金属废气有组织或无组织排放企业38家。
污染源超标情况:全省实际参与评价的国控企业有843家(废水197家、废气222家、污水处理厂424家),共142家企业出现超标,其中废水17家,废气63家,污水处理厂62家,废水及污水处理厂主要超标因子为C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悬浮物、粪大肠菌群等;废气主要超标因子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7-8月,全省实际参与评价国控重金属废水排放企业41家中22家企业超标,超标因子为总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硫化物;废气排放企业38家,均100%达标排放。
(2014年第3季度)
2014年第3季度,全省实际监测的204家国控废水企业中有197家参与评价(7家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的企业不参加评价),综合达标排放企业比例为91.4%。COD达标排放企业比例为94.9%,氨氮达标排放企业比例为97%,总磷达标排放企业比例为96.4%。
在17家废水超标企业中,生化需氧量平均超标倍数为4.0,硫化物平均超标倍数为3.0,COD平均超标倍数为2.7;总氮、磷酸盐、氨氮、色度、苯胺类、悬浮物和总磷7项污染物也有不同程度超标。
根据《关于开展太湖流域国控重点污染源总氮监测工作的通知》(苏环监〔2011〕62号)要求,对太湖流域地区废水国控企业中的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及污水处理厂须开展总氮监测。2014年第3季度,实际开展总氮监测的废水企业数为26家,29个排口。开展监测的排口中有18个排口无行业评价标准或废水接管,其余11个排口参与评价,均实现达标排放。太湖流域共对236家国控污水处理厂开展了总氮监测,其中5家无评价标准,参与评价的231家污水处理厂,达标率为97.7%。
2014年第3季度,全省13个省辖市废水排放综合达标率在78.8%~100%之间。南通、无锡和连云港3市综合达标率分别为78.8%、81.8%和85.0%,其余10市综合达标率均在90%以上,其中,常州、盐城、扬州和宿迁4市综合达标率为100%。
全省除南通市达标率为84.8%外,其余各市COD达标率均在90%以上,其中,南京、常州、苏州、盐城、扬州、镇江和宿迁7市达标率为100%。从氨氮排放达标率来看,南通、南京和苏州3市达标率分别为88.5%、93.3%和96.3%,其余10市达标率为100%。
全省废水国控企业涉及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20个行业。2014年第3季度,参评企业数量较多的行业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分别占总参评企业数的24.4%、23.9%和13.2%。
监测结果表明,20个行业中,软件业、畜牧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个行业废水综合排放达标率分别为0、60%、80%、85.1%、87.5%、88.5%和95.8%,其余13个行业废水综合排放达标率均为100%。畜牧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个行业COD排放达标率分别为60%、89.4%、92.3%和97.9%,其余各行业COD达标率均为100%。软件业、畜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纺织业4个行业氨氮排放达标率分别为0、60%、97.4%和97.5%,其余各行业氨氮均100%达标排放。
2014年第3季度,全省共222家废气国控企业参与评价,综合排放达标比例为72.6%。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的企业比例为90.1%,氮氧化物达标排放的企业比例为76.6%,烟尘达标排放的企业比例为81%。
63家废气超标企业中,烟尘平均超标倍数为4.1,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平均超标倍数均为1.3,颗粒物平均超标倍数为0.7。
2014年第3季度,13个省辖市废气排放综合达标率在42.9%~100%之间。泰州、扬州、盐城、淮安、苏州、徐州、南通和镇江8市废气综合排放达标率为42.9%、45.5%、46.7%、54.2%、58.3%、65.4%、66.7%和87.5%,其余5市综合达标率均在90%以上,其中,南京、常州、连云港和宿迁4市综合排放达标率为100%。
淮安、扬州、盐城、苏州和南通5市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72.7%、72.7%、75.6%、80.6%和83.3%,其余8市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均在90%以上,南京、常州、连云港、镇江、泰州和宿迁6市达标率均为100%。泰州、盐城、扬州、苏州、淮安、徐州和南通7市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率分别为27.3%、53.8%、60.0%、61.8%、66.7%、70.8%和81.8%,其余6市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率均在90%以上,南京、常州、连云港和宿迁4市达标率为100%。
全省废气国控企业涉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0个行业。参评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废气污染源监测总数的68.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废气污染源监测总数的8.6%,排列第三的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废气污染源监测总数的8.1%。
监测结果表明,10个行业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个行业综合达标率分别为25%、55.6%、70.6%、75%、80%、84.2%,其余各行业废气综合达标率均在90%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行业二氧化硫达标率分别为82.4%、88.9%和89.6%,其余各行业二氧化硫均100%达标排放。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个行业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率分别为50%、62.5%、66.7%、74.5%、77.8%和88.9%,其余4行业均为100%达标排放。详见表6。
2014年第3季度,全省共监测污水处理厂417家,由于无锡锡山区污水处理厂有2个排放口并各自安装在线设备,分2家录入;苏州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的多个排口,因软件问题,分为6家污水处理厂录入;泰州市兴化市戴南污水处理厂有限公司有2个排放口,分2家录入,故实际参加综合达标率评价的企业数为424家,综合排放达标比例为86%,COD达标排放的企业比例为96.8%,氨氮达标排放的企业比例为98.3%,其余按规定监测的17项指标达标率均在90%以上。
62家出现超标的污水处理厂中,粪大肠菌群数的平均超标倍数最高,为10.6;其次为总磷,平均超标倍数为7.7;第三为悬浮物,平均超标倍数为2.2;氨氮、生化需氧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OD、总氮和色度6项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2014年第3季度,全省13个省辖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达标率在63%-100%之间。南通、泰州、淮安和连云港4市综合达标率分别为63%、68.8%、69.2%和75%,其余各市综合达标率均在80%以上,其中,常州、盐城和扬州3市综合达标率为100%。
南通、连云港和泰州3市COD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5.2%、87.5%和87.5%,其余各市COD排放达标率均在90%以上,其中南京、无锡、常州、盐城、扬州、镇江和宿迁7市COD排放达标率为100%。全省除南通市氨氮排放达标率为88.9%,其余12市氨氮排放达标率均在90%以上,其中南京、徐州、常州、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和宿迁市9市氨氮排放达标率为100%。
国控重点污染源比对监测季报
(2014年第3季度)
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要求,废水污染源比对监测项目主要为COD、氨氮、总磷、总氮、pH、废水流量等;废气污染源比对监测项目主要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颗粒物、含氧量、烟温和流速。2014年第3季度,全省共对193家废水企业、213家废气企业、416家企业污水处理厂开展比对监测。
2014年第3季度,共对193家国控废水企业的202套自动监测系统开展比对监测,平均比对合格率为89.1%。其中COD自动监测设备为200套,比对合格率为91%,氨氮自动监测设备为98套,比对合格率为91.8%。
从地区看,全省各市比对合格率在66.7%-100%之间,扬州、无锡和宿迁3市比对合格率分别为66.7%、78.6%和78.6%,其余各市比对合格率均在80%以上,其中南京、徐州、常州和盐城4市自动监测系统比对合格率为100%。全省各市COD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合格率在66.7%-100%之间,全省除扬州市COD比对监测合格率为66.7%外,其余12市COD比对合格率均在80%以上,其中南京、徐州、常州和盐城市4市COD比对合格率为100%。全省各市氨氮比对合格率在33.3%-100%之间,无锡、宿迁、泰州、连云港和南通5市氨氮比对合格率分别为33.3%、62.5%、66.7%、83.3和95%,其余各市氨氮比对合格率均为100%。
2014年第3季度,共对213家国控废气企业的813套自动监测系统开展比对监测,平均比对合格率为83.4%。其中,二氧化硫为435套,比对合格率为96.4%;氮氧化物为709套,比对合格率为97%;烟尘为228套,比对合格率为97.8%;流速为316套,比对合格率为65.5%;颗粒物为28套,比对合格率为96.4%。
从区域看,全省各市废气自动监测系统比对合格率在71.2%-100%之间,镇江、徐州和南通3市比对合格率分别为71.2%、73.0%和73.6%,其余各市比对合格率均在80%以上,其中宿迁市比对合格率为100%。全省13个省辖市的二氧化硫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其中南京、常州、连云港、盐城、扬州、泰州和宿迁7市为100%。全省除镇江市氮氧化物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合格率为85.7%,其余12市氮氧化物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其中,南京、常州、连云港、盐城、扬州、泰州和宿迁7市比对合格率为100%。
2014年第3季度,全省共对416家污水处理厂的476套自动监测系统开展比对监测,平均比对合格率为88.2%。其中COD自动监测设备为472套,比对合格率为93.4%,氨氮自动监测设备为462套,比对合格率为92.9%,总磷自动监测设备为128套,比对合格率为85.2%。
从区域看,全省各市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测系统比对合格率在41.2%-100%之间,扬州、泰州、无锡和徐州4市比对合格率分别为41.2%、62.5%、70.4%和79.5%,其余9市比对合格率均在80%以上,其中南京、常州、淮安和盐城4市比对合格率为100%。全省各市COD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合格率在47.1%-100%之间,全省除扬州市COD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合格率别为47.1%,其余12市比对合格率均在80%以上,其中南京、常州、淮安和盐城4市合格率为100%。全省各市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比对合格率在52.9%-100%之间,扬州和泰州2市氨氮比对合格率分别为52.9%和57.1%,其余11市氨氮比对合格率均在80%以上,其中南京、常州、苏州、淮安、盐城和镇江6市合格率均为100%。无锡、常州、苏州、连云港、盐城、扬州、镇江和泰州8市对总磷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监测。扬州、泰州和无锡3市总磷比对合格率分别为42.9%、50.0%和75.0%,其余5市总磷比对合格率均为100%。
(2014年第3季度)
根据《关于印发<2014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4〕2号)的要求,2014年第3季度,全省实际监测重金属废水排放企业42家,重金属废气排放企业38家。
2014年第3季度,实际开展监测的42家重金属废水排放企业,参评企业41家(江苏超威电池有限有限公司废水闭路循环),综合达标率为46.3%。无锡和南通2市废水综合排放达标率分加别为0和80%,其余各市重金属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监测的10个重金属项目中,总镍达标率为38.2%,总铅、总锌、总铬、总镉、总汞、总砷、总铁、总铜和总银均100%达标。
2014年第3季度,无锡、苏州、南通、淮安、镇江和泰州6市对34家企业的36个车间排口开展重金属监测。监测结果表明:36个车间排口达标率为41.7%。无锡市21家重金属企业车间排口废水接入同一家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在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口开展监测,故所得重金属数据相同,总镍监测结果均超标,超标倍数为0.5。
2014年第3季度,常州、苏州、南通、淮安、镇江和泰州6市对16家企业的污水总排口开展重金属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6家企业污水总排口的达标率为93.8%,南通东星皮革有限公司废水排放超标,超标项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硫化物。
2014年第3季度,常州神龙电镀有限公司对雨水排放口开展了重金属监测,监测结果达标。
2014年第3季度,常州、南通、 淮安、盐城和泰州5市共对11家国控重金属企业开展了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1家重金属企业综合达标率为100%,铬酸雾、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均100%达标。
2014年第3季度,无锡、常州、南通、淮安、盐城、镇江和泰州7市共对37家重金属企业41个监测点开展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监测结果表明:37家企业综合达标率为100%,。监测的铬酸雾、汞及化合物、铅及化合物、镉及化合物均100%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