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发布时间:2019-03-04 15:25浏览次数: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民生全面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但农村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上,由于当前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匮乏和监管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和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近年来,扬州市仪征市陈集镇迎难而上,积极破解难题,精准施策,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投入机制,多管齐下,深度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重现碧水清清绕乡村的美景。
死水重新“复活”  群众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休闲廊道健身忙,楼台倒影入池塘”。在素有“西山小扬州”之称的陈集镇,水乃农林牧渔生产之源。这不,自从友好村内的一汪“死”水“活”了,清清碧水为小村带来了无限灵气,村民更是幸福感满满。
回首过去,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陈可荣回忆,在没有进行生活污水治理之前,这里是一个垃圾堆积、异味扑鼻的小汪塘。村民生活污水无处走只能往塘里排,久而久之,这里成了垃圾池子,每日臭气熏天,令附近人家苦不堪言。
“自从村里建了‘小地埋’,池塘开始动工改造,垃圾清运了,水变清了,塘里还养了鱼。如今村里空气好、环境好,我们也住得放心开心啊。”陈可荣谈起如今的变化感慨万千。
村民所指的“小地埋”,其实就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针对乡村生活污水治理,仪征市陈集镇因地制宜,对离镇区较远的村子,通过建设“小地埋”,将村民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就近收集就地处理就地排放。不要小看“小地埋”占地不过400多平方米,但是能量却不小。友好村的“小地埋”日处理能力达到了30吨,周边的80户村民因它而受益。而“小地埋”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投资较小,避免大面积铺设管网,产生收集率不高等问题。自2014年以来,仪征市陈集镇共在5个村建了5个“小地埋”;同时,还对丁桥村原有的泵站进行提标;累计投入760万元,在6个村建了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13.5公里,日处理能力达270吨。
一口口汪塘恢复了洁净,垃圾处理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一汪汪死水复活,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了。“我现在每天都会顺着大塘的步道,散步游玩,心里觉得特别舒坦。”陈可荣表示。
清洁门前小河  还村民“儿时的记忆”  
碧水汪塘、清清河流。在仪征市陈集镇,碧水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除了友好等村的水环境变了样,让人不得不提的还有新安河,这条流经陈集镇街道、青年村、五星村等几个村的主干河道,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展示着乡村新面貌。
元旦前夕,陈集镇的河道已是焕然一新。陈集镇副镇长李顶明介绍:“新安河发源于陈集镇西部丘陵地区,河流从集镇北部穿镇而过,东西走向,河流总长约4300 米,典型丘陵山区闸坝控制,水位梯度落差较大,汇水流域范围较广,上下游污染程度不一。作为镇里的‘263’重点工程之一,新安河整治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实施范围及建设地点为新安河镇区段,即陈集镇老街至陈集中学,长度约 800 米。二期工程,新安河工业园区段,即陈集中学至凤岭水库,长度约为 3500 米。”
曾几何时,这条集镇居民的门前河是名副其实的黑臭河,周边居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将大量垃圾污水排入河道,早将70年代清澈见底的河道污染得“面目全非”。
门前河,紧靠村民的大门前,如此又黑又臭的河道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每到夏天,蚊子苍蝇成群结队,坐在大门前乘凉是不可能的。”家住陈集街道的马石愚告诉记者。
为彻底改变新安河的面貌,当地大力实施一期工程,开展老街环境综合整治、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及景观治理,2018年11月一期工程顺利竣工,随着新安河整治工程的不断推进,村民儿时记忆中的景观水系正慢慢恢复旧时模样。
污水不再横流 小镇生活更宜居
“我们日处理污水4000吨,各项指标均达标正常。”陈集镇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介绍。陈集镇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8.1亩,设计规模5000吨/日,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
2010年之前,陈集镇并没有污水处理厂,不论是工厂里的污水还是集镇区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都没有收集处理。一到阴雨天,说污水横流一点也不为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陈集镇克服财政资金不足的压力,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国内成熟工艺技术,一步到位。坚持全雨污分流,通过新建雨污分流管网,并且接入镇上的居民家中,确保污水全部收集。坚持全工艺控制,污水厂配套建设在线监测设施,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得到适时监管控制,防止污水不经处理排放。
2010年10月陈集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11年3月建成投入运行。2014年4月开工建设二期工程,2015年5月建成,同时进行改造提升,目前污水处理厂已达到一级A排放指标。另外,陈集镇还做好配套管网的建设,2010年以来,陈集镇通过集镇雨污改造、道路建设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共铺设了污水管网约12公里,管网覆盖整个集镇区和工业集中区。
污水不再横流,陈集镇水系治理,让“西山小扬州”更宜居。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收获美丽乡村建设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陈集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项工程关注了民生、顺从了民意,就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正如居民马石愚所说:“看着污水治理工程快马加鞭实施,农村的水一天天变清,村子一天天在变好,集镇一天天在变美,让我对陈集镇乡村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和向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