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境质量状况(2013年)
一、环境空气
(一)空气质量指数(AQI)
全省空气质量(AQI)达标率为60.3%;各市达标率范围为53.6%~68.3%。从月度变化看,空气质量达标率呈“两头低、中间高”的特征,冬秋季节1月、11月和12月较低,夏季7~9月相对较高。
(二)主要污染物
全省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PM2.5、PM10和二氧化氮均未达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PM2.5、PM10和NO2年均浓度有12%~18%的上升。
(三)酸雨
全省酸雨平均发生率为26.7%。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泰州和宿迁6市未监测到酸雨,其余7市酸雨发生率介于23.0%~42.3%。与2012年相比,全省酸雨平均发生率下降9.3个百分点,酸雨酸度略有减弱。
二、水环境
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国控断面水质符合Ⅲ类比例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太湖、淮河和长江流域规划(重点)断面达标率分别上升9.2、4.3和11.1个百分点;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基本稳定达到Ⅲ类。
(一)地表水国控断面
83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水质符合Ⅲ类断面为38个,占45.8%,Ⅳ类和Ⅴ类断面分别为34个和9个,占41.0%和10.8%;劣于Ⅴ类断面2个,占2.4%。
(二)太湖流域
1、湖体
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处于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6,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2、主要入湖河流
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 6条水质符合Ⅲ类,占40%;9条水质为Ⅳ类,占60%,无Ⅴ类及劣Ⅴ类河流。与2012年相比,水质符合Ⅲ类的河流增加2条,有5条河流水质改善1个级别。
3、重点断面
65个重点断面达标率为53.8%,同比上升9.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南京、苏州和镇江3市达标率未发生变化,无锡和常州分别上升10个和26.6个百分点。
(三)淮河流域
1、国家“十二五”规划断面
23个断面总体水质良好,水质符合Ⅲ类的断面占86.9%,Ⅳ~Ⅴ类断面占8.7%,劣Ⅴ类断面占4.4%。按考核目标评价,水质达标率为100%,较2012年上升4.3个百分点。
2、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
15个断面水质均符合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同比持平。有13个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四)长江流域
1、国家“十二五”规划断面
5个考核和4个评估断面中有8个水质达到目标要求,达标率为88.9%,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其中5个考核断面全部达标。
2、入江支流
41条入江支流的45个控制断面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水质符合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断面分别占63.6%、27.3%和9.1%,主要定类项目为氨氮和总磷。水质劣于Ⅴ类的断面有4个。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符合Ⅲ类断面比例上升1.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4.2个百分点。
三、海洋环境
近岸海域24个海水水质测点中,符合或优于二类标准的测点比例为58.3%,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16个国控点达标率为62.5%,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12个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83.3%,与去年持平。15个海洋沉积物测点中有9个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占60.0%,较去年下降13.3个百分点。
31条入海河流中,水质符合Ⅲ类的占35.5%,劣Ⅴ类断面占12.9%。与去年相比,符合Ⅲ类断面比例下降6.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降低9.7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全省环境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各地要切实落实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的环保体制,加强环境监管,为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