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看典型 | 南京篇:“一江清水”与“洁净蓝天”
编者按
2016 年、2018 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对江苏分别开展了首轮督察及“回头看”。2017-2019年,我省也开展了首轮生态环保例行督察。针对中央和省督察反馈问题,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整改落实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真抓实干、动真碰硬,涌现出一批整改较好的正面典型,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效解决了不少突出环境问题,推动了高质量发展。为充分展现督察整改成效,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遴选了涉及长江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转型升级、环境基础设施、重点河湖治理、污染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整改看典型”专栏,将陆续发布,欢迎您的关注与支持!
(一)守护长江岸线 保护“一江清水”
中央环保督察指出江苏部分入江支流断面水质恶化等问题,其中南京市直到2018年上半年,金川河、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东支和城南河等4条水质仍为劣Ⅴ类。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压倒性思维、系统性理念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
综合施策,整治入江支流
南京市委、市政府采取四项措施,精准治理污水:
创新责任机制。南京市委主要领导和各板块各部门党委主要领导签订责任书;南京市政府和各区专门成立“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办公室”;南京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直接挂钩负责一条省控入江支流断面水质达标工作。
用好区域补偿。创新实施“史上最严”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将所有不能稳定达标的入江河流全部纳入补偿范围。2018-2020年共收缴补偿资金3.5亿元,有效建立起治水工作倒逼机制。
科学系统治水。先后实施了大批水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完成了主城六大污水系统管网检测排查与修复,扩建了14座处理能力共计8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了1000个以上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了33项河道水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强化长效监管。
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排水许可批后监管,杜绝违法排水行为发生。优化生态补水调度,积极开展重点断面水质监测预警工作,分析研判水质达标形势,为治水决策做好有效支撑。
经过多轮入江支流整治,截至2020年底,南京市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超过七成的入江控制断面达到了优良水平。尤其是金川河流域,在全域实现了消除劣Ⅴ类的基础上,金川河宝塔桥省考断面更是实现了连续3年达标的目标,2019-2020年年均值更是达到了Ⅲ类的优良水平。水环境质量连续数年在省对市高质量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工作中,南京还注重举一反三、长效管理。截至2020年底,南京市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均实现了一级A提标改造,污水收集处理率连年提升,2020年底达到了97.4%,污水处理能力突破300万吨/天大关。
“十里造船带”蝶变“春江十里”
长江岸线浦口段桥林街道沿江段先后引进39家船舶修造和物流企业,衍生出“十里”造船带。后由于市场竞争,船舶修造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相关岸线长期处于占而不用、乱占乱用的状态。针对桥林“十里”造船带乱象问题,浦口区迅速成立长江岸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截至目前,浦口区完成长江岸线专项整治项目47个。其中桥林“十里”造船带整治累计拆除龙门吊、破碎机、盾构机等机械设备300余套,拆除建筑物13万平方米,清除水泥、砂石地坪等150万平方米,复绿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约11公里,总投入估算约24亿元。
整治后,相关岸线周边生态环境、江豚栖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杉树挺拔林立,柳树随风飘扬,乌桕点缀其中,“春江十里”风景如画。浦口区聚力将生态资源转变为发展资本,拓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围绕建设“南京都市圈最美花园”,深度挖掘“草圣书乡”“乌江古战场”“张籍读书台”等历史文脉资源,在长江岸线浦口段优化布局东龙山郊野公园、驷马河公园等文旅项目,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春江十里”,发展“美丽经济”。
老化工园实现“凤凰涅槃”
幕燕滨江片区自西向东由幕燕风貌区和燕子矶新城两大板块组成,滨江岸线长约8.48公里,曾经是南京的“工业重镇”“化工基地”,生产、生活污水直排通江河道,严重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南京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动真碰硬,努力破解“化工围江”困局。
实施工业搬迁。累计投入150多亿元,完成全部404家企业的关停搬迁,彻底杜绝了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及长江水源的污染,也为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腾出了新的空间。
抓好沿江整治。燕子矶范围内长江岸线共6.4公里,南京累计投入约45亿元,完成约110家砂场码头、78家工企单位的关停拆除。通过修复,生产岸线已转变为生态岸线,幕燕滨江风光带、燕子矶滨江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加强河道治理。燕子矶地区有北十里长沟西支、中支、东支等3条入江河道。启动3条河道整治,通过拆乱整破、清淤护底、修建挡墙、控源截污、景观提升等系统工程,3条入江河道水质全部消除劣V类,实现水清岸绿、长治久清。
推进土壤修复。南京化工、钟山化工、锦湖轮胎等43个项目、约3500亩土壤及地下水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燕子矶地区被列入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区”、江苏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
如今,驱车沿幕燕风光带滨江大道行驶,从燕子矶公园到上元门,一条生态绿廊映入眼帘,青山如黛,满目娟秀,大江风采尽入眼中,“第一玲珑燕子矶”回来了。202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考察幕燕风光带综合整治和入江支流水环境治理情况,对南京市长江大保护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都市烟火气 不扰凡人心
餐饮油烟污染是影响群众环保获得感的“痛点”之一,也是城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南京市秦淮区瑞金路街道瑞阳街,以餐饮繁华著称,因为环境狭窄,一些餐饮店不具备高空排烟条件,以往各种油烟治理措施的效果都不理想。每到饭点,油烟低空无组织排放,周边居民苦不堪言。中央、江苏省环保督察期间,均有群众投诉举报餐饮油烟污染问题。
针对餐饮油烟投诉较多的情况,秦淮区借助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中央环保督察的契机,在现有基础上要求重点区域及居民反映强烈的区域内,所有餐饮店都必须将油烟净化后高空排放。因环境狭窄等原因不具备高空排放条件的餐饮店,可多家并入同一管道进行高空排放。秦淮生态环境局决定对重点管控区域大光路街道、瑞金路街道8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企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备。首批设备即在瑞阳街各餐饮店安装。通过对每家餐饮店排烟口的净化设施进行在线监管,保证餐饮油烟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以前,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治理采取要求企业“定期”清洗油烟净化器的方法。由于执法人员人数有限,餐饮商家较多,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监管上易有“盲区”,全靠执法人员的经验判断,这个“定期”无法量化,也不容易让店家心服口服。安装油烟在线监控仪后,可通过“指尖上的环保”对餐饮油烟净化设施进行实时监管,包括治理设施开机与否、是否存在故障、排放油烟浓度是否达标等信息。一旦油烟浓度达到数据2,平台会推送信息至店家、网格员、执法人员手机APP,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提醒店家及时清洗。
瑞阳街以前平均每年投诉超过400件,自从安装餐饮油烟在线监控仪后实现了零投诉。如今的瑞阳街已经是“明星示范街”,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南京市政府领导、外地及本市兄弟单位多次到瑞阳街参观学习,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来此采访报道。瑞阳街油烟治理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真正让都市烟火气不扰凡人心,提升了百姓的蓝天幸福感和宜居感。
近两年来,南京市秦淮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全区餐饮油烟治理提升行动,全力推进油烟在线监控安装、“码上洗”等举措,努力降低群众餐饮油烟投诉,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每年投入400万左右对全区2200余家餐饮店、2400多个油烟排放口进行油烟实时监控,居民对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安装的满意率在90%以上。最近,秦淮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再次“亮剑”,为了提高油烟净化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秦淮生态环境局、秦淮区应急管理局和秦淮区公安消防大队联合研发了餐饮油烟“码上洗”平台,实行“一台一码”,实现了油烟设施清洗的线上管理。店家每次清洗油烟净化器,手机扫码将油烟机净化设施清洗前后照片实时上传至餐饮油烟“码上洗”平台。以前店家清洗记录是纸质台账,不方便保管,容易丢失,现在执法人员现场直接扫码就能看到这台设备清洗的情况和效果,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台账的丢失,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秦淮区已有1149家餐饮店张贴“码上洗”二维码。2021年1-9月秦淮区共受理油烟投诉477件,同比下降33.28%,投诉量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