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看典型 | 宿迁篇:“生态公园”与“‘禁采’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1-12-13 18:29浏览次数:

编者按

2016年、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江苏分别开展了首轮督察及“回头看”。2017-2019年,我省也开展了首轮生态环保例行督察。针对中央和省督察反馈问题,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整改落实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真抓实干、动真碰硬,涌现出一批整改较好的正面典型,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效解决了不少突出环境问题,推动了高质量发展。为充分展现督察整改成效,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遴选了涉及长江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转型升级、环境基础设施、重点河湖治理、污染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整改看典型”专栏,将陆续发布,欢迎您的关注与支持!

(一)践行“两山”理念 尾水湿地变身生态公园

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宿迁市泗洪县为解决水环境问题,突出源头治理,作为全国首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突出“水”这一优势生态禀赋,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公园,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有影响、可借鉴的尾水净化新模式。

目前,泗洪县城区已建成城南、城北两座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能力达到8.3万吨/天,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暨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75万吨/天。同时采用PPP模式,在全县各乡镇建成污水处理厂(站)130座,配套管网560公里,总处理规模达3.8万吨/天,实现县、镇、村污水处理全覆盖。

泗洪县委、县政府启动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升及再生利用项目,采取人工湿地等处理方式,对泗洪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进行提质,使得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流入洪泽湖后对洪泽湖的影响降到较低水平,进一步改善城区水环境。该项目占地280多亩,总工程耗资约为4500万元,处理规模约5万吨/天。

尾水湿地分为生态塘、表流湿地区、沉水植物区和生态河道,其中,生态塘区总面积4.98万平方米,水面面积4.31万立方米,有效容积为8.62万立方米,主要作用是降低水中COD;表流湿地区总面积3.78万平方米,水面面积3.25万平方米,该区域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以生态的方式降低了尾水中的氮磷含量;沉水植物区总面积2.56万平方米,水面面积2.44万平方米,是一个具有完善生物链的区域,也是一个水质保障区,可有效提高出水水质。

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经91个小时再次净化提质,实现含氮磷尾水的生态净化和营养盐削减目标,达到地表准Ⅳ类水后,排入城北污水处理厂东侧拦岗河。作为河道的生态补水,在城北污水处理厂非正常运行或出现超标排放时,生态湿地短时间内可以起到生态缓冲作用,避免对外环境造成污染,确保城北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排放。目前,尾水湿地工程处理水量约4.2万吨/天,运行负荷约84%,一年预计可削减COD80吨、氨氮15吨、总氮2.5吨、总磷1.3吨,有效地改善了泗洪县城区的水环境质量,为国、省考断面的水质达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护一河清水入洪泽湖,还满城风景以生态绿。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流进湿地公园,经过生态净化变成清流,不仅从源头上削减了污染负荷,节约大量水资源,还配套彩虹桥、亲水平台、休闲驿站等设施,为百姓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增强了人们亲水、爱水、护水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打赢“禁采”攻坚战 重现“两湖”生态美

中央环保督察指出“骆马湖、洪泽湖非法采砂问题屡禁不止,突破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管控要求,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饮用水源安全及湖泊水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宿迁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彻底整改,以最大决心和力度打响非法采砂行动攻坚战。

牢固树立禁采决心

以打赢打好河湖保护战为契机,宿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骆马湖、洪泽湖非法采砂问题,强力推进“两湖”禁采工作。在宿迁日报公示禁采责任人名单,旗帜鲜明地表明全面禁采决心,凝聚“两湖”禁采共识。

严格落实禁采责任

成立骆马湖黄砂问题处置领导小组、洪泽湖禁采指挥部,由宿迁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分别出任组长和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全面履职。依托《宿迁市打击河湖非法采砂责任清单》,重点明确河长直接责任、属地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三个责任”,确保禁采责任层层压实,禁采压力级级传导。

加大湖区执法力度

强化湖区采运砂船只管控,在通湖道路设置黄砂运输检查站,对盗采行为一律实行扣押船只和20万元顶格处罚,累计查办非法采砂案件311起,扣押采运砂船只123条。

狠抓关键环节管控

紧扣“采运船只、砂场、人”三个重点,“两湖”采砂船全部集中停靠,24小时监管,杜绝采砂船只游离流窜。实施非法砂场码头专项整治,取缔“两湖”沿岸非法砂场码头百余处、非法采砂船组装维修点10处,彻底斩断非法采砂经营链条。成立打击非法采砂工作专班,抓获各类涉砂违法犯罪人员414人。

凝聚强大攻坚合力

制定采砂船只“放、改、拆”政策,实施骆马湖禁采“六大战役”。骆马湖、洪泽湖实现“零盗采”和宿迁水域采砂船“清零”。洪泽湖宿迁水域拆解采砂船258条,“两湖”共拆解采砂船599条。

创新长效监管方式

保持常态化巡查和入湖通道监管,探索禁采监管信息化手段,在洪泽湖中扬镇启用超远距离双光谱禁采监控系统,覆盖宿城区86平方公里水域。建成骆马湖宿迁水域禁采监控系统,在省内率先将雷达、远程摄像、AIS等光电设备呈扇形交叉辐射状态覆盖宿迁水域,为长效禁采管控又添一信息化利器。

经过努力,骆马湖、洪泽湖宿迁水域彻底终结了持续近20年的非法采砂。禁采后,骆马湖银鱼鱼汛重新出现,洪泽湖银鱼产量提高了15%,“两湖”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湖心的渔民恢复了直接饮用湖水的习惯。洪泽湖湿地重新集聚了194种鸟类,曾经罕见的小??和黑水鸡等鸟类也飞回来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