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河道污染宣战 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发布时间:2021-12-24 15:55浏览次数:

丁国祥

 

海安县地处里下河地区,沟河叉港多。30多年前发展“三水一绿”(水花生、水浮莲、水秧花)养猪,而今以各种混合饲料代替,昔日的水生植物年年疯长腐烂,致使水体发臭。加之近年来,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兴办工业,沿河居民向河里直排畜禽粪便、工厂企业偷排废水,严重污染了河水。作为水网密集的农业大县,改善水环境显得尤为迫切。海安县是苏北的贫困地区,如何完成繁重的河道整治任务和解决高昂的治理费用?怎样吸引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力回乡参与河道治理?近年来,海安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研究探索,在全县启动清水工程,向河道污染宣战,整治水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领导包案,解决沿河两岸各类污染。根据群众举报,县环保局领导实地调查沿河工厂企业,重拳整治电镀、化工、印染、涉铅、小铝灰等污染企业,先后关闭22家小铝灰和9家涉铅企业,对180多家电镀、化工、印染企业,统一铺设地下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在全县建造5大畜禽粪便处理中心、3000多个畜粪池,所有畜禽粪便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盘活水资源,实行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河道保洁,面广量大,费用高居不下,一直是河道环境整治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海安县将白甸镇作为试点,随后在全县推广“以河养河”,利用市场机制,把河道作为生态资源盘活,进行保洁养殖双承包。不仅使养殖户获得收益,而且还吸引了外出的青壮年返乡承包水面养殖、保洁河道,有效解决河道保洁人员老年化。更重要的是引入保证金制度,大大节省了政府河道保洁费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一举多赢。2013年,由于实行以河养河,7.7万亩淡水面积沟塘以5万亩保洁生态养殖承包养鱼后,每亩增加收入200元,共增加收入1000万元,全县210个行政村节省保洁费用300万元。
  河长包河,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为对河道进行常年保洁,全县共有767名河道保洁员,每条河道确定一名“河长”,全县确定521名河长,将河道长效管理定为“一把手”工程。县一把手、分管负责人担任一级主要骨干航道河长;区(镇)负责人担任二级河河长;各区(镇)分管干部担任三级河河长;行政村支书、村长担任四级河河长。
  各级政府给河长明确职责,做到:一是包河治水。河长为河道污染治理第一责任人,实行一包到底,实行三个一(明确一名领导牵头、建立一套工作班子、制定一个实施方案)工作模式,全面推进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二是查找症结。各级河长通过沿河巡查,对河道基本情况,水质状况,环境面貌和河两岸生活、企业、养殖废水污物排放情况进行摸排梳理,建立河道“病历卡”,形成一河一档。三是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河流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针对性治理,制定“一河一策”综合治理方案,坚持“控制新旧水岸同步、标本兼治、监建并举。
  分段实施,严把考核关。海安县从今年年初启动的清水工程,首战是53.22平方公里的县城核心区,着重做好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截流,水系畅通工程,打通主城区范围内河道管网,实现串水、活水。将主城区四河七岸建成生态带,展示海安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第二战是抓好220平方公里的县城规划控制区清水工程,实施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第三战是集中打好农村清水工程攻坚战。对村庄河道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使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确保三年镇村优美河道创建率分别达50%、80%、100%。海安县纪委严明河道整治工作纪律,专门出台清水工程不力问责办法,县清水工程领导组办公室每天将河道整治保洁情况上网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作者系海安县环保局长、清水工程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