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发布时间:2021-12-24 15:55浏览次数:

问渠那得清如许

江苏城市河道整治“进行时”

范圣楠

 

   “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城市河流黑臭现象。”这是2013年4月江苏省制定的《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目标。为改善城市河道环境,江苏省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实现“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环境优美”的目标。
    如今,一年过去了,这个行动计划到底进行的怎么样?江苏城市河道水质改善的如何?百姓对目前的水环境质量是否满意?
2014年3月13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省水利厅联合下发文件,将对2013年度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情况开展现场检查评估,重点检查河道截污、清淤、活水、保洁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完成情况,并开展水质监测、群众满意度调查等。

   

明确整治“时间表”  黑臭河道3年“摘帽”

水是城市的眼睛,也是城市的灵魂。有了水的灵动,城市才显出生机和活力。
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河道已经难以承载日趋加重的污染负荷。部分城市河道出现水质、嗅味异常,就是俗称的“黑臭”现象,这不仅破坏城市河道生态功能,损害城市整体形象,而且直接影响沿河居民生活。
“河道水质改善最终要靠实实在在的治污项目。整治项目要紧紧围绕水质改善,明确建设内容和时间节点。”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说。
为此,《意见》确立了全省城市河道整治“时间表”:2013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城市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要有较大改善;2014年6月,苏南地区的各个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现象;2015年6月,苏中、苏北地区的各个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现象。
为实现3年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的目标,江苏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要以市、县两级城市河道整治为重点,落实地方政府治污责任,统筹推进控源截污、环境整治、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工作,提升城市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江苏省环保厅流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城市河道环境质量受周边区域控源截污、水体流动性、生态自净及日常管护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治理工作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意见》充分考虑了城市河道治理的特点和全省区域差异,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措施是有针对性的。在阶段性治理任务完成后,这项工作还将长期坚持推进,促进河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意见》强调了4项保障措施: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各市、县(市、区)政府作为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人,要参照“河长制”做法,明确地方政府、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二要强化持续推进。要切实落实各项治污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三要强化监督考核。对综合整治不力、污染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河道,将对有关责任地方政府通报批评、约谈政府负责同志,并实施挂牌督办。四要强化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公布各地整治计划、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定期公布治理工作进展。
河道基础状况摸底排查是做好综合整治的前提和基础。江苏省要求各地按照“摸清底数、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要求,开展河道摸底调查筛选,对水质较差的河道制定整治方案,重点做好截污、清淤、活水、保洁及生态修复等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1627条城市河道,累计长达5600千米,基本摸清了全省城市河道的基础状况。
在此基础上,2013年8月27日,江苏省制定了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计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整治河道313条:到2013年前整治104条;到2014年6月底前整治98条,苏南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现象;到2015年6月底前整治111条,苏中、苏北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现象。整治河段总长度800千米,沿河受益居民约150万人。
“在完成河道基础调查和治理清单筛选的同时,我们还综合相关标准、研究成果及江苏省城市河道现状水平,研究制定了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评估标准,使得整治成效的评估更加合理和精确。”江苏省环保厅流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解决河道整治资金需求,江苏省财政厅在2013年度省级环保引导资金中安排1亿元,对47个河道整治项目进行支持。

感官指标“接地气”  是否达标居民说了算

“您觉得河道目前状况比以前好些吗?您近期发现过河水变黑的现象吗?河水有异味吗?您觉得河道环境与您的生活关系密切吗?您对河道目前的环境状况满意吗?”这是“江苏河道综合整治调查问卷”的部分问题。在江苏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评估标准中,感官指标评判权属于沿河居民。
江苏省环保厅流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全面启动的整治工作,从三个方面强化了公众参与:一是计划公开。省环保厅将全省的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计划通过媒体、网站向广大市民公开,让大家了解自己生活城市、自己身边河流的治理重点。同时,督促各地在地方媒体公布整治方案、责任单位,定期公布河道整治阶段性进展情况。二是全程监督。在推进整治过程中,省环保厅通过媒体、网站动态公布全省各地治理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和经验及问题突出、工作不力的地方,在治理过程中,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各地及时纠偏、改进工作。三是参与评判。省环保厅将河道整治评估内容中最关键的部分——感官指标部分交给沿河居民来评判。评估过程中,将向沿河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问题扣分,以居民切身感受来检验整治成效。同时,群众针对河道整治举报投诉内容也将纳入各地工作评价范围。
河道整治的评估标准着眼于沿河居民切实感受,明确了水质指标、感官指标和工作指标3个方面的权重和具体评估方法,总分30分。整治结束后,每发生一起举报投诉并经查实的,扣3分,最多扣10分;针对沿河居民开展问卷调查,按照反映感官异常问卷所占比例扣分,最多扣10分;江苏省有关部门现场检查、抽查发现异常的扣10分。
“沿河居民与河道朝夕相处,既是黑臭现象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河道整治的直接受益者。感官指标是否达到整治要求,必须由群众说了算。”陈蒙蒙表示。
2014年1月9日至1月26日,江苏省环境保护公共关系协调研究中心在已完任务的98条河流中随机抽取了30%,即29条,派调查人员分成6个小组在河道周边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群众对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满意度。
在全省回收的2106份有效问卷中,高达92.9%的公众认为河道环境与个人生活关系密切,反映了群众对河道环境的高度关注。74.8%的公众表示了解河道环境整治工作,69.3%的公众认为河道目前的状况比以前变好了,68.6%的公众表示没有发现过河水颜色变黑,73.2%的公众没有发现河水有异味,71.4%的公众没有发现水面或岸边有明显垃圾,但仍有31.6%的公众对河道目前的环境状况表示不满意。另外,在本次调查的地区中,宿迁、盐城两市有超过84%的公众代表认为河水无异味、未出现颜色变黑的情况,两市均有超九成受访者未发现水面或岸边有明显垃圾,超过88%的公众对河道环境状况表示满意。
“居民就住在河边,天天都要走过,更能发现问题,发现的问题也更加靠近生活、接地气。”江苏省环保厅流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治理成效全过程监督  草根组织成“第三只眼”

最近,路过南京市建邺区忠字河的居民都惊喜发现,不仅河水变清了,两岸还种了花草树木。
曾经,住在这条河两岸的居民,几乎都为这条河“头疼”——这条河越来越脏,臭不可闻。政府部门也治理过多次,但常常是前期效果不错,却很难长效管理,最后都“前功尽弃”了。
对忠字河,张建宇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每周要来5次甚至更多。
来自民间环保组织“江苏绿色之友”的张建宇,是参与江苏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公众监督项目”的志愿者之一。
“去年来这里时,站在河边就能闻到异味,而且水也比较浑浊。”站在忠字河边,张建宇告诉笔者,“这次,不一样了。”
“看不见污水,闻不见异味。”张建宇明白,这短短10个字背后,是巨大的工程量和工作压力。
导致这条河“黑臭”的原因,主要有老小区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支流和主干河道交叉污染、凹状地形的水系循环慢、沿河商户乱排污水等。为此,南京市有关部门分别采取雨污分流、规划整理建邺全区水系、实施引水换水工作、实施河道截污工程等方法,多管齐下进行治理。
“今年,每天都有专人对河面进行两次去污打捞。对于最南端污染严重的水,治理部门用管道将异味比较重的污水抽进了下水道。现在河水的水质变得好多了。”张建宇说。不过,通过他多次的实地调查发现,仍有小餐馆将污水直接排入河中。
为此,他在“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公众监督月报表”上写到,“希望相关的治理部门能够及时的整治。河水的最北面比较好,这也是相关的治理部门最初的成效。我们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河水能够清澈纯净!”
据了解,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江苏省环保宣教中心将用半年的时间,从全省3年重点整治的313条黑臭河道中,选出受公众关注的6条河道,组织南京绿色家园、南京市绿色青年志愿者协会、南京市建邺区绿石环境教育服务中心、江苏绿色之友、南京莫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等6家环保社会组织,通过实地访问、民意调查、摄影摄像、公益宣传、环境教育等方式,对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
“监督调查的6条河道的总体情况有很明显改观。所有河段基本实现了河道整洁、水色正常。散发出的异味也有很明显的减少。附近民众表示对治理的成果表示满意。但据志愿者的调查以及民众的反映,仍然存在周围居民以及餐饮行业向河道内排污的现象。”这是今年1月份,6家环保社会组织所汇总的监督报告。
而从2月份的监督报告中看出,上述情况已经得到改善,“6条河道的总体情况较上月有所改观。河道的大部分河段已较为整洁、河水水色较正常,除部分河段外基本实现无异味。少数污染较严重河段散发出的异味也有很明显的减少。附近民众表示希望持续加强管理。”
“我现在每天早晨都会带着狗在河边散散步,和几个老伙伴遛遛弯,锻炼锻炼身体,这种感觉真不错。”家住忠字河边的刘阿姨退休后生活相当惬意,“主要是周边环境变好了,特别是我家旁边的忠字河今年以来水变得很清澈,也没有什么异味了,让我们有福享啦!”

 

“水城”做好水文章

苏州多措并举改善城市河道环境

1月10日起,苏州市民在阅读《姑苏晚报》时,会发现每周五的“生活情报站”这个版面上多了一个栏目——“苏州城区河道水质周报”。这份“体检报告”不仅记录着城区28条河道的溶解氧、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等监测数据,而且还有一个简评,对于监测数据作出归纳总结,对于波动的数据作出解释。
面对这样一份水质周报,苏州市民纷纷点赞。一位《姑苏晚报》微博网友留言,“对于一座以水为灵魂的城市,水质报告就像天气预报、空气质量报告一样不可或缺。”“苏州发布”的微博网友也留言,“这个值得赞。”
可是就是这样一份水质周报的公布,苏州市付出了3年的努力,通过截污、清淤、活水、保洁四大举措,苏州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城市河道正逐步呈现“水清河净岸洁景秀”的生态风貌。据苏州市环保局对城区28条河道的监测数据显示,河道黑臭率大为下降,不少河道水质的主体指标达到了Ⅲ类景观水的标准。

清淤截污  做好“清水”文章

2月25日,姑苏区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冒雨来到平江桥,对平江河进行水质采样,“水温8.8℃,溶解氧9.29mg/L,透明度35cm”,姑苏区环境监测站站长刘德全告诉笔者,“这些数据我们是要在现场采样时就测出来的。对总磷、氨氮、高猛酸盐指数等数据,我们要把水样注入采样瓶送到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水质分析。”
就在工作人员将水样注入采样瓶时,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了好一阵才离开。这位老人叫潘华,就住在平江路附近,他告诉笔者,现在平江河的水质好得多,以前水都是发黑的。通过清淤后水质开始变好,经常有人拿着仪器来这里采样。
潘华所说的清淤,是2012年5月开始实施的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计划中的一部分。苏州市投入了8000万元把古城区110条河流全部清淤一遍。“这次清淤是历年清淤中投入性价比最高的一次,虽然投入不算多,但是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苏州市水利局副局长赵瑞龙对这次清淤这样评价。
赵瑞龙所说“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清淤彻底,二是找到了入河的污染源。赵瑞龙告诉笔者,以前对城区河道进行清淤,主要采用带水清淤的方法,这次清淤采用干河清淤。干河清淤不仅清淤彻底,而且河道的水抽干后,原先淹没在河水里的排口也暴露出来。这样就可以看出哪些是雨水排口,哪些是污水排口,对排污口追根溯源,为控源截污创造条件。同时,清淤使用水力挖塘机进行作业,这样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对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影响。110条河道清出148万方淤泥,都是通过管道转输出去的,没有一滴落在马路上。
对清淤中暴露出的排污口,实施控源截污。“这次控源截污我们提出了‘两增一降’。第一个‘增’是指增加污水处理量,做到应收尽收。收不到污水的管网一根也不要建,对于污水多的地方要赶快建,对于近期不改造的城中村,也要抓紧建。第二个‘增’是指增加进厂污水的浓度,如果河水混到污水里,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效率会降低,所以正常进厂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应该在300mg/L左右。以前苏州进厂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在200mg/L,通过控源截污后,现在进厂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在350~380mg/L。2013年比2012年污染物多削减了1/3。别小看这个多削减的1/3的污染物,好比考试不是从20分增加到50分,而是从60分提高到90分,这个难度是很大的。‘降’是指降低污水管网里污水的液位,污水的液位高会渗透到雨水管里,或者渗透到土壤里,最终排到河道里。通过‘两增一降’,我们抓住了控源截污的关键。”
按照“普查—细查—复查”流程,苏州市水利部门对整治河道逐一排查登记排污口,逐一整改雨污互通问题,逐一整治私接私排行为,查明576处管道渗漏点并进行修复。“此次控源截污的突破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问题点的排查,二是工作重点从重视污水处理厂转移到污水管网上,三是关注的目光不仅停留在污水处理厂能不能正常运转,更关注的是一年下来削减了多少污染物,到底处理了多少磷、多少氨氮、多少化学需氧量。”赵瑞龙对此次控源截污这样总结道。

生态修复  做好“养水”文章

在相城区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里,清水村是农家乐集中区之一。村书记胡建华告诉笔者,他们先后建起3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进行一系列生态环境优化行动。笔者在清水村看到,几条村里的河浜已抽干了水,村民们正在对河浜清淤。在东港口段的阳澄湖岸边,笔者看到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条船只进行拆除作业。据悉,这是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拆除的最后一条渔业生产船,标志着这个地区已没有一条住家船和渔业生产船只。旁边,一台挖土机正在不停地挖着淤泥,着手对阳澄湖岸边进行生态修复。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杨晓明向笔者介绍:“自2009年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正式成立后,我们不断加大力度实施阳澄湖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大刀阔斧整治阳澄湖周边的‘硬’‘软’环境,对清水村、莲花岛上的农家乐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规范化管理,打造出一张苏州生态休闲旅游的最佳名片。2013年6月,区内唯一一家印染企业被关闭,企业员工的安置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阳澄湖周边的几个废品堆放场得以彻底清理。清水村新建的3座日处理能力5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450户。对散落阳澄湖沿线的渔业生产船集中整治,37户人家的140多条船被迁移拆除,周边的78条餐饮船只也全部停业。”
杨晓明表示,2014年将投入约1.5亿元继续进行阳澄湖生态环境的优化。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潘苏平欣喜地告诉记者,这几年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已收到成效,清水村、莲花村今年将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清水村内的3个自然村将创建省级特色示范村。
为推进生态修复,苏州市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不让生态保护功臣吃亏。据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苏州市区财政共拨付生态补偿资金3.27亿元,将5.52万亩连片水稻田、24.33万亩生态公益林、29个水源地村、105个生态湿地村列入生态补偿范围,31个镇204个行政村得到生态补偿。
2013年苏州市人大已经把生态补偿纳入立法计划,今年年内将出台《苏州市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届时,可能会将更多需要进行保护、发展受到限制的区域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对于补偿标准,也会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按照3年一个周期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监督考核  做好“管水”文章

保洁员张美珍,56岁,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当河道保洁员已经9年了。早上10点钟,笔者在临顿河的青龙桥边见到她的时候,保洁船上的垃圾筐里,已经装满了一筐垃圾,里面有树枝,也有果皮、塑料袋。张美珍告诉笔者,每天早晨6点30分她就和搭档来到临顿河,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冬季一般晚上5点半下班,夏季要到晚上6点才能下班。现在的河水比清淤前要清爽了,没有清淤的时候,我们保洁的时候会有很多发黑的河泥,现在已经没有了。
对于保洁人员的管理,苏州市水利部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河道处每周组织一次全面抽查,保洁所安排专人检查。每组两人,分片巡视,结合社会监督情况进行综合打分。保洁所计算出每个标段周得分及月得分,每周进行通报,每月进行总结,每年水务局、河道处组织评比。像临顿河的保洁属于二类保洁标准,实行12小时巡回保洁,要求河道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物,两侧驳岸顶、河坡、河埠基本无垃圾,沿河基本无杂树杂草。”赵瑞龙告诉笔者。目前,苏州城区有108条保洁船,近300名保洁人员,每天可打捞60吨垃圾,保证水面清洁。
今年,苏州市水利部门准备在保洁的技术和考核办法上进行创新。“我们提出了‘三个延伸一个提高’。一是保洁的时间向两头延伸,二是保洁的重点向两岸延伸,原来光关注水面,现在还要关注岸上。虽然很多现象反映在河里,其实根子还在岸上。三是保洁的范围从城区向城乡接合部延伸。‘一个提高’是指提高保洁的效率、提高保洁的质量。保洁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保洁员的收入,降低保洁员的工作强度。”赵瑞龙解释道。
赵瑞龙告诉记者,城区河道水质监测周报的公布,就是自加压力的一种表现。通过水质周报,不仅可以让老百姓来关注苏州河道的水环境,而且针对水利部门自身,有了老百姓的监督,增加工作的压力,不敢懈怠。更有意义的是树立了“标杆”,让老百姓对政府部门治水管水的工作质量能看得见、摸得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