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完成“十一五”环保工作 

发布时间:2021-12-24 16:19浏览次数:

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完成“十一五”环保工作 

●  陈蒙蒙 (省环保厅)

一、上半年全省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以来,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落实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的八个方面任务和省厅分解的50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大力度,克难攻坚,全省环境保护总体呈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点工作有力推进、突发事件有所下降的良好态势。可以用“一个推进、三个加强、两个提速”来概括。
  “一个推进”:即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发挥环保准入的调控作用,在全力服务连云港30万吨航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同时,从严控制“两高一资”和过剩产能项目。上半年,全省共劝退、否决512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总投资近156亿元。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落实严于国家要求的落后产能年度淘汰计划,全面启动新一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通过成立环保产业推进中心、参与组建省属环保产业集团、组织开展环保产学研对接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三个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继续加强。围绕贯彻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政府连续召开有关会议,全面部署减排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批复了全省减排工作计划,批转了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方案,突出强调了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省厅也致函13个省辖市主要领导,通报情况、点出问题、加强预警。经环保部核查,上半年,全省COD、SO2排放量分别削减1.52万吨和0.37万吨,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的109.3%和122.5%,特别是COD半年削减率高于山东、浙江、广东等省,排名东部沿海省份第一。重点流域治理继续加强。全力落实太湖治理目标责任书,加快推进企业提标改造、省界断面达标、监测预警等重点工作。目前,太湖流域水质总体稳定,国控断面平均达标率同比提高15.5%,蓝藻发生频率和面积大幅下降。省政府召开淮河流域暨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之后,淮河流域治污工程整体进度有所加快,黄桥、李集桥省界断面水质有所改善。省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沿海地区环保三年行动方案,治污工作全面展开。环境执法监管继续加强。抓紧编制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排查全省涉铅企业,集中整治苏中、苏北部分酸洗集中区。在太湖流域和沿海地区开展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对全省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组织“拉网式”检查。制订更加严格的污泥处置监管措施。出台《关于加强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启动重点企业环境风险与化学品调查,妥善处置了徐州矿务集团井下突水等突发环境事件。1-6月份,省环境应急中心共接报突发环境事件28起,同比下降34.9%。
  “两个提速”:大气污染治理进一步提速。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意见》,明确了今后5年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指导南京、无锡、常州等重点城市编制蓝天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已建成简易工况法检测线177条,实现省辖市机动车环保检测站场全覆盖。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油气回收工作方案。与上海、浙江环保部门密切合作,落实世博大气环境质量的联合保障措施。生态示范创建进一步提速。积极筹备生态省建设大会,配合省领导深入开展调研,修改完善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有关意见、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无锡、苏州、相城、吴中、海安、浦口等6个市、县(区)通过国家生态市(县、区)省级考核,生态示范创建呈现“苏南全面开花、苏中重点突破、苏北积极跟进”的良好局面。省政府与财政部、环保部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从今年起,中央和我省将分3年投入21.25亿元,分批连片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二、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回升势头强劲,企业生产能力加快恢复,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仍然保持增长,这给我们完成减排任务、加强环境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环保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一步引起重视。
  第一,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仍有波动,“四个苗头”不容忽视。一是太湖总氮浓度有反弹的苗头,湖体总氮浓度同比上升14%。二是近岸海域水质有下降的苗头,12个主要功能区中有5个不达标,达标率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31个入海河流监测断面中,有1/4劣于Ⅴ类,沿海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三是部分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有上升的苗头,无锡等9个城市的PM10浓度同比上升,其中南京、常州和盐城3市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四是秸秆禁烧力度有减弱的苗头,部分地区秸秆禁烧工作有所放松,巡查执法力度有所减弱。连云港、淮安、宿迁3市秸秆火点同比上升较快。
  第二,减排增量持续加大,“两个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上半年,全省GDP预计增长14.7%,电煤用量增加1200万吨,粗钢产能增加600万吨,污染增量大大超过年初预测,进一步增加了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的难度,特别是“两个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两项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不平衡。就完成年度减排任务而言,由于增量大幅上升等原因,上半年环保部核查认定的SO2项目减排量只有47.1%,同比削减0.69%,没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想完成2.2%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区域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不平衡。苏州、泰州两市SO2减排任务很重,而南京、盐城、连云港等市COD减排还达不到时序进度,稍有懈怠就有可能拖全省后腿。
  第三,重点流域“十一五”治理达标任务仍然艰巨,形势不容乐观。从目前掌握情况看,太湖流域达标难点在水质。5个考核湖区中,有3个湖区的总氮、2个湖区的总磷达不到要求;3个省界断面中,千灯浦断面水质还不能稳定达标。淮河流域达标难点在工程。列入国家规划的146项治污工程,只完成84项,完成率不到60%(有5项工程还在开展前期工作、3项工程还未启动),其中徐州、连云港、盐城、泰州4市治污工程进展缓慢,完成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黄桥、李集桥两个省界断面的水质达标成果仍较脆弱,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四,环境违法问题出现不同程度反弹,监管任务越来越繁重。一是苏北地区的环境违法问题还没得到有效遏制。而苏北的问题又以沿海地区最为突出,沿海地区又以化工集中区的问题最为严重。二是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因管网不配套处理量不足,有的因企业预处理不到位而无法正常运行,有的运营商甚至虚假运行、作假台账。5月份,省厅现场采样监测了83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超标率高达35%。同时,因污水处理厂污泥非法处置和转移而引发的环境纠纷也不断增多。上半年,连续发生无锡、常州污泥跨境转移偷排或非法倾倒长江等案件,影响相当恶劣,环保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都作了批示。三是全省重金属污染治理任务比预计的要繁重。经排查,全省仅涉铅生产企业就有399家,其中一大半存在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防护距离拆迁不到位等问题。6月底,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在丹阳市后巷等镇发现100多家小电镀;7月初,新沂市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又被媒体曝光,重金属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四是环境自动监控装置的运行管理不规范。运行管理模式没有理顺,不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运行不正常,仅仅是充门面、做样子、当摆设,应付检查。
  第五,环境信访呈现“三个增多”趋势,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媒体曝光和行政复议诉讼明显上升。上半年,我省环境信访总量稳中有降,但重信重访明显增多。省厅受理的信访件中,重复信访占到四成左右,说明不少问题没有在基层得到及时和有效解决。反映建设项目管理问题的投诉明显增多。省厅立案交办的309件信访事项中,投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问题的就占36.2%。反映固废污染的问题明显增多。同比上升36%。同时,社会舆论的环保关注热度继续升温,今年以来,被国家、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和曝光的环保问题就有34起,同比上升26%。省厅应诉的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达25件,同比增加67%。
  总的看,我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环境压力有增无减,与经济发展一样,环保工作的“两难”问题也不断增多,环保部门正面临“四个重大考验”:一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中,如何把握好工作的重点、力度和节奏,运用环保倒逼机制,进一步提高环保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二是在社会矛盾渐趋复杂、化解难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平衡和维护各方面的环境利益,极力避免环保问题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焦点,努力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在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同时,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大气、重金属、固废污染问题,统筹和协调推进各项治污工作。四是面对不断显现和暴露的违法排污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和应急水平,有效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多发势头,有力保障环境安全。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江苏发展的主基调、主旋律。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加强环境保护既是重要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也是倍受各级领导看重的强大外力和有力手段。梁保华书记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反复强调,下半年的工作中,要把确保经济高开稳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统一起来,更加重视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全省的大局,也是环保部门的中心任务。我们的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工作措施都要主动与之统一、呼应和相衔接,要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中,凸显环保作用,提升环保地位。应当讲,环保工作与调结构、促转型一直是紧密相连的,手段也是比较丰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第一,环保的准入和退出。坚持扶大压小、扶优汰劣,全力服务好列入全省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的重点项目。同时,在通过强有力的执法和专项整治、建立重污染企业的退出机制方面,还要多做研究和尝试。第二,污染物总量的减排和控制。江苏环境容量偏小,排污总量已成为最稀缺、最紧俏的资源。要通过减排约束和总量控制,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把宝贵和有限的环境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益的经济环节。第三,生态空间的优化和管制。通过落实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和引导企业入园进区,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生产力布局。第四,环境标准的引导和提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新要求,制订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引导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产业竞争力。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落后于山东等省份,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要充分加以考虑和推进。第五,环境经济政策的调节和激励。继续深化环保收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方面的改革,运用经济杠杆,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污染成本内部化,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第六,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和推动。这方面,环保部门要侧重于环保新技术的推广,侧重于环境服务业的培育。下半年,我们将举办第二届全省环保科技成果展示交流会,要精心准备、扩大影响、树立品牌,建立环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上述手段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各级环保部门要善于打好“组合拳”,发挥集成效应,积极完善和创新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环保促转型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实效性,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确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环保重点任务
  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生态省建设大会有望在下半年召开。这是我省在即将进入本世纪第二个战略十年期、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省政府将对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各地要把落实大会精神作为贯穿下半年工作的一条主线,按照与省里“同等重视、同规格开会、同比例投入”的要求,抢抓机遇,用足政策,细化措施,力争在增加环保投入、增强环保机构能力、创新环保政策、推动生态示范创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确保大会精神落到实处、贯彻到底。同时,咬定年初确定的八个方面50项重点工作,切实做到“七个紧抓不放”。一是紧抓污染减排不放。全力以赴完成1085个重点减排工程,集中力量加强已建减排设施的监管,向工程要能力,向管理要效益。三季度,国务院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查,省里也要组织预考。对可能完不成任务的地方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确保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确保江苏减排工作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二是紧抓重点流域治理不放。在保证太湖安全度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主要入湖河流治理、氮磷总量削减、一级保护区整治等重点工作,突出抓好省界断面达标方案的落实,千方百计保达标。要督促有关地区全力推进淮河流域治污工程建设,制订实施南水北调江苏段部分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方案,并按省政府下发的有关办法,严格考核,兑现目标。认真落实沿海环保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建设通榆河“清水廊道”,限期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隐患整治任务。9月份,国家8部委将联合开展沿海环境执法检查,要吸取去年的教训,认真做好迎查工作。三是紧抓大气污染防治不放。分解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意见》,以机动车尾气、扬尘、工业废气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为重点领域,以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为重点区域,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下半年,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部分重点城市提前实施国Ⅳ标准、油气回收、灰霾监测系统建设等工作,要有明显的进展。四是紧抓重金属专项整治不放。各地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省厅统一部署,进一步摸清点源,抓紧完善和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加强铅酸蓄电池、电镀、酸洗等行业的整治力度。对威胁群众健康的企业,必须迅速采取行动,落实限期治理或关闭搬迁措施。五是紧抓生态示范创建不放。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等创建工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地级生态市创建要力争取得新突破。全省首批确定的16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县(市、区),要尽快制订实施方案,落实配套资金,开展整治工作。要以示范项目为载体,以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积极推广一批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农村环保技术。六是紧抓环境执法监管不放。如果说改善环境质量是环保部门为群众谋取的最大福利,那么严格执法就是环保部门对群众最大的负责。在这一点上,大家必须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尽责履职。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制订实施区域限批管理办法,用好行政处罚、限期治理、挂牌督办等手段,铁腕执法,重拳治污。对一些重案要案,必须顶真碰硬,一查到底,确保问题解决到位,责任追究到人。要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以及固废环境监管,认真总结夏季秸秆禁烧的经验教训,把秋季禁烧抓得更紧更实。七是紧抓勤政廉政不放。严格执行全省环保系统“八项禁令”和预防失职渎职的“八项要求”,深化“恪尽职守,廉洁从政”主题教育,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和预防渎职侵权的制度建设,做好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要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注重树立和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特别是环境执法刚正不阿、善于创新环境政策、踏踏实实为群众解决环境问题的优秀党员和干部,形成争创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这里,还要重点强调的是,编制“十二五”环保规划已进入关键阶段。要切实加强领导,拓宽眼界思路,深入研究问题,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既要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导向性和战略性,又要做到易评估、好实施、可检查;既要防止因为怕考核、怕审计、怕检查,不敢报项目、不愿报项目的倾向,又要避免任务与保障能力脱节,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使规划成为引领未来五年江苏环保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五、加快推进解决当前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几年,我们在加快推动环保面上工作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发现、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这里,我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污水处理厂和污泥监管、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以及环境信访工作中,各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再拎出来讲一讲,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加快推进解决。
  (一)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八项基本制度之一,是环保部门从源头防治污染、参与结构调整和综合决策的核心手段。多年来,全省环保系统围绕落实这两项制度,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三同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大量存在,为日后的环境管理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埋下了许多隐患。去年全省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中,有一半与此有关;今年省厅接到的信访投诉中,近四成涉及这类问题。现在,国家查案子,首先从项目环评审批入手;出现环境纠纷,老百姓也紧紧盯住项目环评、“三同时”验收不放。必须规范业务流程、堵塞管理漏洞,除了审批环节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外,还要着重落实四项措施。一是进一步明确环评、监察、监测、总量、咨询等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各节点中的职责,加快构建责任明晰、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今年,省厅制订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程》,各地可结合实际,参照执行。二是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监察力量,用于新建项目“三同时”监管,重点把好试生产核准和环保竣工验收关,特别是卫生防护距离的落实,避免引发环境矛盾和纠纷,坚决克服重审批、轻管理的问题。三是加快建设全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省市县三级的项目审批信息都要入网进库,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层级监督。四是强化环评、验收监测以及生态调查机构的管理。建立环评机构信用档案,定期公布日常抽查和年度考核情况,对问题突出的,要及时通报并建议环保部暂停或吊销其资质。对验收监测、生态调查报告质量低劣、失真失实的,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二)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置监管。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各类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16座,日处理能力超过1000万吨,年实际处理量达27.2亿吨。这些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发挥效益,不仅事关环境质量改善,而且直接关系减排任务的完成。现在,污水处理厂有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也有大量通过BOT、TOT等市场手段运行的,但不管哪种模式,环保部门都要加强监管。一要加快制订《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监督管理办法》,为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提供法制保障。二要严格执行“旬检查、旬监测、旬抽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三季度,省厅将把全省污水处理厂环保专项执法检查情况上报省政府并通报各市。对问题严重的,要挂牌督办。三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将出水水质和减排效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主要依据,做好经济上的“加减法”。四要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资质的管理。对屡查屡犯的运营商,要在全省通报,直至建议环保部吊销运营资质,将其逐出江苏市场。
  关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去年省厅就将其列入7个突出问题在抓,但部分地区仍不够重视。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不把污泥处置好,近50%的COD将以另一种形式转移到环境中。各地要认真落实省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第一,所有市县年内必须编制完成污泥安全处置规划,并报省厅备案;第二,重点加强污泥转移监管,原则上不允许跨省辖市转移处置,确需转移的,必须报省厅备案,征得同意;第三,抓紧制订我省有害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属于有害废物的污泥,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监管;第四,配合物价、财政部门尽快落实污泥处置费的提取政策,解决经费问题;第五,根据国家和省里下发的技术指南和规范,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置技术路线。
  (三)努力提高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建设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和预警水平,是今后的一个大趋势。梁保华书记两次到省厅调研时都强调,要学习“科技强警”的经验,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加快建设环境监控网络平台。就环境自动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数量而言,我省在全国是最多的,但作用发挥不是最好的。必须在运行管理上下功夫,确保这些花了大量财力物力建起来的设备测得准、传得快、管得好、用得上。一是整合资源,改革管理体制。省厅正在制订有关方案,整合水、大气、重点污染源等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环境要素更全、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环境监控平台,并筹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各市、县也要按照这一思路,从根本上解决监控系统分散开发、分散应用、分散管理的问题。二是狠抓运维,完善管理机制。要分别制订全省环境自动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建立一整套的管理流程和规定。继续推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第三方运营,结合发展环保服务业,积极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综合技术实力较强、跟踪服务较好的运营单位。要强化运营单位资质管理,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根据监控设备比对监测合格率、正常运行率、后期服务等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和通报,实行优胜劣汰,促进良性竞争。三是严格质控,加强数据运用。认真执行比对监测和数据有效审核的有关规定,维护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并加快运用到流域治理考核、环境执法、排污收费、总量核算等日常环境管理中,重点发挥好监控设备的预警作用,真正做到“以用促建、以用促管”。
  (四)着力化解环境矛盾和纠纷。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变化的时期,群体性和个人极端事件呈多发高发之势,环保问题也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诱因和导火索。梁保华书记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谈到目前社会突出矛盾时,把环境污染排在了第二位。各级环保部门一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更加重视环境信访工作,时刻挂念和认真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做好维稳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信访的分析排查,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采取一切有效办法防止矛盾发酵扩大,力争把问题控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二要坚持和完善领导接访、带案下访、约谈交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对重大信访案件,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调处。三要扎实开展重信重访专项调处活动,下半年适当时候,再组织一次全省环保局长大接访。四要重视掌握各方面特别是网上舆情,出现问题,要主动与媒体沟通,及时准确披露信息,加强舆论正面引导,避免恶意炒作。
  留给我们冲刺“十一五”环保目标的时间,只剩下5个月了。我们一定要咬紧目标,再接再厉,争分夺秒,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环保任务,为“十一五”环保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2010年7月30日在全省环保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