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武装自己 为环境保护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2021-12-24 16:22浏览次数:

抓住机遇  武装自己 为环境保护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  刘亚民 (无锡市环保局局长)

  环保队伍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基石,是环境监督管理的基本力量。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太湖水危机事件以来,无锡市环保局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的关心支持下,积极探索具有无锡特色的环境保护工作新道路,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紧紧抓住机遇,武装自己,使机构、队伍、装备、能力等得到全面加强,为全面提升环保工作水平,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加强探索和实践  确保环保工作成效显著
  ———太湖治理初见成效。2009年以来,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持续改善,藻类聚集的时间延后,频次和面积大幅减少,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圆满完成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三个下降”的目标。
  ———总量减排完成良好。至2009年底,全市COD和SO2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削减达30%,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名列江苏省前茅。
  ———生态创建成效显著。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区,新区创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市基本达到生态市考核要求。无锡市、江阴市同时获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监测监控能力增强。全面建成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对339家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仪360台(套),全市COD和SO2排放总量9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控。
  ———机制体制不断创新。在京杭运河等33个断面开展区域补偿试点。18家企业正式签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单。对全市614家重点企业开征COD排污指标有偿使用费3160多万元,目前到账2312万元,排污权交易额达587万元。
  ———执法服务水平提高。坚持铁腕治污,集中开展9大环保专项行动,3年来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455件,关停532家严重污染企业,86家违法企业自费登报作出公开道歉和承诺,对2094家企业实行了环境行为信息公开评级;坚持执法服务,集中开展“百日环保法规宣传服务”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一批困扰企业发展的治理难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全市环保信访总量下降了25.6%。
  2009年8月7日,温总理来无锡视察时说,太湖治理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2009年2月,李克强副总理来无锡考察,肯定无锡“治太”成效,认为力度很大,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控源截污工作不断加强。2009年6月24、25日,国家环保部周生贤部长来无锡视察时,对无锡环保工作中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终于在无锡看到了让河流湖泊休养生息的“真经”,并称无锡环保工作的“四条经验”值得全国推广,希望无锡环保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梁保华书记、罗志军省长等省领导,以及省环保厅陈蒙蒙厅长也对无锡市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加强队伍建设  确保环保工作有序开展
  1、扩展组织,壮大队伍。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不到位是很多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制约环保工作的关键因素。“5·29”水危机之后,无锡市抓住“各级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关注程度前所未有、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加大争取协调力度,发展壮大组织机构,解决人员经费问题。一是扩组织。在市级层面,成立了正处级的无锡市太湖污染防治委员会办公室(太湖办),主任及骨干人员全部从市环保局抽调。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环保法庭;在县级层面,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分别成立环保局,新区成立规划建设环保局,全部列入政府序列。滨湖区、锡山区还创新组建环保督察组、环保综合执法大队等非常设机构。基层人民法院成立了环保合议庭;在乡镇(街道)层面,分别成立环保分局;在村级层面,设立环保办公室。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环保纵向管理网络机构。同时,各地建成环境监测站或依托行业监测站,形成了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网络。二是升机构。无锡市环境监察支队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增挂市环境监察局牌子。全市共有5个市(县)区的环境监察大队(局)被升格为副科级,其中新区环境监察大队还被升格为正科级建制。三是增人员。近年来,全市环保系统共增加在编在岗人员153人,达到796人。其中机关管理人员由125人增加到142人,环境监察人员由242人增加到309人,监测科研人员由276人增加到345人。另外,还以雇员制形式增加了100多名编外人员。四是保经费。环境管理人员全部实行公务员管理,环境监察人员全部依照公务员管理,全部列入政府预算,执行收支两条线,实行阳光工资。环境监测和环境科研机构为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实行绩效管理,工资、经费得到保障。
  2、依靠科技,增强能力。面对越来越高的监测预警要求和面广量大的排污企业,传统的监测、监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监控手段。在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的关心支持下,无锡市的监测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在环境监测方面,投资2亿多元,全面建成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含湖体15个浮动站),在太湖布设了21个蓝藻巡视点,沿岸建设了13个蓝藻分布视屏监视系统,配备了1艘太湖水环境应急监测船和1辆环境应急监测车,正在研究利用飞行机器人进行太湖蓝藻监测,同时利用环境卫星加强遥感监测,建立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水质监测体系,初步实现了太湖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达到了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及时预警预报的目的,也为开展区域环境资源补偿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建成7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在污染源监控方面,对339家国控、省控和市控重点污染源安装了360台(套)在线监控仪,全部与环保部门联网,其中涉水单位272家,涉气单位67家,且52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了总磷和氨氮在线监控仪,全市COD和SO2排放总量9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都实现了在线监控。
  3、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良好的办公条件和执法装备是环保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无锡市环保局始终将改善办公条件、加强执法装备当成提高环保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一是改善办公条件。市、县、镇、村四级环保机构全部解决了办公用房,全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而且是越到基层办公条件越好。如江阴市华西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村级“环保大楼”,把市(县)、镇、村三级环保机构请进村集中办公。锡山区、惠山区环保局分别与各中心镇联合建立环保办公室。二是增加执法车船。配置了1辆应急指挥专用车和1辆中型商务专用车,新购了46辆执法专用车,一线环保执法人员达到每4人1台执法车。还购买了5条环境监察执法船,实现了环保部门从岸上单一执法方式到“水陆并进”新型执法方式的转变。三是配齐执法装备。购置了意大利生产的数字化管线雷达探管仪、便携式快速气体分析仪等一大批执法器材,环境监察人员按照“一人一包、一组一箱、一车一套”的标准配齐了现场执法装备,正在探索建设环境执法“警务通”系统,全市10个环境监察机构均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四是添置监测设备。投资2000多万元,增添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全自动固液萃取系统、总有机碳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100余台,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五是加快监控中心建设。总投资3.2亿元,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集监测、监控、预警、指挥、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大量采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的“无锡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将成为“感知环保”、“智慧环保”示范工程,预计2011年建成投运。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区等地也分别启动了环境监控中心和环境信息系统中心平台建设。
  4、加强培训,提高效能。在机构、人员、装备等逐步到位的同时,注重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效能。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了学习培训制度、轮岗交流制度、考核问责制度等,使其成为干部管理、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二是加强培训。各级环保机构领导除参加当地党校、系统内部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外,无锡市环保局还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先后7次组织基层分管环保领导和环保局长赴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培训学习,汲取先进的管理和治理经验。环境管理、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人员也定期组织轮训,更新知识结构。从2009年开始定期举办“生态文明讲坛”,已邀请唐孝炎院士、费维扬院士、张坤民教授等9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无锡给广大干部职工授课。三是扩大交流。各级环保部门不仅加大了干部的对外交流,而且建立了内部干部轮岗交流的工作机制。2009年,市环保局对局机关、监察支队和监测中心站的35名中层干部进行大幅度调整。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等环保局通过“上挂”和“下挂”等形式,对中层干部进行轮岗。四是强化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先后开展“三为三提高争先进位”(为发展出力,强化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能力;为环保尽责,强化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能力;为社会服务,强化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和“双增双创”(增强执行力,增强战斗力,创全省先进环保局,创省、市文明行业)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塑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