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也会用脚“投票” 条子泥湿地迎来鸥鹭翔集

发布时间:2022-10-10 08:51浏览次数:

又到候鸟秋迁季,秋天的条子泥湿地迎来一批批候鸟,享受着一年中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作为全球九大迁飞区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有上百万只候鸟在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湿地休憩、换羽。

自2004年开始,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在这片沿海地区工作了18年。他亲眼见证并参与了这片土地的华丽蜕变。

秉持大保护与微体验理念,减少游客对鸟类影响

2018年9月26日,条子泥湿地被补充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申报范围,准备迎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的考察。

哪个地方鸟最多?哪个地方最适宜鸟类生存?哪个地方最适合观鸟?凭着朴素的认知,沿海经济区的主要负责人选取了4个点位,其中就包括后来蜚声中外的万亩鸟类高潮位栖息地和一号驿站。

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委派专家对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提名地进行实地考察。王卫国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从一号驿站下滩,没走多远就看到了勺嘴鹬。”连专家都感慨:“在华东经济发展如此快的情况下,还有这一方净土,很不容易。”

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条子泥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核心区,顺利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和江苏省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然而,虽然申遗成功给条子泥湿地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游客和车辆。

“万亩鸟类高潮位栖息地全是人,严重影响了鸟类的栖息、繁殖和觅食等活动。”回想申遗成功后的情形,王卫国的心里不是滋味。

为减少游客对鸟类的影响,从2019年9月开始,经济区秉持大保护与微体验理念,开始对湿地进行封闭式管理。条子泥湿地保护面积约858平方公里,可让游客进入并体验的范围控制在约5平方公里左右,所占比例不足总面积的1%;供游客体验的滩涂无建筑物,游客下滩的时间控制在鸟类觅食之后。

与此同时,经济区还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湿地周边设置12道关口,安装14个高清摄像头。每逢鸟类迁徙季、繁殖季,每天晚上组织多部门联合巡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鸟类湿地保护活动区。

现在的王卫国,每天都要打开手机监控,沿条子泥26公里的海岸线,272个高清摄像头的监控都能连在手机APP上。

为了保护鸟类,经济区还联合有关部门开发了鸟类识别系统。“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王卫国说道。

租来的鱼塘微改造后满足个性化需求,停留的鸟类越来越多

条子泥湿地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然而,黄海每日两次涨潮期间,觅食的鸟就得另觅停留处。一堤之隔的一块720亩开阔地,水位低浅、水草低矮,每逢涨潮,吸引大量水鸟来此栖息。

这片开阔地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条子泥720”,即720亩高潮位候鸟栖息地。神秘的720实际上是一个租来的鱼塘。

“实际上这个地方就是鸟类的‘宾馆’,涨潮时来此休息。”王卫国介绍,这个地方租下来后,主要以生态自然修复为主,辅以适度人工干预,综合考虑水位、滩位、植物和人工调节的频率等,进行微地形改造,打造能满足多种候鸟个性化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保持1/3光滩和浅水区、1/3深水区,这样可以满足鸻鹬类、鹭类、鸥类、鸭类等不同候鸟栖息。同时进行水质调节,定期进排水,将栖息地的杂草高度控制在5厘米内,以防猛禽危害候鸟生存。

鸟类是有记忆的,也会用脚“投票”。如今,来此停留的水鸟越来越多。2020年、2021年分别观测到小青脚鹬1150只、1164只。还有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勺嘴鹬、青头潜鸭、白鹤、黄胸鵐也频频被监测到。“勺嘴鹬、小青脚鹬等珍稀水鸟的频频发现,充分说明高潮位栖息地设立的必要,说明湿地修复和管理的成功。”王卫国说道。

政府、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多方参与,共享世界自然遗产带来的的生态红利

伴随着沿海环境的逐步改善和各类配套设施的完善,条子泥如今成为国内外鸟类保护者、摄影爱好者的圣地。经济区不失时机举办观鸟节。现在,到条子泥观海看鸟,已经成为新时尚。

王卫国介绍:“举办观鸟节,是为了宣传保护生态、保护湿地的理念,是让人们享受世界自然遗产带来红利的好举措。同时,湿地保护不能在小圈子打转,要增加公众参与性,让更多的人认识世界自然遗产,参与到湿地保护过程中。”

如今,条子泥湿地保护也逐步迈向科学管护阶段,与红树林基金会签署《江苏盐城条子泥公益保护地项目合作协议》,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东台研究基地,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东台复旦湿地保护联合创新中心,聘请北京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专家担任顾问,开展湿地保护、湿地修复、鸟类迁徙等专题研究,全岸线推进互花米草整治和湿地修复,恢复条子泥沿海生物多样性。

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念指引下,一条由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多方参与的湿地生态修复路子逐渐显现。“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条子泥湿地将会拥有更多的720高地。”谈起条子泥湿地保护的未来,王卫国信心满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