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连续三年获“中国最幸福城市”称号

发布时间:2023-01-16 16:32浏览次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日,中国最幸福城市榜单出炉,无锡市连续三年获此殊荣。

在这幅最幸福城市的画卷上,蓝天白云已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江豚潜跃、白鹭翩飞,桃花水母似朵朵桃花在水中轻盈绽放,银缕梅缕缕花丝在风中摇曳生姿,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无锡图景,正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攻坚不止 保卫蓝天为幸福增色

冬日的无锡,有着通透纯净、湛蓝无垠的天空和大朵洁白的流云。如今,“无锡蓝”已成为无锡市最耀眼的生态底色,见证着无锡市近年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数据显示:2022年,无锡市PM2.5浓度为2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环境“气质”更好了。

“气质”攻坚聚焦民生,让街边小店烟火可亲,却无油烟烦恼。2022年10月,无锡市污染防治攻坚“十大专项行动”之一的餐饮油烟整治专项行动正式打响。此次整治行动不仅建立起餐饮油烟整治联席会议制度,还首次明确了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市政园林等10多个部门的职责分工。据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通过宣传、检查、执法,无锡市所有餐饮店几乎都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如今,整治的焦点在于设备的运维、清洗、使用等情况。设备是否在运行,在线监控一目了然。通过此次行动,营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企业、重点区域内烧烤店及面积1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全面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并在新吴区3处餐饮商户集中区域试点推广扫码监管,通过“一台一码”,对餐饮商户油烟净化设施清洗进行线上管理。针对投诉较多的居民小区附近街边小店,还通过建设餐饮共享绿岛形式降低小餐饮户成本,提高整治效率。扬名街道的兰园沿街商铺有13家餐饮店,自从街道统一安装油烟排放抽风系统后,居民与商铺之间再也没有产生过矛盾。

城市更新,更要空气清新。2022年8月,无锡市正式开启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清尘”专项整治行动,用“十五条”硬核举措治理工地扬尘。“覆盖面更广,要求更精准,惩戒更有力,是这次行动的鲜明特征。”相关负责人介绍,“清尘”专项整治行动将以往容易被忽视的拆迁、既有建筑改造和一些零星小工程全部涵盖在内,对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重点环节细致规范,包括工地内外环境、围挡、裸土、渣土车、泥浆处理等。

与看得见的雾霾相比,臭氧如同隐形“杀手”,逐渐成为制约无锡市优良天数提升的最大障碍。“现阶段,以挥发性有机物减排为核心的臭氧治理路径方向基本正确。”环保专家介绍,无锡市逐步探索形成了臭氧治理的“1234”工作法,江苏省连续两年在无锡市召开臭氧污染防治现场会,将“无锡市经验”向全省推介。从源头减排到过程控制再到末端治理,臭氧治理环环相扣,企业政府同频共振。自江阴生态环境局率先将石化、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9个行业企业纳入安装火焰离子化检测仪范围后,江阴市长泾镇19家印刷企业主动将末端处理装置提升改造,年度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可达700吨。

不烧柴油,重型卡车也驶入低碳时代。长期以来,以柴油为燃料的重卡是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0%和84.6%。2022年,无锡市在大力推进高排放车辆提前淘汰等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在江苏省率先实施重卡运输车辆“油改电”项目,2022年6月,建成投用全省首个公共重卡换电站——重卡“智慧新”华清大桥南站。未来5年,无锡市计划投资约7亿元,建设换电站36座,远期全市规划将达到100座,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省燃油1.13亿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

绿水绕城 碧水攻坚为幸福添彩

玉带蜿蜒,碧水绕城,无锡市如同一幅因水而兴、与水共融的幸福和谐画卷。

聚焦流域治理,推动断面水质巩固提升。2022年年初,无锡市拿出超100亿元用于太湖治理,200多个项目蓄势待发,以一番“大手笔”彰显了全面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的决心。

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无锡市2022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全面提升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流域治理指引方向。除此之外,小流域河道综合整治、排污口分类整治,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402条入湖河流一级支浜“消劣奔Ⅲ”行动等一系列攻坚举措扎实推进,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美丽无锡图景越发凸显。全年无锡市国、省考河流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首次达到100%,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藻情持续稳定,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连续15年实现安全度夏。

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是开展截污治污、建设美丽河湖的基础。2022年,无锡市在扎实推进长江、太湖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基础上,在惠山区开展全域排口分类整治试点,探索形成“查测溯治管”五步工作法,并将在全市推开。此外,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上,惠山石塘湾也为全市树立新标杆。通过多年的治水思路提升、治水方式转变,将单一治水转为综合治水,将水质提升转为水岸同治,将“治水”与“治城”“治产”有效结合,曾经农田散乱、村庄杂居、河网密布的石塘湾,变为水韵江南的代表,处处洋溢着“幸福”气息。据介绍,2022年,全市552条综合整治河道水质优Ⅲ类比例由44.7%提升到92.8%。

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让寸土寸金的中心老城也能享受到白鹭翩跹、芦苇连天的自然环境。“我常来这里散步休闲。”毛湾家园居民莫建平对仅隔一条马路的北兴塘河湿地公园赞不绝口。自无锡市2021年起在太湖、长江、京杭运河沿岸及城市近郊、工业集聚区周边等区域整合湿地、水网等自然要素,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试点项目建设以来,共梳理入库项目45个,半数以上已完成建设,为长江、太湖、京杭运河等流域前端减污增容发挥重要作用。

水韵无锡的幸福之歌也在乡村飞扬。“村里的卫生环境变好了,苍蝇蚊子少多了,村头河道也变清了。”锡山区东港镇勤新村的村民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竖起了大拇指。在太湖污染源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村庄形态复杂、涉及千家万户,是太湖治理项目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2022年,无锡市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行动,全年共实施了304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增受益农户1万余户,1.5万余户老旧污水收集管网得以更新。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608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累计590个得到有效治理,覆盖率达97%,位于江苏省内前列。

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太湖水质持续好转,太湖边的大溪港湿地珍稀动物频频现身。据大溪港公众鸟类监测团队观测记录,自团队2022年10月成立以来,已记录到鸟类过百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黄嘴白鹭、卷羽鹈鹕、东方白鹳等在无锡市均为首次记录,更不乏多个易危、近危物种。

多项举措 高效服务为幸福托底环

建好环境总量“蓄水池”、全流程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行政许可“一网通办”……2022年,无锡市生态环境部门出台了五大类20项稳经济促增长“绿色举措”。政策直达快享,轨道交通锡宜S2线一期、华虹半导体一期增资扩产等115个年度省、市重大项目、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环评审批顺利完成,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没想到这么快就同时领到排污许可证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比我们预计投产时间大大提前”。2022年9月,无锡市锡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仅用13个工作日就拿到了排污许可证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作为承接生态环境部全国排污许可管理改革“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与排污许可证衔接试点”的唯一地级市,无锡市深入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基层管理部门调研了解,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技术文件,推动两证统一平台同步申领、同步审查、同步核发,避免了申请资料重复提交、线下提交等问题,法定审批时限可缩短70%以上。

无独有偶,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在这片创业热土上越来越多。2022年年底,无锡市成立江苏首个绿色发展企业环境守法律援助中心,通过组建志愿者团队,紧盯企业需求,以政策普及、法规解释等方式化解企业“疑难杂症”,并连带对企业环保手续履行、环境治理等环节“一站式体检”,助推企业合规经营、绿色发展。此外,无锡市大力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及应用,充分利用自动监控、视频监控、用电工况监控等科技手段,减少对守法企业的无谓干扰,彰显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力度和温度。

“平战结合”搭建小微医废收运体系,为无锡市民守护幸福。“签订合同后,无锡市工废公司的小型医废收运车直接上门收集医废,做到了医废全程不落地,比原先安全了。”滨湖区某口腔门诊负责人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采取的这种举措,真正打通了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集运输“最后一公里”,医废收运及时,运输规范,让相关单位没有了后顾之忧。据介绍,自2021年起,无锡市在江苏省率先谋划建立小型医疗机构医废集中收集体系,并于2022年初投入运行,投入小型医疗废物收集专用车30辆,按照78条收运路线,实现对市区1500余家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全覆盖,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江阴市和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称号,无锡市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又达到新高度。

春山在望,未来可期。奔跑在时代的绿色赛道上,无锡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为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无锡样板而继续奋楫扬帆,让这座幸福之城未来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