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美丽精灵”:在南通,遇见生物多样之美

发布时间:2023-02-27 10:57浏览次数:

近日,省委书记信长星来到南通滨江片区,察看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了解沿江沿海生态廊道建设等情况。

看到江面上江豚逐浪,信长星指出,从多年未见到随意偶遇,“微笑天使”成为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有力印证。

近年来,长江南通段江豚腾跃而起;如皋龙游湖市民公园白鹭翩翩起舞;启东圆陀角海鸥盘旋飞翔……各类野生动物在南通“海陆空”全方位出现,是南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最佳注脚。

自然天赐 美丽家园

生态资源既要“护”,也需“育”。三水交汇、滨江临海,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南通市丰富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沿江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承载了南通市绝大多数的物种。

斑嘴鸭

白鹭

头戴“黑帽”,墨色的鸟喙,浑身玉羽银翎,在阳光下,如同盛开的黑蕊白花……在南通越冬水鸟的调查中,黑嘴鸥的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黑嘴鸥被称作“湿地精灵”,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物种、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省重点保护动物、湿地水鸟指示物种。

黑嘴鸥

“看!鹗和红隼在打架!”“鹗在江里捕到一条大鱼,红隼搞了个‘突然袭击’,正在和鹗争抢,这种场景可不多见。”白尾鹞、雀鹰被相继记录,新纪录、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江苏省生态环境指示物种、“鸟人”们热衷的猛禽……调查人员正不断收获越来越多的惊喜。

鹗和红隼

戴胜

这些鸟类的光顾,不仅是重要的观测记录,也是南通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

摸清“家底” 精心呵护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作为江苏省首批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地区之一,南通通过专业调查、观测与评估,推开了曾经忽视的自然之窗,发现了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画卷。

军山自然保留地具有较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是南通野生动植物的重要庇护场所。目前共计观测到各类生物630种,与上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相比较,新增观测记录35种。新调查发现野外萤火虫种群,数量达50余只,新增白眉鸫、猪獾、狗獾、黄鼬、梅花鹿等观测记录。

野外萤火虫

南通五山滨江段,有稳定的长江江豚种群分布,其种群规模大约在15-20头左右。检测到79种鱼类DNA片段,与上一轮南通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相比较,新增观测鱼类记录16种。

江豚

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观测已记录鸟类6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分别是勺嘴鹬、黑嘴鸥、东方白鹳、黑脸琵鹭。还在圆陀角记录到IUCN濒危物种红头潜鸭1957只;在东凌记录到蛎鹬约3500只,约占东亚种群的35%。

黑脸琵鹭

为了分享这份自然的神奇,播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在“国际爱鸟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特殊纪念日,南通市开展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向南通市民宣传普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

南通市还开发了全省第一个生物多样性智能识别类软件——“南通生物脸谱”APP,向公众展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和生物物种鉴定功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

系统保护 成效显著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守好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南通市印发《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确定八大类28项重点举措。投资近2000万元,规划建设1700㎡的南通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研发推广的“南通生物脸谱”APP,下载用户超过万人次,智能识别算法调用44万次。每个地区筛选出1~2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并开展长期固定观测,打造“一带多片”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观测结果显示,南通市已成为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市物种共有3508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共127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78种,包括中华结缕草、乌龟、黑脸琵鹭、勺嘴鹬等。

南通市沿海的小洋口、丰利、东凌、通州湾、蛎蚜山、长江口北支等湿地成为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每年为近80种、数十万只的水鸟提供迁徙停歇地;其中,勺嘴鹬、小青脚鹬、斑尾塍鹬等13种鸻鹬种群数量更是超过第五次全球水鸟种群估计(WPE5)总数的1%,达到拉姆塞尔湿地公约中规定的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在GDP突破万亿元的同时,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也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累累硕果正是有力见证。南通市将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源头治理和改革创新,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奋力书写“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