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全面启动低(零)碳产业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8 11:06浏览次数: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召开全市低(零)碳产业园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全面启动低(零)碳产业园建设。会上,一批重大合作事项完成签约。

“建设低(零)碳产业园,是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盐城市委书记周斌表示,今年是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盐城将围绕创牌、创特、创新“三创”,研发新技术、构建新标准,全面启动产业园建设,打造兼具绿色能源、低碳制造、智慧园区、创新孵化和认证服务五大基础功能的低(零)碳产业园。

发挥绿电资源优势

探索建设零碳产业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充分发挥盐城绿电资源优势,结合沿海产业园区绿电资源、电网架构、产业结构、交通建筑、碳汇潜力等特点,盐城市选择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大丰港经济开发区、滨海港工业园区等开展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试点。同时,实施园区配电网、变电站扩容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增强电网内绿电就近就低就简平衡消纳能力。

目前,零碳产业园可行规划、建设规划已完成;“能碳”双控管理平台已搭好架构,碳交易、绿证绿码功能上线;成立射阳港零碳产业研究院,邀请中国能源研究会等权威机构作为智库单位。据悉,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正在着力打造以“清洁能源供应、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产业集群、绿电溯源认证”为四大创新支柱的零碳产业园区。

节能降碳的前提,是获取真实、准确、及时的碳排放数据。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克宁介绍,“能碳”双控管理平台可对企业能耗、碳排放进行在线监测、分析和预警,实现“碳排查、碳跟踪、碳闭环”全链条共同发展。

追“风”逐“光” 建设绿色能源之城

延绵的黄海滩涂,浩瀚的蓝色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风光”资源。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盐城以晶硅光伏、风电装备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正劲,绿色能源之城加速崛起。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中车产业园,百米级超大叶片智造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全力以赴地抓建设、保质量、赶进度。“项目今年3月开工,我们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抓紧施工,计划9月试生产。”现场施工负责人说。

中车百米级海上风电叶片智造项目是射阳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零碳产业园区的关键节点项目,将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项目总投资35亿元,新上6套风机叶片生产线,可年产海上大兆瓦级叶片300套。

经过多年培育,风电装备产业链集聚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中车电机、中材科技等一大批企业,基本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和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今年1月—5月,盐城新能源装机1307.8万千瓦,增长7%,占全省23.4%;新能源发电量128亿千瓦时,增长13.8%,占全省28.6%,占全市全社会用电量的69.7%。

锻造产业竞争绿色新优势

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盐城坚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在天合国能生产车间的屋顶上,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天合盐城经开区基地屋顶光伏共有35MW,日均发电量13万千瓦时以上,实现清洁能源自发自用,有效促进节能降耗。

作为晶硅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天合光能盐城基地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积极推进零碳工厂建设,将绿色生产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各环节,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天合光能盐城基地设施经理李根说:“每个车间都设定了能耗指标,每月统计,对低于标准的车间会予以奖励。在这样的制度激励下,各部门在各环节都致力于节能降耗。”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全力推动能源消耗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制造流程数字化,锻造产业竞争的绿色新优势。

在金风科技,8年前就建成智能微电网,配备了2MW风机、96kW太阳能光伏、180kW×3小时储能系统、江苏中车负荷的微网系统,充分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为用户提供绿色电能。微网电力采用就地消纳为主、余电上网运营模式,是江苏全省第一个风光储微电网,也是第一个可以盈利的微电网。项目运行至今,年均发电量约400万千瓦时,微网在实现自身盈利的前提下,累计减少近 3000 吨碳排放。

 

(中国环境报  韩宝贵 王亚洲 张华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