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和谐共舞:
徐州市已观测到鸟类253种,占全省53.3%,并持续增多
三伏天,徐州拍鸟爱好者徐彪却经常起更早,天刚亮就来到泉山森林公园东门附近的一个池塘边等鸟。这是5月份他和朋友一起打造的“拍鸟基地”,虽然是鸟类出现最少的夏季,但一个多月已经拍到了34种鸟儿,其中包括凤头鹰等二级保护动物。
在徐州泉山拍到的翠鸟 摄影:徐彪
鸟类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类群。江苏省徐州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徐州监测中心)近日推出《徐州市鸟类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和保护建议专报》,统计显示目前徐州市观测到的鸟类为253种。观测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徐州市鸟类生存环境不断好转。
冬候鸟多于夏候鸟——观测设备待升级
利用中国观鸟中心的公开数据库和官方媒体报道进行大数据统计,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徐州监测中心对徐州市鸟类时空分布特征与典型生境类型进行关联性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截至今年6月,已观测记录到鸟类17目57科253种,约占全省总数的53.3%。
徐州监测中心将珍稀鸟类单独统计,发现徐州市有观测记录的二级以上保护鸟类共有33种,分属于7目13科,其中属于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I级重点保护物种的有青头潜鸭等3种;属于红色名录中II级重点保护物种的有震旦鸦雀等13种。
分析显示,徐州市这253种鸟类,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燕、雀、莺、鹊等雀形目新增9种,两年间种类数上升9.0%,占区域鸟类观测种数比例由47.4%提升到51.1%,是区域鸟类的最大优势群体。鸭、雁、天鹅等雁形目较上年提升幅度最大;
——种群结构更多元化,常见鸟类如白头鹎等,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珍稀鸟类发现频次增多,像青头潜鸭和震旦鸦雀等,已观测记录到33种;
——观测数据源于100多个观测点,时空分布存在差异,京杭运河和黄河故道沿线湿地区域鸟种更多。根据栖息环境分析,主要以水域湿地鸟类、森林灌丛鸟类和田园鸟类3个生态类群为主,根据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点,鸣禽、攀禽、猛禽、陆禽、涉禽和游禽6大生态类群均有,以鸣禽、涉禽和游禽为主,分别占观测总数的47.4%、17.4%和15.2%。
在徐州云龙湖拍到的红头长尾山雀 摄影:杨洪武
“检索相关资料,徐州目前常见鸟类中,除了留鸟种群外,还有各种冬候鸟、夏候鸟和旅鸟,境内鸟类种群具有南北过渡的地带性特征。”徐州监测中心副主任吴涛介绍,徐州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属于暖温带,动物地理上为古北界华北区。境内留鸟和候鸟的种类与数量相差不大,正常情况下夏候鸟比例大于冬候鸟。但观测结果显示,徐州冬季和春季鸟种数量要大于秋季和夏季。
吴涛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树叶凋零、视野开阔,途经或进入徐州地区的冬候鸟多为大型水禽,如各类天鹅,易于观测容易被记录到。春季鸟类进入繁殖期,表现相对活跃且气候宜人,观鸟爱好者的观测频次也明显增多。而夏季炎热多雨,林木和灌木生长茂盛,虽然会有夏候鸟途经或进入徐州地区,但观测相对困难,许多夏季鸟类常常昼伏夜出,没有专业设备很难发现。今后的观测中,需要充分利用被动式红外摄像机和AI智能识别系统加以辅助观测。
数量种类逐年增加——缘于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鸟类是一个城市环境的晴雨表,徐州不断向好的自然地貌条件和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和旅鸟驻足。
徐州监测中心根据徐州境内鸟类的特征,结合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在面积占比最大的农田耕地区域,鸟类多样性一般,但水田中可观测到数量众多的涉水禽类,白鹭、牛背鹭等均为常见物种。2021年春天,观鸟爱好者马海军等人在泉山区柳新镇的一片藕田内观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徐州境内鸟类明显集中于河流、湖泊水域及沿岸的低湿地和山丘有林地地域,以沿河湖林地、湿地等广阔的地带最为丰富,一方面可能受巢区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受食物或人类活动的影响。
观测发现,部分鸟类如鹭鸟的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形成集群营巢地,并有向城市周边渗透的迹象。去年夏天,故黄河畔铜山区一处鱼塘内迎来上千只鸟儿,白鹭、苍鹭、须浮鸥等十几种鸟类铺天盖地、蔚为壮观。
“这与徐州近年来加强建成区及周边公园湿地绿化改造有关。我们同时观测到湿地鸟类的数量和种类在增加,例如鸻形目的扇尾沙锥、青脚鹬、泽鹬、白腰草鹬、矶鹬观测记录到的次数和数量均逐年增加。”吴涛说。
“城市化”影响“多样性”——推进生态岛试验区建设
随着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难免产生矛盾,适宜鸟类生存的生境愈加破碎化。
为此,徐州监测中心在专报中提出建议:摸清生态家底,加强监测数据整合与分析,为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精准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徐州市生态环境局正开展各县(市、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建议在强化野外观测网络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系统评估区域鸟类多样性现状,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和重点保护物种的现状,科学制定鸟类资源保护措施,提出典型群落和重点珍稀物种的保护对策。在青头潜鸭经常出现的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进一步规范保护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保护与观测。
出现在泉山区一片藕田中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彩鹮 摄影:班宇辉
合理规划,加快推进各类生态岛试验区的申报和建设。以京杭运河和黄河故道为主轴,通过生态缓冲带“串珠成链”形成生态廊道,为鸟类栖息繁衍提供足够的生态空间和迁徙路径,不断提升鸟类乃至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随着徐州生态环境向好,候鸟和旅鸟会更愿意驻留。但需要认识到,徐州地区多为人工林,存在物种单一问题,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危害。建议适当增加林木种植类型,在重点鸟类栖息区域种植鸟类喜食的果实类树种,为鸟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
在丰县大沙河湿地公园“定居”的青头潜鸭 摄影:马海军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全民参与,我们需要向群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积极扶持和壮大观鸟爱好者和保护者群体,推动全民爱鸟护鸟行动。”吴涛建议打造徐州市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和各类科普实践基地并向社会开放,向公众展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为人与鸟类和谐共生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