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温风至,将入伏,迎接高温高湿“烤”验

发布时间:2023-07-07 09:50浏览次数: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即将步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紧随小暑之后的,是更热的大暑节气。“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意味着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今年,炎热的小暑遇到了大范围持续高温。据报道,我国多地还没进入三伏天,就已经连连遭遇热浪攻击了。部分地区也已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纪录。这和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厄尔尼诺“大烤”下高温持续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世界各地频繁创下高温纪录。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于当地时间发布报告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在2023—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并且这一概率达到98%。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平均每2—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12个月。高温通常与厄尔尼诺“如影随形”,江苏会受到影响吗?专家表示,今年夏季江苏省的高温热浪程度弱于去年。

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表示,对江苏而言,随着副热带季风区对厄尔尼诺的响应,梅雨开始就来得比较猛,降水强度也比较大,目前长江中下游一带降水强度,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厄尔尼诺的一种间接响应。因此今年夏季高温热浪的程度反而弱于去年。

虽然热浪弱于去年,但高温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高温高湿天气不仅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中暑等疾病,湿热的环境也是一些细菌病毒滋生的温床,因此也是急性肠胃炎等疾病的高发季。人们需关注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预防。大家注意“少动多静”,如果出行,要做好防暑工作。此外,生活中还要注意补水和清淡饮食,安全度夏。

降水量激增,全力做好汛期水环境监管

除了高温炎热,小暑时节,也将迎来“七下八上”(七月下半月至八月上半月)的防汛关键期。专家指出,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尤其是南方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时段。热带气旋活动频繁,7月—8月台风北上影响我国的可能性大。

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对降水产生较大影响。“过去3年,尤其是2021年、2022年,我国降水出现了‘南旱北涝’的情况,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降水传统意义上‘南涝北旱’的回归,所以特别要密切关注‘厄尔尼诺’的动态和强度的变化对长江流域降水产生的影响。”

专家预计,7月份江苏气温较常年偏高0℃—1℃,目前江苏正处梅雨期,沿江和苏南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降水强度大,需考虑防范降雨叠加影响及梅雨期间阶段性高温天气。

为做好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在入梅前一天,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汛期水环境监管与水质保障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要实现“三个确保、一个力争”,即确保全省国考断面汛期水质不出现大幅下滑,确保太湖安全度夏,确保水环境安全,力争2023年1—10月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88%,太湖流域重点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5%为目标。

在暴雨极端天气预警期间,江苏省各地组织开展水专项执法行动,领导带队现场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辖区企业雨污水排放情况。同时,开展常态化夜查,要求企业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

小暑至,夏繁盛。小暑节气蕴含了古人“藏伏”的智慧。“隐伏避盛暑”,意思是要避开伤害人的暑热。“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行。在天气炎热、暴雨频繁的盛夏时节,我们应学习古人的智慧,调节内心,不受外力打扰,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