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 | 常州溧阳:绿色与发展并进 城市与田园共美
近年来,常州市溧阳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目标,进一步放大生态优势,在生态资源价值转换中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让“两山”价值转换有效实现,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生态创新、城乡融合”为特质,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的发展新路。
全域皆景,生态文明赋能文旅融合
盛夏时节,驱车行驶在“溧阳1号公路”,两侧满目青翠,远山绵延,不时可以看到“网红”村庄和星罗棋布的湖泊。
建设公园城市为统揽,高标准建设以“溧阳1号公路”、溧阳琴廊、森林长廊“一路两廊”为骨架的生态“绿脉”。一条旅游公路,将全市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串联起来,实现游客与优质山水资源、主要旅游景点、当地居民生活无缝对接。
天目湖镇桂林村、竹箦镇姜下村、社渚镇洑家村、古县街道百家塘村……一个个高“颜值”的美丽乡村,在旅游公路串联下,尽情展现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互相催化的动人画卷。
溧阳始终把发挥生态优势作为驱动发展最突出、最响亮的品牌,持续涵养“绿水青山”、夯实生态本底。聚力攻坚生态环境品质,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先行先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生态保护有机统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3年获评全省第一等次,天目湖“自然教育新示范”入选生态环境部优秀案例。
2017年以来,溧阳投入100多亿元开展区域治污一体化、天目湖水源地保护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关停各类矿窑190余个,生态修复废弃矿山50余个。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美意田园”,创成18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数量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
城乡融合,“城市记忆”与“农耕乡愁”双向奔赴
沿着村居小道往前走,精致的农舍、整齐的院落,共享厨房、共享菜园、共享棋社等,在美丽乡村的诗情画意外给游客带来更多新鲜感和体验感。
戴埠镇的新故民宿用创意美学,吸引了不少实践团成员和都市小年轻相聚于此。民宿在保留田园牧歌的同时,加入咖啡、法餐等时尚元素,让“城市记忆”在山村找到归宿。周边村落还将合力打造以田园美学为核心,兼顾休闲娱乐等各种业态的民宿集中区域,打响“溧阳村落新IP”,走出一条农业农村现代化品质路径。
城乡融合应是“城市记忆”与“农耕乡愁”的一场双向奔赴。如今,溧阳城乡融合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各美其美、村村设计别出心裁的创新路,“山水资源”加速转化成乡村竞争优势。
以“生态创新”为特质打造“两山”理论的实践样板,溧阳把自然资源由单纯的“原生态”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形成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新生态”,释放生态红利、放大生态价值。
以绿为底,好生态释放绿色红利
红瓦白墙掩映青山绿水,木栏石径勾勒美丽乡愁,两侧绿道郁郁葱葱……盛夏时节,走进上兴镇龙峰村,村景如诗如画。
以生态农业为基,突出绿色主题;以创新创意为径,挖掘品牌价值;以富民强村为本,促进乡村振兴。依托村域范围内丰富的山水资源和紧邻曹山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优势,龙峰村将生产、生活与生态发展融于一体,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近年来,龙峰村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发挥特色经济林果资源优势,以“乐享莓边”、乡村文创、田园艺术项目为纽带,打造以特色农业、田园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新生派创意乡居生活;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特别是“农业+精深加工”的多样化发展路径,以绿色生态为基底,全面激活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不仅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绿色红利不断释放。
龙峰村的“蝶变”,是溧阳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让好生态释放“美丽效应”的生动剪影。
在推进乡村建设中,溧阳在“绿色”上下功夫,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生态日趋向好,打造了一批既具“颜值”,又有“内涵”的宜居村庄,构成了各个乡村美美与共的绿色振兴写意画卷。
溧阳把产业、科技、人才等要素聚合裂变,系统打通“两山”转换路径。短短数年,集聚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溧阳智能制造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等13家高端科创平台。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2019年溧阳GDP迈上千亿台阶,2020年,溧阳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只此青绿绘万山,青绿之后,溧阳将持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打通“两山”价值转化路径,高水平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进一步擦亮生态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