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共启运河城市生态保护、修复新篇章
——运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论坛在扬州举行
悠悠运河水,承载着千年的文脉,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昨天下午,运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论坛在扬州举行,专家、学者、嘉宾们会聚一堂,为运河城市生态保护、修复建言献策,开启运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新篇章,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好地方”。
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罗一民,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何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其功,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规划战略处副处长郭义强,法国奥尔良市前市长、法国前国会议员奥里佛·加里尔,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出席活动。扬州市副市长余珽致欢迎词并作扬州案例交流发言。
点赞扬州:扬州工作经验获专家、学者认可
作为运河长子,大运河扬州段是运河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不仅浓缩了千里运河最精彩的华章,在运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赢得了专家、学者、嘉宾们的点赞。
“我在江苏工作多年,对扬州也十分熟悉,可以说扬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处于全国前列,尤其是近几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谈起对扬州的印象,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赞不绝口,表示扬州有独特的水乡优势,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出,“可以明显感受到,近年来运河扬州段水质得到了改善,运河两岸的环境风险防治获得了相应的成效,运河沿线的风景越来越好。”
成效来自久久为功。“从20年前开始,我就多次来到扬州,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是我对扬州一直以来不变的印象。”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何军表示,在扬州,他感受到运河的文脉传承和运河的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扬州是江苏省生态保护的缩影之一,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成效,比如瘦西湖、高邮湖、三湾等相关典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环境好的最直接感受,就是宜居。”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和扬州有着深厚的缘分,曾经有过扬州工作经验的他打开了话匣子,就扬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侃侃而谈,“扬州的活水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过去洪涝灾害导致的水环境,更难得的是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划出生态中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亮点突出。”
汇智建言:大运河的生态保护需要常抓不懈,一代接着一代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这对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运河申遗成功还不到10年,运河的生态保护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何军表示,目前大运河的生态保护工作还在负重爬坡的阶段,美丽扬州的建设标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扬州要常抓不懈,一代接着一代干。
“扬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这是发展优势,要进一步发挥。”刘青松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议扬州进一步落实“两山”理论,在运河两岸做出更多的实践和样本。
国家能源集团环保首席科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法华在能源方面有着很深的研究,他建议扬州可以通过提升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来带动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提升。“比如扬州的光照时长条件较好,可以通过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发电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来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朱法华建议。
“城市必须以身作则,所有市政建筑均按照全球遗产战略进行处理、翻新并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法国奥尔良市前市长、法国前国会议员奥里佛·加里尔在论坛分享了法国经验,他介绍法国各大城市都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十年行动计划,如促进节能住房和建筑的建设、安装电动充电桩、鼓励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培养孩子环保意识、培训城市工作人员提高环保意识等,“种种行动成果显著,去年法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4.5%,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案例首发:全球25个运河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典型案例发布,扬州三案例入选
在活动现场,世界运河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典型案例首次发布,来自全球运河城市的25个案例编入案例集,英国北格拉斯哥、三湾湿地公园、京津冀永定河、天津七里海湿地、广西灵渠、徐州潘安湖等生态修复案例一同在论坛上进行分享交流。
为了科学高效公平评价,专家组首创《运河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典型案例评估标准》,结合《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0 年发布)的规划目标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BS 全球标准》,从环境健康、发展绿色、城乡宜居、人文厚泽等四个领域,设计了环境质量改善、治理技术创新、制度体系建设等 15个指标,力求反映运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和特色,也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美丽运河篇章。
此次共面向大运河沿线各城市收集了80余个运河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全程参与,通过对案例形式审查、实地考察、内容研判,进行论证评估和指标打分,推出25个运河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典型案例,三湾湿地公园、北湖湿地公园以及江都区南水北调生态修复工程等扬州三案例成功入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论坛现场,6个案例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其中,英国苏格兰以一段视频与论坛现场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交流,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综合水管理系统修复治理的案例。通过视频大家了解到,位于英国最大城市格拉斯哥北部的北格拉斯哥通过创新的“海绵城市”水资源管理方法,将福斯和克莱德运河改造为地表水管道,提供战略性洪水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激活再生110公顷重要的空置和废弃土地,带来了巨大的碳减排效益。
“我们旨在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大运河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相互融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示范。”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表示,将通过“小案例”讲述“大环境”,指引全面实现河湖安澜有序、环境优美宜居的美丽运河景象,推动运河城市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真正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