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家分治”到“三地共保”
太浦河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发布时间:2023-09-08 16:04浏览次数:

“经过近几年的整治,太浦河水质目前达到Ⅱ类水标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生态环境局四级高级主办徐建荣说。

太浦河是一条跨界河流,西接烟波浩渺的东太湖,东入碧波荡漾的黄浦江,把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兴嘉善县三地紧密串联在一起。

多年来,太浦河承担着太湖泄洪、水源输送、航运、生态、景观等多元功能。因沿线地区和百姓对太浦河的定位不同,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也就不一样。

上游吴江把太浦河定位为泄洪通道,在太浦河周边分布了2000多家纺织企业,而下游青浦和嘉善,把太浦河定位为饮用水水源,周边均以生态涵养和乡村为主。

“用途不同,治理要求就不同,过去,上下游治理合力不好形成。”徐建荣说。

自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以来,三地对太浦河的功能目标进行了整合,将太浦河到2025年的水质目标统一为:太浦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河流标准(力争实现月均值稳定达标);相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指标稳定达标,从而使太浦河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三地共同保护、协同治理。

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积极治理东太湖,对部分存在污染的纺织业进行了调整,对太浦河流域产业调整,启动“蓝带计划”,大力整治区域“小乱污”企业,对工业和农业污染严防严治。

“为加强跨界协同,重点加强对水源核心区域的完整保护和协同保护,上海将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调整为覆盖太浦河全河宽,并将原为二级保护区的长白荡上海部分水域和周边岸线调整为一级保护区;浙江也为上海增加了二级保护区面积,两地保护区边界实现完整衔接,保持一致。”青浦区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科负责人胡俊介绍说。

浙沪两地协同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全国首个突破行政壁垒来实现边界衔接、标准统一的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联合划分案例。

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邵志学表示:“这项工作将为全国在跨界水源联合保护领域提供探索试点。”

“当前,建立了示范区水质监测监控体系,助力跨界水体联保共治。” 胡俊说。

具体而言,就是建设完整手工监测网络,覆盖“两区一县”的出入境断面、重点河流湖泊、饮用水水源地等,科学设置监测频次及指标,构建示范区重点水体监测“一张网”。

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特征因子预警预测体系。在太浦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合理新增了5个在线预警监测断面,探索实现一体化示范区内太浦河及其主要支流重金属锑等特征污染物在线预警监测体系建设。

建设河湖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在太浦河已有预警与评估体系自动站基础上,增设了11个小型简易式实时监测设备系统(微型站),在淀山湖布设了10个浮标站,初步形成省市边界联防联控的地表水预警监测网络。

(中国环境报报记者马新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