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南通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贡献更多环保力量
近日,南通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过去的一年,“美丽南通”建设交出优质答卷:PM2.5浓度全省最低、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聚力污染防治攻坚和长江大保护突出问题整改,开展督察……
“聆听市委书记吴新明在政协开幕式上的讲话及政府工作报告,身为生态环境战线的一员,我倍感自豪,也深知责任重大,接下来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南通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炜说。
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打赢治水主动仗、主攻仗
初步排定水污染防治工程412个,总投资40亿元,预计减排COD 3000吨,氨氮160吨。针对北凌河、栟茶运河、如泰运河等重点流域,排定三批369项工程,包括21个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90个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等项目,推进194个行政村治理工程,力争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率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5%。
聚焦不稳定达Ⅲ类的重点断面,建立问题清单和工程举措“一图一表”,联合检察院、纪委监委等部门,从严从速推进整改。
狠抓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夺取治气攻坚新胜利
编制《2023—2024年臭氧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提前编排1935个臭氧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6亿余元,实施VOCs综合治理、氮氧化物治理提升等五大行动,力争6月底前完成,预计减排VOCs 1334吨、NOx 219吨。
推行排放大户友好减排和“无异味园区”创建,推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清零,提高机动车电动化比例。持续开展“清洁城市行动”,确保降尘量继续保持全省最低。
着力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实现环境信访“双下降”
全面彻底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开展已整改问题和信访事项“回头看”,坚决杜绝反弹回潮。实施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三年行动,完成175家企业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环境隐患动态管理、动态清零。
深化环境信访“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试点,持续开展噪声、异味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健全“乡贤调解室”“老娘舅工作室”等基层调解机制,信访总量、越级信访量下降20%以上。深入实施“环保为民”服务项目,每月走访基层听取意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深入实施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绘就绿色和谐新图景
以江苏生态文明学院为主阵地,开发生态文明教育精品课程,打造省内特色培训线路。推进全国环境执法训练、环境监测大比武、环境应急实训等基地建设,积极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赛事。建成生物多样性展示馆,科学运用鸟类、江豚智能识别监测系统,构建沿江沿海“两带多点”生物多样性观测样板,增强一站式互动体验。
联合市委宣传部、文旅等部门,创作一批彰显南通环保特色的文艺作品,挖掘提炼更多“沧桑巨变”美丽故事。结合“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扎实推进“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引导市民争当环保理念践行者。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激活环境治理源动力
打好法治、政策、市场等“组合拳”,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纳入“小快灵”立法绿色通道,推进《南通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规定》起草、论证等工作。深入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让更多优质项目享受豁免审批等红利。
深化总量管理改革,推行一般项目全部通过政府竞价出让或企业间二级市场交易获得排污权。将市县级园区纳入限值限量管理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