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24-00804 | 组配分类: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 发文日期:2024-07-04 |
名 称: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566号提案的答复 | 文件编号:苏环案〔2024〕134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566号提案的答复
陈求稳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新阶段太湖治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治太工作取得显著进展。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第16年实现安全度夏。其中,总磷为0.052mg/L,太湖历史性地接近、重回良好湖泊。今年1—5月,太湖湖体平均水质为Ⅲ类,总磷浓度为0.045mg/L,同比下降11.8%,太湖治理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太湖水质已从“长期不达标”过渡到“不稳定达标”,正处于量变到质变,实现“稳定达标”的临界期、关键期、窗口期。受内源、外源污染的双重影响,蓝藻水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水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你们建议持续强化水生态系统转型期污染控制力度,执行更加严格的治污力度,持续开展太湖水生态环境监测,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强化污染控制力度
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将太湖打造成为世界级生态湖区”的目标愿景,掀开了太湖治理的新篇章。我厅将《行动方案》细分为100项具体任务,会同11个省级部门和流域5市政府,逐项制订年度计划,持续加强控源减污力度,深度削减入湖污染总量。对你们提出的强化生态系统转型期污染控制力度意见,我们认真吸收,将进一步落实到治太工作中。一是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2024年出台太湖流域禁止和限制的产业、产品目录,启动一级保护区企业关闭搬迁、改造提升工作。按照“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原则,年底前全面完成2万余家涉磷企业整治,全面建立“磷账本”“磷清单”。积极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指导苏南五市完成2259家涉水工业企业和11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评估,年底前无锡、常州、苏州三市实现“应分尽分”。二是持续提高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水平。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长江干流,京杭大运河苏南段水域及两岸1公里纳入重点保护区域,实施差异化管控,要求总磷排放浓度达到0.3mg/L。组织各地按照我省新的排放标准要求,抓紧推进新一轮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持续开展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补齐污水收集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施短板,不断提升本质治污水平,到2025年,苏南地区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88%,百强县力争达到100%,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探索整县制推行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鼓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运维、统一管理”,到2025年,无锡、苏州等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三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按照“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思路,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在宜兴、溧阳、金坛、丹阳划定农田退水污染核心防控区。2024年底前,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取消直播稻种植,直播稻改机插秧。推进秸秆离田处置,到2025年,秸秆离田率达20%。持续削减化肥、农药使用量,推进减量增效行动。严格执行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加强养殖尾水排放监督性监测,巩固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成果,每年更新池塘养殖档案。加强规模养殖场管理,推进中小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提升。四是加快推进新一轮生态清淤。《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完成1800万方清淤任务,2024年,太湖计划完成清淤635万方。我省不断创新清淤方式,日清淤5000方的中交绞吸干化清淤一体化船今年已投运,大幅提升清淤效率。沿湖缺乏淤泥堆场是制约清淤工作的主要堵点,目前我省正在梅梁湖试点利用淤泥建设湿地带工作,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宕口修复、土地复耕等方式促进淤泥资源化利用,多途径解决淤泥出路问题。
二、加强重点区域水质考核监督,执行更严格的治污力度
去年,我们进一步收严上游地区40条重点河流考核目标,将总磷入湖标准提高到Ⅱ类水平,组织开展监测溯源,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一河一策”推进河道水质提升。2023年总磷、总氮入湖通量同比下降2.9%和25.5%,为近十年最低。为抵消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研究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营养盐控制标准,减轻入湖污染负荷,促进太湖生态持续恢复。今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印发《江苏省2024年度太湖治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该方案充分吸纳你们提出的“太湖需执行更低的营养盐控制标准”建议,按照“湖体总磷达到0.051mg/L(力争达到0.05mg/L),东部湖区稳定达到Ⅲ类,湖心区、北部湖区力争达到Ⅲ类,西部湖区总磷浓度进一步下降”的原则,分解太湖湖体17个点位水质考核目标,并将目标纳入年度治太目标任务书。
下一步,我厅将加强跟踪督办,确保各地治太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从安全度夏开始,每日对太湖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道重点断面进行逆序排名。每月逆序排名前五的入湖河流,要求地方开展溯源分析,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报省生态环境厅。对连续两个月排名前五的断面,提请省攻坚办约谈断面负责人。对连续三个月排名前五的断面,提请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办开展专项督察。通过严格督查,压实地方治太责任,进一步降低湖泊内外源营养盐水平,有效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太湖生态风险。
三、加强环境监测,筑牢水生态安全防线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监测能力建设,太湖流域形成“水陆空天”水质藻情监测监控网络,在高频自动监测的基础上,结合人工巡测、视频监控等其他手段,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一是强化部门协调联动。今年3月,印发《2024年太湖水污染及蓝藻监测预警工作计划》,省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等部门建立协同监测、联合会商等工作机制,对太湖湖体、主要出入湖河道、饮用水源地加密监测,动态掌握太湖水质及蓝藻发生情况,为太湖综合治理、湖泛预警提供及时、可靠的技术支撑。二是进一步完善太湖流域监测体系。针对提案中提出的“湖泊藻类群落结构变化威胁饮用水安全”问题,我厅每日对太湖5个点位藻类组成进行监测,选择与饮用水安全密切相关的藻类毒性,深入开展水体微囊藻毒素研究,并对二甲基异莰醇等典型嗅味物质开展持续监测,探索开展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水生生物快速监测技术,坚决守牢饮水安全底线。三是提高生态环境现代化监测水平。去年,我厅组织绘制流域污染物“热力图”,查找总磷污染高值区,形成污染源问题清单,为靶向治污、精准治污提供“作战图”。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精准溯源“热力图”入选全国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案例。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智慧监测手段,每个月绘制一份热力图,助力各地精准溯源、科学治太。下阶段,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用卫星遥感、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入湖河流通量监测等手段,开展污染源解析和变化趋势分析,加强太湖及入湖河道水环境监测和感知能力。
感谢一直以来对太湖治理工作的关心,恳请继续对太湖治理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