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将成为江苏新热点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江苏不断创新形式满足公众参与体验感。同时,越来越多的环保设施单位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石化、电力、钢铁、建材四类行业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后,江苏积极行动鼓励新四类行业用线下参观或云参观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南京在全国率先推荐新四类开放单位参观点位和推荐线路。
创新形式注重公众体验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环境公众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江苏多个设区市的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走进环保设施开放单位,面对镜头向公众“说环保”,这一举措在社会上反响良好。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年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环保科普基地、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等为点,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整合南通市15个点位,推出高品质、特色化、趣味性的生态文化精品体验路线,吸引各界群众参与其中。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环保设施开放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直播、VR等各种新媒体手段层出不穷,使环保设施开放更加生动、丰富。公众可以选择在家门口的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参观“打卡”。无锡市宜兴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拍摄视频,制作“云开放,说环保——氨氮的测定”“云开放,说环保——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等专题片,使更多市民足不出户就了解到环保知识。南京市更以8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的厂区图、代表性工艺、企业文化、企业IP等特色元素,设计企业印章、集章册以及生态环保贴画,将生态环保理念和科普知识融入宣传品。南京市的环保设施开放抖音直播活动,现已成为直播时代的“流量密码”,进一步丰富公众参与体验。泰兴生态环境教育体验中心和扬子江药业集团作为“编外”的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运用新颖的展示形式,现已成为环保设施开放活动的重要打卡点。
凝聚社会力量联动增效
随着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江苏环保设施开放工作立足本职的同时,还借助环保社会组织优势和专业能力,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活动中。无锡市发动设施开放单位获奖讲解员深入全市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宣讲;无锡环境监测中心“小喇叭”环保宣教服务队,让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自然之友社团40余位师生现场体会“环境监测零距离”;“灵山·太湖”社区公益服务园组织20个家庭,深入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实地参观,了解污水处理工艺,直观感受水由“浊”到“清”的过程。
光大水务(苏州)有限公司着眼公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场、进暑托机构等,依托“苏州吴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平台”,打通宣传、关心、服务公众的“最后一公里”。
开放企业向“新四类”延伸
自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四类环保设施,即“老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将开放单位拓展到了石化、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江苏去年牵头编制石化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此次拓展的“新四类”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这四类行业本身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2024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石化、电力、钢铁、建材四类行业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
南京在“新四类”行业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发布后,在全国率先向社会推荐了开放单位参观点位和推荐线路。其中,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工业文化旅游区不仅是游客了解钢铁工业历史和现代钢铁生产技术的窗口,同时是一个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工业文明的平台。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向参观群众展示脱硫脱硝除尘区域、污泥掺烧区域的工艺流程,在展览室里详细了解电厂的发展和生产知识。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2014年起,就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陈列馆将民国建筑特色与工业风兼容、历史沉淀与现代展示结合,重点展示了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科研成果,展示了南化公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力投入和巨大进步。南京目前现已将“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企业信息通过媒体平台向社会宣传并发布邀约信息。
据统计,江苏全省87家纳入生态环境部小程序管理的环保设施开放企业,去年开展线下活动860场次,近20万人次参与;线上开展活动33场次,近38万人次参与。另外,江苏暂未纳入小程序管理的59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其中包括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企业),2024年开展线下活动1506场次,近6万人次参与;线上开展活动20次,10余万人次参与。